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1 / 3)

欲與之先取之

我有一位朋友,以推銷裝幀圖案為業。最初,他在向一家大公司推銷裝幀圖案時,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到這家公司跑一次,甚至幾次,一跑就是一年多,結果一無所獲。這家公司的主管看過圖案後,總是遺憾地告訴他:“你的圖案缺乏創新,對不起……”

朋友說,他幾乎沒有勇氣再登這家公司的大門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受一本心理學著作影響,決定換一種思維方式試試。

朋友這次帶著未完成的草圖,再次叩開了這家公司的大門。見到主管,他懇切地說:“先生,您看,我這裏有一些未完成的草圖,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給我指點一下,以便我能更好地把這些裝幀圖案修改完成。”

主管答應看一看。幾天以後,這位朋友又去見那位主管,並根據他的意見,把裝幀圖案修改完成。最後,這批裝幀圖案全部推銷給了這家公司。

朋友又用同樣的方法,成功地推銷了許多裝幀圖案。朋友說:“我現在明白了以前一直無法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強迫別人順應自己的想法,現在不同了,我請他們提供意見,然後再根據他們的意見將圖案修改完成,這樣,他們對自己參與創造設計的裝幀圖案,自然就很滿意了。”

是的,如果我們要想與別人合作,最好的辦法不是去乞求別人的施舍,或是期盼別人接受,而是設法讓別人參與到我們所幹的事情中來。古人雲,欲取之,必先與之。我們為什麼不能改變一下思維定式呢?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欲與之必先取之,或許事情就好辦多了!

排在第二也不錯

美國有一家租車公司,長期以來卻以第二自居,贏得好評。

這家租車公司原本經營不善,由於冗員太多,員工工作態度又散漫,車子交到租車者的手中,單就表麵肮髒的程度,就會被譏誚是“逃犯開的車子”,名聲到此地步,怎會不能麵臨倒閉的邊緣。

盡管如此,這家租車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仍有一席之地,屈居第二,隻是離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租車公司,有好大一段距離,而第三名的公司正在奮起直追,已是相差不遠。

其後來了一位經營之神“奚得”先生,在內部采取重罰重賞的方式,要求員工服務品質加以改善。另外一方麵,找尋廣告公司做形象廣告。

負責廣告的創意大師“彭巴克”先生,在兩個星期後告訴奚得先生:廣告就坦白直率地告訴大家——我在租車業中,排名第二。

奚得先生深感懷疑:“我們第二,為什麼人家還是租我們的車子?”

答案是:“我們更努力。”

奚得先生接受了這則廣告,之後公布於眾,坦坦白白毫不諱言“自己差,但我們更努力。”這樣不隻對內部員工有所警惕,對顧客而言,他們看到了一個努力向上的團體,也看到了它的改變。不久之後,業績急速上升,市場占有率愈來愈接近第一名,但是第一名的業績也無衰退,受害者是第三名。

延續這則經典廣告的金句有:“其實當老二也不錯,我們有更努力的空間。”

在所有的車子上,都貼了奚得先生的電話,如果租車者發現車不清潔,有煙蒂等等情況,可以直接打電話給他。因為:“我們第二,所以要更努力。”

有一段時間,他們自認逼近了第一,便放棄了第二的主張,結果業績下滑,因為大家認為他們不想再努力了,這是始料未及的事。

至今美國租車市場的占有率排行榜,第一仍是第一,第二仍是第二,可見對手絕非弱者,也在加倍努力。 誰是贏家?顧客。

在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商場競爭中,人人要爭第一,可是如果某一個人能屈居人第二,就不必參與這些競爭,也可能間接地嚐到想競爭第一的甜頭。

5年以後你在做什麼

9歲那年,我在休斯敦太空總署的太空梭實驗室工作,同時也在總署旁邊的休斯敦大學主修計算機專業。我整天處在學習、睡眠和工作之中,這些幾乎占據了我每天的全部時間,但是,隻要有一分鍾的閑暇時間,我都會把精力放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上。

我知道,寫歌詞不是我的專長,所以在最近的一段日子裏,我時時刻刻都在尋找一位擅長寫歌詞的搭檔,與我一起創作。我認識了一位朋友,她叫“凡內芮”(Valerie Johnson)。自從我20多年前離開得州後,就再也沒聽到過她的消息,但是她卻在我事業剛剛起步時,給了我極大的鼓勵。

