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3)

楚軍再次伐息,卻意外地又俘獲了蔡哀侯,這又是一場巧合,報應不爽了。

蔡之先祖即蔡叔度,周文王的第五個兒子。叔度的兒子胡為魯國卿士,成王時封於蔡,哀侯為十三代傳人,與息侯同娶陳宣公之女。蔡哀侯雖然人品不齒,卻在諸侯間享有點名氣。因息侯借楚人之手,被楚人所俘,還差一點下了油鍋,好不容易撿回了一條性命,就一直耿耿於懷。於是他設計了兩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挑動楚王搶息婦,以報息侯借刀殺人之恨,楚王果然擄走了息媯。第二步聯盟拒楚,出使齊、魯、宋、晉等大國,並且還要把息國拉過來,共同對付楚國。他要讓楚王知道,得罪了蔡哀侯是要付出代價的!

提起這個息侯,他真是又氣又恨,又羞又惱,惱羞成怒。但為了再出一口氣,他隻得忍住羞和惱怒,前往息國,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勸說息國入盟。

蔡國到息國,不過是一兩天的路程,隻是途中水旱兩道,乘車乘船,十分繁複。然而蔡侯趕至息國時,卻聽說息侯帶著一支突擊隊,到楚國搶老婆去了,心中忙叫大事不好,準備當即返國,卻因天時已晚,隻得暫住迎賓樓,心中有事,一夜未曾合眼。

天色黎明,蔡侯因一夜難眠,睡過了頭。突然,他被一陣喧鬧所驚醒,慌忙起床,隨從進室稟告:“楚軍以彭仲爽為帥,帶兵三萬,已經圍了息都……”

他一驚!冷汗熱尿都跑了出來,差點尿濕了褲子!

不一時,息國的臣僚都聚集侯府,因為國君不在,國中無人主政,隻得推舉了息侯的一個叔父代理國政。這息叔年逾花甲,從未經過戰陣,文武大臣也不知如何應敵。息叔靈機一動,說出了一條計謀,既然因蔡侯而起,不如綁了蔡侯,送到楚營謝罪,說不定還能保住江山社稷,更重要的是免了一場血戰。於是命令武將帶著兵士,直撲迎賓樓而來。蔡哀侯正在驚慌無計,卻見無數兵士很快圍了迎賓樓,不由分說把他捆了個結結實實。

捉了蔡哀侯,息叔命人大開城門,親自押著哀侯直入楚軍陣上。彭仲爽見捉了蔡侯,並押到了陣前,這真是意外所獲,心中大喜,知道這一仗不必打了,大軍直入城中,設息為縣,以鬥丹掌理政務,帶著蔡哀侯班師回郢。

楚文王見又抓了蔡哀侯,以手加額,笑道:“這真是天道有常,報應不爽啊!”原來蔡哀侯聯絡齊、魯、宋、晉,以共同應對和製約楚國,文王也早有耳聞。此次伐息,不料又撿了個便宜,意外捉了蔡哀侯,無形中又破了五國聯盟,豈不是意外之獲嗎?以楚文王的意思,又想把他丟進油鍋裏。鬥祈諫道:“蔡侯不過是個小爬蟲,殺了他就像踩死隻螞蟻,但各國諸侯又會說三道四。微臣以為不如不殺,把他拘留於楚,如此既牽製了幾國諸侯,也顯示吾王寬厚大量!”文王從其議。

蔡哀侯留置於楚,有國不能回,有家不團圓。蔡人見哀侯數年不歸,扶其子繼承君位,稱穆侯。哀侯在孤寂、哀愁中老死於楚,這個哀侯的哀字可就真名副其實了。

文王熊貲繼承先父的功業,十餘年間又滅數國,屢戰屢勝,並且在數年內,桃花夫人連生二子一女,可謂春風得意。但是俗話說樂極生悲,一場巨大的考驗正悄然向他襲來。

原來,巴人與楚多年積怨。起初巴子聘鄧,人財兩空。聯合伐申,又是楚人得利,偏文王力阻巴人搶掠,處以重罰,更使巴人懷恨。於是巴人乘文王沉溺於桃花夫人,聯合濮、越,突襲權縣那處。而那處城遠不及權城有險可守,城池低矮,被一舉破城。權令閻敖措手不及,失了城池,逃回郢都。文王聽說權令失了權縣,戰敗逃歸,當即把閻敖斬殺於市。

閻敖也是王室一脈,論輩分還是文王的叔輩。楚王熊通勵精圖治,對三代有封爵的族人若不能再建功者,削其爵位。閻敖恰為三代,為了不削其封爵,代鬥緡作了權令,遷居那處。不料巴人聯合濮、越,突攻那處,閻敖帶族人力戰,被打得大敗,好不容易逃回郢都,卻被文王斬殺。一時,閻敖族人怒而不服,乘機反叛,與敵結盟,抗拒楚兵。文王見失了權地,閻敖族人又叛亂,隻得召集眾臣,商討平叛之策。

文王十五年,令尹彭仲爽染病,莫敖屈重雖然智勇雙全,被文王視著膀臂,但也年逾花甲。剩下九十多歲高齡的老將鬥廉,已無法帶兵出征。眾臣議論紛紜,難求領軍主帥。文王隻得親自領兵三萬,鬥丹、鬥班二將為左右先鋒,兵伐那處,驅逐巴人,平定族人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