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魚膽中毒的魚類,常見有青魚、草魚、白鰱魚、鯿魚、鯇魚、鯉魚等,其中以青、草、鯇魚最多見,而且中毒症狀最典型。吃魚膽越多,中毒的程度越嚴重,一般吞服2500克左右的青魚的魚膽2個,或5000克以上的青魚的魚膽1個,就有中毒的危險。中毒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肝區疼痛、厭食、厭油,嚴重者出現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出血,甚至死亡。如果為了治病而服用魚膽,應嚴格遵守醫囑,不可擅自增加用量和服用次數。
如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搶救處理。
44.忌吃鮮海蜇
鮮海蟄中含有五羥色胺、組織胺等各種毒胺及毒胺蛋白。這些胺類物質進入人體後可引起組織胺樣反應:出現全身搔癢、風疹塊,重則有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在食用前需經過脫水並除去毒性粘蛋白,即用食鹽和明礬交替處理後,才能食用。
45.吃肥油渣禁忌
肥油渣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食品。如各種菜餡的包子中就有肥油渣的影子。事實上,肥油渣含有很強的致癌性物質苯並芘,長期食用會帶來極大的危害。肉皮油加熱煉油時,因溫度較高,有機物質受熱分解,經環化、聚合成多環芳類物質,其中以4-苯並芘為代表。這是目前公認的三大致癌物之一。煎炸的時間越長,產生的苯並芘越多。食用含有此類致癌物的油渣,會引起癌症,特別是增加食管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因此,肥油渣應堅決丟棄。
46.吃雞蛋忌一天超過三個雞蛋是營養豐富的食品,每天吃1~2隻雞蛋對健康是有利的,但吃得過多,則會對身體有害,因為雞蛋中含有碳、氯、氫多種化學元素和豐富的蛋白質,但氯和蛋白質過多時,腎髒就無法把它們完全排掉,長期沉積於腎髒,日久就會影響腎髒的血液循環,不僅影響腎功能,還會引起心髒病及其他疾病。
47.雞蛋忌生吃
有人誤認為生的比熟的營養好,吞生雞蛋能潤喉,清嗓子。事實上,並非如此。首先,生雞蛋中的蛋白質不易消化吸收,而且由於含有抗胰蛋白酶,蛋中絕大部分蛋白質不能被吸收,其他營養也隻能吸收一半左右。雞蛋加熱後,抗胰蛋白酶失活,蛋白結構變化才易於消化吸收。其次,在生雞蛋的蛋清中含有一種對人體有害的堿性蛋白質抗生物素蛋白,它在腸內與生物素緊密結合為一種牢固的複合體,沒有活性,人體無法吸收,最終可引起人體生物素缺乏症,表現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感覺過敏、皮屑性皮炎,以及嘴唇脫皮、脫眉等症狀。雞蛋加熱處理後,這種抗生素蛋白即被破壞。另外,雞蛋生下後,常有病原體侵入,加熱後可以殺滅這些病原菌,而生吃則可能引起疾病。吃生雞蛋也會增加肝髒的負擔,因大量沒吸收的蛋白質在大腸內腐敗,產生大量有毒物質,吸收後要經肝髒解毒。對肝功不好者,則可能發生氨中毒,出現肝昏迷。可見生吃雞蛋是十分有害的。
48.忌吃死胚蛋
認為死胚蛋有營養,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死胚蛋又叫喜蛋,其中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都已發生變化,絕大部分已被胚胎利用消耗了,營養成分所剩無幾。而死胚蛋裏常含有多種病菌,如大腸杆菌、葡萄球菌、傷寒杆菌、變形杆菌等。這些病菌對人體健康有危害作用。吃了死胚蛋易發生食物中毒、痢疾、傷寒、肝炎等疾病。
49.食用大蒜禁忌
大蒜是一種常用調料。生食時,香辣可口,開胃提神;加在肉食中,可以去腥除膻,添香增味。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揮發油等多種營養素,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大蒜所含的大蒜素,有殺菌作用,味道辛辣,其性溫和,有較高的醫療價值。研究表明,大蒜對葡萄球菌、大腸杆菌、傷寒杆菌、霍亂弧菌、炭疽杆菌和其他致病菌都有抑製和殺滅作用,因而被稱為“天然的廣譜抗生素”。近些年來,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蒜還有良好的防癌作用。經常吃些大蒜,對於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食用大蒜也應適量。如果以為它是保健食品就不加節製、過量食用,也是不適宜的。實踐證明,過量食用大蒜,會使心髒病、高血壓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加劇;長期大量吃大蒜,會使輕度胃炎或胃潰瘍患者發生腹痛,還有損於人的肝髒和眼睛。