年僅19歲的凡內芮在得州的詩詞比賽中不知獲得過多少獎牌。她的作品總是讓我愛不釋手,當時,我們的確合寫了許多不錯的作品,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那些作品充滿了特色和創意。

一個周末,凡內芮熱情地邀請我到她家的牧場吃烤肉。她的祖輩是得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擁有規模龐大的牧場。雖然她的家庭極為富有,但她的穿著、她的車和謙卑誠懇的待人態度,更讓我從心底佩服。凡內芮深知我對音樂的執著,然而,麵對那遙不可及的音樂圈子及陌生的美國唱片市場,我們一點兒渠道都沒有。當時,我們兩個人安靜地呆在得州的牧場裏,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

突然,她冒出了一句話:(Visualize , 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想像一下,你5年後在做什麼?)我愣了一下。她轉過身來,指著我問道:“嘿!告訴我,在你心目中,‘最希望’5年以後做什麼,那時候,你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我還來不及回答,她又搶著說:“別急,你先仔細想想,完全想清楚,確定後再說出來。”我沉思了幾分鍾,開始告訴她:“第一,5年後,我希望能有一張自己的唱片在市場上,而這張唱片很受歡迎,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個音樂氣氛濃厚的地方,每天都能夠與世界上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

凡內芮說:“你確定了嗎?”

我從容地回答,而且拉了一個很長的Yes!

凡內芮接著說:“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算回來。如果第5年,你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那麼你在第4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約。

“你在第三年一定要有一部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許多唱片公司聽,對不對?

“你在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

“你在第一年一定要把準備錄音的所有作品全部編曲,把排練準備好。

“你在第6個月一定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然後自己可以逐一篩選。

“你在第一個月就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成。

“你在第一個星期就要先列出一個完整的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成。

“好了,我們現在不就已經知道你下個星期一要做什麼了嗎?”凡內芮笑著說。

“喔!對了。你還說5年後要生活在一個音樂氣氛濃厚的地方,然後與許多一流樂師一起工作,對嗎?”她急忙補充說,“如果你在第5年已經與這些人一起工作了,那麼你在第4年就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室或錄音室。在第三年,你可能會先跟這個圈子裏的人一起工作。在第二年,你不應該住在得州,而應該搬到紐約或洛杉磯了。”

第二年,我辭掉了令許多人羨慕不已的太空總署的工作,離開了休斯敦,搬到了洛杉磯。說來也奇怪:不敢說是恰好在第5年,但大約是第6年,我的唱片開始在亞洲暢銷了,我幾乎每天都忙碌著與一些頂尖的音樂高手從日出到日落地一起工作。

別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經把所有“選擇”的權利交到我們手上了。如果你經常詢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則不妨試著問自己,“我是否曾經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 如果連自己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愛你的主又如何幫你安排呢?不是嗎?你旁邊的人,再怎麼熱心地為你敲鑼打鼓,愛你的主也頂多給你一些慈悲的安慰。因為連你自己都還沒有清楚地告訴他自己要做的是什麼?那麼,你又怎能無辜地責怪他沒有為你開路呢?

老師的話

蒙提·羅伯茲在聖思多羅有座牧馬場。傑克常借用他寬敞的住宅舉辦募款活動,以便為青少年的計劃籌備基金。

上次活動時,蒙提在致詞中提到:“我讓傑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這故事跟一個小男孩有關,他的父親是位馬術師,他從小就必須跟著父親東奔西跑,一個馬廄接著一個馬廄,一個農場接著一個農場地去訓練馬匹。由於經常四處奔波,男孩的求學過程並不順利。小學時,有一次老師叫全班同學寫報告,題目是‘長大後的誌願’。

“那晚他洋洋灑灑地寫了7張紙,描述他的偉大誌願,那就是想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牧馬場,並且仔細畫了一張200畝農場的設計圖,上麵標有馬廄、跑道等位置,然後在這一大片農場中央,還要建造一棟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報告完成,第二天交給了老師。兩天後他拿回了報告,第一頁上打了一個又紅又大的F(不及格),旁邊還寫了一行字:下課後來見我。

腦中充滿幻想的他下課後帶著報告去找老師:“為什麼給我不及格?”

老師回答道:“你年紀輕輕,不要老做白日夢。你沒錢,沒家庭背景,什麼都沒有。蓋座農場可是個花錢的大工程;你要花錢買地、花錢買純種馬匹、花錢照顧它們。你別太好高騖遠了。”老師接著又說:“你如果肯重寫一個比較不離譜的誌願,我會重打你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