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供給機體營養物質的源泉,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完成各種生理功能,保證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條件。《漢書?酈食其傳》所說:“民以食為天”,就是這個意思。古人早就認識到了飲食與生命的重要關係。他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寶貴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套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飲食養生理論,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
飲食養生的目的在於通過合理而適度地補充營養,以補益精氣,並通過飲食調配,糾正髒腑陰陽之偏頗,從而增進機體健康、抗衰延壽。由於飲食為人所必需,而飲食不當,又最易影響健康,故食養是中醫養生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飲食為的是補充營養,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具體說來還有許多講究。首先,人體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精、氣、神,統稱“三寶”。機體營養充盛,則精、氣充足,神自健旺。《壽親養老新書》說:“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明確指出了飲食是“精、氣、神”的營養基礎。其次,由於食物的味道各有不同,對髒腑的營養作用也有所側重。《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此外,食物對人體的營養作用,還表現在其對人體髒腑、經絡、部位的選擇性上,即通常所說的“歸經”問題。如:茶入肝經,梨入肺經,粳米入脾、胃經,黑豆入腎經等等,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飲食,對人的營養作用更為明顯。
飲食又可以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根據食物的氣、味特點,及人體陰陽盛衰的情況,予以適宜的飲食營養或以養精,或以補形,既是補充營養,又可調整陰陽平衡。不但保證機體健康,也是防止發生疾病的重要措施。例如:食用動物肝髒,既可養肝,又能預防夜盲症;食用海帶,既可補充碘及維生素,又可預防甲狀腺腫;食用水果和新鮮蔬菜,既可補充營養又可預防壞血病等等,均屬此類。
此外,發揮某些食物的特異作用,可直接用於某些疾病的預防,例如:用大蒜預防外感和腹瀉;用綠豆湯預防中暑;用蔥白生美預防傷風感冒等等,都是利用飲食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飲食中的“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的比值為0.618,它不僅是美學造型方麵常用的一個比值,也是一個飲食參數。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多年來穩居世界首位,合理的膳食是一個主要因素。在他們的膳食中,穀物、素菜、優質蛋白、堿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基本上達到了黃金分割的比值。
人體的消化道長9米。它的61.8%約為5.5米,是承擔消化吸收任務的小腸的長度。人類是雜食動物,最適合消化以素食為主的混合膳食。
穀物為主當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穀物中的澱粉)的供熱量占總熱量的61.8%時,才能滿足人體對熱能的需求。因此,專家建議人們應吃以穀物為主的膳食。
喝5杯水人體內的水分占體重的61.8%,不計出汗,每天失去和需要補充的水達2500毫升。其中半固體食物供給的水和人體內部合成的水約1500毫升,大約占61.8%。其餘1000毫升需要補充,才能保持水平衡。因此,每人一天要喝5杯水。
吃優質蛋白蛋白質是人體含量最多的有機物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20”的61.8%即12種氨基酸為人體自行合成,另外8種氨基酸必須由食物供給。由於穀物中的蛋白質質量較差,因此,為了保證蛋白質的攝入,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供給量應達到61.8%。優質蛋白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和豆類食物中。
動植物油兼吃植物油和動物脂肪各有其生理功效,植物油與動物脂肪的攝入比例也應符合黃金分割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