過量食用大蒜,會殺死寄生於腸內的有益細菌,破壞體內製造維生素B2和B6的“原料”,妨礙人體對B族維生素的吸收。因為大蒜含有阿利斯物質,能損傷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長期過量食用大蒜會導致貧血。
還應注意:腹瀉時忌多食大蒜。否則,不但起不到治療效果,還會加重病情。這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腹瀉,大多是因為患者受涼或吃了帶有致病菌的食品後,引起腸內局部粘膜組織炎症,腸壁血管的通透性發生改變,以致釀成蛋白質、水鹽代謝紊亂,使大量體液滲入腸腔而發生腹瀉。患病期間,整個腸腔均處於緊張應激狀態之中,如果再大量進食大蒜,當其在產生抗菌消炎作用的同時,大蒜辣素亦會加重對腸壁的刺激,會使血管充血、水腫加重,導致更多的組織液流入腸內,從而使患者的腹瀉症狀加劇。
50.吃鹽禁忌
鹽吃得多會患感冒。因為,食鹽的成分是氯化鈉,攝入食鹽過多,會使體內氯化鈉濃度過高。而鈉離子的增高可抑製呼吸道細胞的免疫能力,使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屏障作用的細胞而侵入人體,引起感冒。食鹽過多,還使口腔內唾液減少,導致口腔內的溶菌酶相應減少,從而使口腔成了病毒生長繁殖的溫床,感冒病毒在口腔內、咽喉部便容易存活與入侵。食鹽過量者不僅易得感冒,還易患咽喉炎、扁桃體炎、病毒性肺炎、氣管炎等疾病。
51.忌吃爛生薑
生薑是常用的佐料,具有殺菌去腥、開胃健脾、驅寒止嘔等作用。但腐爛後的生薑不能吃。生薑在腐爛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黃樟素,能使肝細胞變性,動物實驗證明可誘發肝癌。使用生薑作佐料用,量雖然很少,但對肝細胞的毒性作用還是有的。特別是有肝炎病史的人,肝細胞的損害就更重。據報道有人曾因吃了爛薑而使全身皮膚、粘膜發黃,並有肝功能改變,這都是肝細胞被破壞的症狀。故爛生薑不能吃,以防中毒。
52.忌食變質的食油
由於各種原因而發生了酸敗變質的食油,其中含有多種毒性分解產物,如環氧丙醛。食用這種食油後容易發生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頭痛、關節炎、臍周絞痛、腹瀉、高熱脫水等症狀,甚至發生休克。因此,變質的食油絕對不能再食用,而不要覺得扔掉太可惜。
53.飲茶忌過量
飲茶雖有不少好處,但忌過量。由於茶中含茶堿和鞣酸,喝得過多可以引起極度興奮,影響睡眠。使心跳加快,產生尿頻,還能凝固食物蛋白,妨礙食物消化吸收,而且茶葉中含有氟等微量元素,比其他食品高出10至數百倍,攝入過多量的氟會引起氟中毒。出現牙齒變成黃色、褐色或黑色,還可能有四肢和脊柱疼痛、關節變形、癱瘓等氟骨症的發生。所以每人每天飲茶以不超過5克茶葉為好。
54.忌空腹飲茶
簡單地說,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炎。加上空腹狀態時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大量吸收入血,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腹中饑餓、心神恍惚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醉茶”,對健康有害。
一般來說,腎虛弱者比身體強壯者更容易醉。要解茶醉,可吃些飯菜,如無飯菜時,吃幾塊糖果,都可以起到解茶醉的作用。
55.忌喝泡得過久的茶水
新沏的茶水對神經和心血管係統產生興奮作用。如果茶泡的時間過長,同時又濃,茶汁中的咖啡因積聚過多,就會產生刺激作用。喝了這種茶水就會感到不舒服。
