鄧曼覺得自己一天比一天衰老了,常常一閉上眼睛,就覺得熊通站在身邊,總是殷切地說:“夫人,我怎麼離得了你啊……”
又是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郢都的深秋遠沒有丹陽那麼宜人。平原之地沒遮攔,冷風吹來沒完沒了,真是透骨的涼啊!加之秋高物燥,過慣了溫曖適宜山地氣候,自然一時難得應對,雖然屋暖厚裘,無意中也感上了一點風寒,偏天氣一日比一日涼,寒氣也隨之更加重了。
熊貲聽說母親病倒了,匆忙來到後宮探視。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其實鄧曼遠比熊通更知這個二兒子。當年長子屈暇,生得一表人才,聰慧過人,更有乃父之風。熊通視若掌上明珠,很早就賜於封地,並成為全國領軍統率。而熊貲自幼便生性頑劣,很讓做母親的頭痛,於是便從申國延請名師——葆申,施以嚴教,而鄧曼也監管甚嚴,時時約朿,才漸漸成熟起來。所以,熊貲平時最怕的人一個是母親,第二是師傅葆申。
數日不見,母親已日漸消瘦,熊貲心中一陣酸楚,止不住潸然淚下。
鄧曼迷蒙中,被熊通拉住手,兩人都好像回到了青年時代。熊通驅著一駕珠玉、鮮花、彩綢裝飾的毫華寶車,由五匹白玉般的駿馬拉著,馳騁在一片彩色的雲中,熊通說:“夫人,隨著本王飛回荊山、沮水,飛回丹陽吧……”
寶車越飛越高,透過雲層,看蒼茫大地,一片碧綠。道道山脈,猶如巨龍橫臥;條條大河,恰似彩帶飄落。她看到了,那就是荊山,那就是沮水!而沮水岸邊,那一畈廣闊的河灣,虎踞龍盤,王城巍峨,左峽右穀,據險臨阜,這就是丹陽!這就是與熊通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個春秋的故都……
“孩兒給母親請安!”
這是誰的聲音?是瑕兒吧?這孩子多少年不在母親身邊了,他是從何而來?真想念他啊!她忙喊道:“瑕兒,是你嗎?你在那裏?娘真想你哬……”
熊貲跪在床前,忙說:“母親!孩兒不孝,您責罰兒子吧!”
鄧曼睜開了雙眼,身邊分明跪著貲兒。她想坐起身來,但渾身癱軟無力,隻得歎了一口氣。
熊貲忙說:“母親要多多保重啊!”
鄧曼:“兒啊,看來娘難過這個冬天了!我兒要多多自重啊!”
熊貲:“母親可莫嚇壞兒子了!您老定然康複!”
鄧曼又長歎一聲:“唉!我又看見你父了!還有你哥哥也在呼喚我,我要去陪他們了!”
熊貲痛哭起來:“母親,您可不能走!您老走了,留下兒子,孤苦一人,咋辦啊……”
鄧曼:“兒啊!你已成人,已經是一國之君了。從今徃後要走自己的路!記住,你擔著一個國家啊。數百萬的民眾,都在你的意誌和理念中生存和繁衍。國家的命運,也在你的掌握之中。千萬莫負了民眾,莫負了你父的心血和期盼!”
熊貲:“孩兒生性頑劣,隻伯失了母親管朿,難成大業啊!”
鄧曼:“我兒隻要不忘父母之訓,善納眾言,謹聽你師傅教誨,孜孜以求,為娘也就放心了!”
熊貲:“孩兒一定牢記母親教誨……”
這年入冬,大雪紛飛的時候,鄧曼與世長辭。
文王滅了申國,卻盡力將申國一幫人才收為己用。即以彭仲爽為大夫,參與軍政,又為縣公,總理申縣事務。另授申侯為上大夫,給他起了個莫名其妙的名子,稱作“申後伯”,留在身邊,作為寵臣。
申後伯身為國主,亡國做了大夫,心中總有不平之意。偏他生得有些巧智,善解人意,長於迎奉。跟在楚王身過,有意討熊貲的歡心,以消磨文王意誌。便從茹邑選得良犬,稱“茹黃”。從宛邑尋得宛竹,製成良弓。再自丹淅選得美女,稱“丹女”,統稱“三寶,獻給文王。熊貲從此就常常帶著獵犬、宛弓,去雲夢澤打獵,三月不歸。而對丹女更是迷戀,縱情聲色,不上朝聽政,被人們稱之為”三寵“群臣則稱其為”三害。
文王日漸荒廢國事,眾臣憂急如焚,於是不斷反複規勸,熊貲卻顯露出他的劣根性,任你重臣天天聒噪,他仍我行我素,不屑一顧。而且失去了先王的威烈,母親的管束,更使他放縱自流,屈重、鬥廉、薳章等一夥老臣也無計可施,隻得去找文王的師傅——葆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