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惠和冬梅跟著李士聰沿著小路走。
小路兩邊是稻田,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農民們又都敢回鄉種田了。
“我們還是別走這裏吧,不小心會把水稻踩塌壞了。”稻田裏的稻子長勢正好,楚惠又些不忍心從田間過。
“嫂子,這是唯一的一條比較安全的路了,咱們在不走就要成為俘虜,您是師座的太太,到時候......”李士聰極為難地說。
“姐姐,咱們走吧,先逃命要緊,將來若是太平了,咱們再經過這裏時,找到人家,補些大洋給人便是。”冬梅聽了趕緊動員。
大少爺讓自己照顧好太太,自己就絕不能讓她有任何閃失。
楚惠看看那小路,再看看已經遙遠的機場方向,她咬了咬牙,說:“好,走吧!”
三個人匆忙在田間穿梭著,七拐八拐的,天大亮的時候,李士聰已經帶著她們走到了老的官道上。
由於老的官道常年少有人走,路中間也雜草叢生,除了能隱約看清路麵的石板之外,還真不知這就是古官道。
“嫂子,咱們從這條古官道走過去,翻過兩座山,就到了大路上,咱們繼續走就到了城外了。”李士聰一邊走一邊說。
“好,走吧,再苦再累咱們也要走到!”楚惠咬牙堅持著。
冬梅知道楚惠從小就是大家小姐,哪裏有這麼走過路?雖然後來在花家不受待見,但是也沒有這麼走呀。
後來嫁到丁家也沒受過苦,這回要受這麼大的罪,她心裏都替楚惠心疼。
“姐姐,我攙著你走。”她上前兩步,攙扶著楚惠朝前走。
三個人走到天黑,才翻過了一座山,好在山下有個小村子,至於是什麼小村子,楚惠在後來很多年回憶起來都想不起村子的名字。
這個村子隻有十來戶人家,一進村就遇見了一位熱心的大媽,大媽把他們接進自己的家裏。
這位大媽為他們安置好了睡房,為他們煮了一鍋粥讓他們吃。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吃過早飯就和大媽告別了,楚惠悄悄留下了一隻銀手鐲放在飯桌上。
楚惠心思細密,她本想留一隻金戒指給大媽,以感謝她的收留之恩,但是她想了想,若是留金戒指,大媽就會知道他們是有錢人家的人。
傳出去之後怕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不僅給大媽帶來禍端,也給自己三個人帶來麻煩。
因此,留隻銀手鐲比較實在,普通百姓家裏也有銀手鐲,且銀子普遍受大家歡迎。
他們走了兩天兩夜,終於在這天的天黑前趕到了撫州城外。
進城後,楚惠不主張去自己以前買的小宅子裏,那裏現在住著林源、小圓一家。
一是怕連累了小圓他們,二是那條巷子的街坊都認識自己。
“士聰,你去把林源找出來,讓他出麵幫咱們找一處舊屋,不用太大,小點兒也沒有關係,有兩三間夠住就成,越偏僻越好。”楚惠朝李士聰吩咐。
他們身上都幾乎沒有錢財了,隻有李士聰的藤箱裏有些大洋,那是他積攢了娶婆娘用的。
楚惠的箱子在丁伯豪那兒,一起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