沏好的茶水放置幾小時後,特別是放在暖水瓶裏或爐灶邊,就會發生化學變化。茶的味道變差,失去原有的香味並呈褐色。冷茶變得混濁。這時茶中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也受到破壞。
泡得過久的茶中鞣酸大大增加,喝這種茶對患有痛風和尿酸素質疾病的人會產生不良影響。
喝茶以茶葉泡水4~6分鍾為好,因為這時茶水中含的鞣酸較少。
56.忌吃羊肉後馬上喝茶
羊肉肉香味美,營養豐富,禦寒能力強,在冬春寒冷之季多吃些羊肉是有好處的。但是,吃羊肉後,卻忌馬上喝茶,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
這是因為,在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羊肉後馬上喝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羊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中的水分減少,導致排便不暢,甚至發生便秘。這樣,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就會因為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被人體吸收。所以,吃完羊肉後忌馬上喝茶。
57.忌飯前飯後大量飲水
在吃飯前或吃飯後,一口氣喝下好多水,是不好的習慣,對身體沒有任何好處。眾所周知,食物在消化係統中是依靠胃酸、膽汁和消化酶而得以被消化吸收的,而這些消化液必須有一定濃度方可正常發揮作用。倘若在飯前飯後,消化係統開始履行其職能時,飲入大量的水,由於水的稀釋作用,胃酸、膽汁和消化酶等消化液將被衝淡,從而影響到消化係統的正常工作,進而會引起其他器官的一些不適。所以,飯前飯後大量飲水不是什麼好習慣。
58.五種忌喝的開水
在爐灶上沸騰了很長時間的水。
裝在水瓶內已經好幾天的溫開水。
經過反複煮沸的殘留開水,特別是開水鍋爐裏的水。
蒸飯、蒸肉後的蒸鍋水。
開水鍋爐中隔夜重煮或未煮開的水。
這幾種情況均是由於水煮的時間過長或水被反複煮,使原先溶於水中的礦物質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濃度會相對增加,特別是水中的硝酸鹽還原成毒性很強的亞硝酸鹽,而對機體產生不利。
59.忌喝有沉澱物的牛奶
牛奶變質後,奶中的乳酸菌繁殖很快,它們把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牛奶中的幹酪素就和乳酸起反應,生成乳酸鈣並遊離出幹酪素。幹酪素沉澱析出後,就是人們所看到的白色沉澱物。有沉澱物的牛奶已經變質,營養成分已經發生了變化,營養價值也已經降低,吃了之後還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因此,有沉澱物的牛奶不能喝。決不能因舍不得丟掉而食用。
60.忌夏季飲冷牛奶
因為牛奶中營養成分豐富,所含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其次有白蛋白和球蛋白。由於夏季氣溫高,牛奶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煮沸後的牛奶,降溫後數小時,細菌就會汙染、繁殖,飲用後會引起腸道疾患。因此,夏季忌飲冷牛奶,還是熱奶好。熱奶不僅細菌被殺滅了,而且牛奶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更有利於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61.炒菜時忌油溫過高
不少人為了把菜炒得脆嫩可口,就把油溫燒得很高時才放菜。這種做法單純從烹調的角度講是不錯的,但從營養和保健的角度看,卻是有害的。這是因為,當食油加熱到200℃以上時,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被破壞殆盡,其他各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也遭到大量破壞,人體所需的各種脂肪酸也遭到大量氧化,從而使油脂的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同時,油溫過高,會產生大量過氧化脂質,這種物質對人體極為有害:它不但會在胃腸內對食物中的維生素有很大的破壞作用,而且會阻礙人體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吸收;人若長期食入這種過氧化脂質,使其在體內積聚,還會使人體的一些代謝酶係統受到損害,從而促使人未老先衰。因此,炒菜時忌把油溫燒得過高。
62.炒菜時忌放油過多
有觀點認為隻有放油多了炒出的菜才會香,豈不知這種認識和做法是錯誤的。
在烹調菜肴時,用油過多,就會把菜料裏裏外外包裹嚴實,使其他調味品的味道不易滲入到菜的內部,不僅影響菜的風味口感,而且會影響人的正常食欲,不利於人體健康。吃油過多,體內消耗不完,剩下的部分就會在人體內慢慢貯存起來,當這些油脂在肝髒沉積過多時,便會形成脂肪肝,使肝髒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特別是老年人和脂肪代謝障礙者,血液中脂肪過多就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高血壓和冠心病。另外,常吃大量油脂,還會刺激膽汁、胰液大量分泌,從而容易誘發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發作。由此可見,炒菜時過多放油是犯忌的,隻有適量用油、科學用油,才能提高菜的質量,增加人的食欲,既節約又有利於人體健康。
63.炒豬肝忌炒得太嫩
豬肝含有多種營養物質,特別是富含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鐵、鋅、銅等。然而,由於豬肝是豬體內最大的毒物中轉站與解毒器官,各種有毒的代謝產物和混入飼料中的有毒物(如農藥等),都會聚集在肝中,肝也會發生炎症,形成肝癌;豬肝內還會滋生寄生蟲。雖然炒製一番會成為鮮嫩可口、受人歡迎的佳肴,但由於它是“藏汙納垢”的場所,因此,烹製豬肝時應注意一定要把它炒熟透或煮透,殺死豬肝內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卵,有效除毒後再食用,不可貪求“鮮嫩”而夾生吃,以免由此罹患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64.味精使用五忌
味精是人們熟悉的調味品,其化學名稱是穀氨酸鈉。它溶於水、進入腸胃後能被人體吸收,具有改善和保持大腦功能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要講究科學,不然,不僅不能調味,而且還有損於身體健康。為此,使用味精時應遵循以下“五忌”。
忌使用過量:味精具有強烈的鮮味,在製作菜肴時使用要適量。比如,炒一盤白菜用料1000克,味精用量在0.4克左右為宜,味精放多了反而會使菜肴產生一種似鹹非鹹、似澀非澀的怪味,失去其調味的作用。另外,過多地食用味精,反而會引起一些疾病,如頭、胸、背、肩疼痛。據有關部門規定,味精的攝入量每人每天忌超過每公斤體重120毫克,如體重50公斤的人,味精用量不得超過6000毫克。
忌長時間高溫加熱:味精易溶於水,在100℃以下,味精中的穀氨酸鈉不會發生大的化學變化;當溫度超過100℃時進行長時間加熱,就會生成一種不僅無鮮味、而且有毒的成分,叫做焦穀氨酸鈉。所以,在製做菜肴過程中,不要過早地放入味精,在湯、菜即將出鍋時放入味精為最好。
忌在酸堿性食品中放入味精:因為味精中的穀氨酸鈉遇到酸堿會發生化學變化,使味精中的穀氨酸鈉變成穀氨酸二鈉。例如,在製做有糖醋汁或蕃茄汁的菜肴時,就不必放入味精,否則,放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忌每菜必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每菜都使用味精,就顯示不出原有的食物鮮味。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對味精的依賴性,不愛吃沒有放味精的菜,從而使食欲減退,降低對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嬰兒食品忌使用味精:科學研究表明,嬰兒食品中使用味精,穀氨酸會和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結合,生成不被吸收的穀氨酸鋅而排出體外,導致嬰兒缺鋅,造成智力減退、生長發育遲緩等不良後果。因此,哺乳期婦女忌食用味精,3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食用味精,1周歲以內的幼兒以不食味精為宜。
65.食物烹飪中的三忌
鹹肉、香腸、火腿忌煎炸:鹹肉及香腸、火腿等往往含有微量的亞硝胺,經油炸油煎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吡咯烷。
雞蛋忌在鋁製容器中攪拌:蛋清遇到鋁會變成灰白色,蛋黃遇到鋁會變成綠色。故攪拌雞蛋用瓷製容器較為合適。
忌使用反複炸過食品的油:反複炸過食品的油其熱能的利用率隻有一般油的1.3左右,而食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經過加熱還會產生各種有害的聚合物,此物質可使人體生長停滯、肝髒腫大。此外,這種油中的維生素多遭破壞。
66.忌燜煮綠葉蔬菜
有些家庭在食用綠葉蔬菜時,也喜歡用燜煮的方法,較長時間把它燜在菜鍋裏烹煮,這種做法是很不當的。因為綠葉蔬菜裏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燜煮時間過長,硝酸鹽會還原為亞硝酸鹽,人食之可引起中毒——亞硝酸鹽進入血液後,會把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使其失去攜氧和運送氧氣的能力。輕者,會使人感到周身不適、乏力氣短;嚴重者會出現皮膚、粘膜青紫,甚至使局部組織因缺氧而“窒息”。
因此,綠葉蔬菜應急火爆炒,而忌長時間燜煮。
67.忌久煮骨頭湯
不少人認為熬湯時間越長越好,不但味道好,而且對滋補身體也更為有效。
其實不然。動物骨骼中所含的鈣質是不易分解的,不論是多高的溫度,也不會將骨骼內的鈣質溶化,反而會破壞骨頭中的蛋白質。因此,熬骨頭湯的時間太長,不但無益,反而有害。肉類含脂肪高,而骨頭上總會帶點肉,故而熬時間長了,熬出的湯中會含脂肪很高。
較好的熬骨頭湯的方法是:用壓力鍋熬至骨頭酥軟即可。這樣,熬的時間不太長,湯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損失不多,骨髓中所含磷等微量元素也易被人體吸收。
68.忌用鋁鍋炒菜
鋁鍋具有結實、輕便、耐用、不鏽、便於刷洗等優點,人們不但喜歡用它煮飯、蒸饅頭等,也喜歡用它來炒菜。而用鋁鍋炒菜是不適宜的。
鋁受熱後,分子極為活躍,尤其是遇到酸、堿性食物時,更易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鋁化合物。這些微量的鋁元素溶入食物進入人體後,便在肝、脾、腎、甲狀腺和腦組織中蓄積。一個人攝入的鋁元素超過正常值的5倍以上時,即可使人致病。它能抑製消化道對磷的吸收,擾亂磷代謝:破壞胃蛋白酶的活性,導致消化功能紊亂;使成年人早衰,生育癡呆子女;使兒童反應遲鈍及早老;使老年人患癡呆症。科學家曾對一名9歲和另一名5歲的因患早衰症(出現皺紋、白發、老態龍鍾)而死的女孩進行解剖,發現其大腦中鋁元素含量高於正常人的6倍以上。
雖然,並非每個長時間使用鋁鍋炒菜者都會出現如此的後果,但食鋁元素過多對人體有害確是無疑的。何況,炒菜時不僅酸、堿難以避免,而且鍋鏟還要不斷地翻炒磕碰鋁鍋,難免會將碰掉的鋁元素溶進菜肴裏。所以,炒菜忌用鋁鍋,應采用鐵鍋。
69.忌食用鮮黃花菜
黃花菜(亦稱金針菜)營養豐富,其維生素的含量比胡蘿卜高5~2倍,列所有蔬菜之首。黃花還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腫和安神明目等功效。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鮮黃花中含有一種秋水仙堿素,這種物質經胃腸吸收進入人體後,會變成有毒的氧化二秋水仙堿,毒性強烈。人食用鮮黃花後,會發生喉幹、胃燒灼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還會發生血便、血尿、尿閉等症狀。因此,不可隨便吃鮮黃花。由於秋水仙堿素易溶於水,若想吃鮮黃花菜時,可將其先放在水中浸泡兩小時,然後再去掉水分,或將鮮黃花蒸熟、曬幹後再食用,就比較安全了。幹黃花由於在加工製作過程中已將秋水仙堿素破壞掉,所以吃幹黃花菜不會再發生中毒現象。
70.忌食直接采集的花粉
在自然界,容易采集的花粉多是沒有營養價值的風媒花。這些花粉有一層外殼,非常堅硬,未經加工處理,口服後不能被吸收利用。同時,花粉上常粘有各種微生物,可使人感染疾病,有些人還會發生過敏反應。因此,直接采集的花粉不能食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