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盲女(1 / 1)

在2011年10月份的首屆中、日、韓國際二胡大賽中,一個拉著二胡的盲人姑娘引起了大家的特別關注。這不僅僅是因為她精湛的演奏,獲得了銀獎第一名的好成績,更重要的是,她還是200多名參賽選手中唯一的殘疾人。她的琴藝與精神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為此她還在大賽中獲得了特別榮譽獎,就連當時作為評委之一的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朱江波,也決定將她納入門下,免費教授她二胡的演奏技巧。這個小姑娘究竟是誰,她又有著怎樣的人生軌跡呢?

28年前,在長子縣的一個普通農家,一個叫李向南的小女孩出生了。她的到來,帶給了父母無限的喜悅。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向南7個月大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將全家人的喜悅衝散得無影無蹤。

“孩子的雙目基本失明了”,醫生的診斷,對於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愛女心切的父母,不願放棄女兒的眼睛,從此他們踏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李向南的母親說:“我們不知跑了多少醫院,最後的結果都是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五六年時間的求醫問藥,一切都無濟於事。小向南的右眼已完全失明,左眼也僅存微弱的視力。

慢慢地,家人也都接受了這個生活的打擊,他們能做的就是更加悉心地嗬護這個多災多難的女兒。也許是家人付出了更多的愛,也許是生活對小向南多了一些惻隱之心。在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小向南,性格中沒有太多因為身體的殘疾而產生的陰影,在她的身上更多的是樂觀、開朗和一種不服輸的勁頭。

李向南說,那時候就是七八歲吧,開始上學了。因為年齡很小,也不太覺得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以後大一點,因為別人能看清黑板,自己看不清,這才知道自己的視力不好。但是也有一點不甘心,就是別人會的我要會,別人不會的我一定也要會。

小學五年,小向南硬是拿一個正常孩子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且一直是名列前茅。小學畢業後,向南還想繼續自己的學業,可愛女心切的父母怕孩子僅剩的微弱的左眼視力,會因學業的負擔而惡化。於是勸說小向南放棄學業,好強的向南也隻好作罷。

看著閑在家裏的女兒,父母又開始為她的未來生活擔憂著。於是,他們領著向南專門跑到太原去找盲人按摩師教女兒一技之長。可麵對父母的苦心,小向南並不買賬。她說反正就是不喜歡,自己喜歡的是音樂。

喜歡音樂?這倒是大人們從來都沒有想到的。這音樂也隻能當個愛好,還能當飯吃?況且有多少人能學出個名堂啊?尤其自己的女兒還是眼睛殘疾。可是看到女兒對按摩實在是提不起興趣,就索性滿足女兒的願望。

李向南的父親四處打聽,後來經朋友介紹,在長治市藝校找到了教二胡的段同政老師。就這樣,連二胡是啥樣子都不知道的小向南,在自己十五六歲的時候,誤打誤撞地走進了二胡的世界。她的父母在家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舉全家之力,花1800元為女兒買了把在當時算得上是相當昂貴的二胡。

由於這把二胡特別貴,李向南使用時很小心。父親給她調好弦,開始是學坐姿,一坐就是一上午,學運弓不敢使力,生怕弄壞了,也不讓別人動。有幾好友邀她去吃飯都不敢去。就這樣,寒來暑往12年,她走過了漫漫的學二胡之路。

李向南說跟段老師學習,操作樂器方麵都有規範的動作,段老師跟別人上課可以說得很清楚,我看不清,就隻有湊近看,通過肩膀手指,感受一下胳膊是怎麼動的。還有一個困難就是識譜,別人把譜架放在麵前看著就能拉,我不行,回家以後看了譜子記下來,一夜一夜地背。

是啊,這麼多年,小向南學習二胡的付出,比正常人太多太多。因為需要近距離看曲譜,她的鼻尖經常是黑的。不過有失必有得,通過長時間快速背譜的訓練,她練就了超常的記憶力,一般三四頁的譜子別人一周或半個月才能背下來,而她隻用兩三天就背得爛熟。一首曲子不知道別人練多長時間,她由於條件限製是從早練到晚,一天最多練6個小時,最少也不少於兩個小時。

李向南憑著自己堅韌不拔、決不服輸的個性,硬是讓自己在這個曾經陌生的世界裏走出了一條多彩的路。

2011年,當她得知首屆中、日、韓國際二胡大賽即將在韓國首爾舉行後,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大賽中,她充滿自信地以一曲《洪湖人民的心願》贏得了評委們的好評,榮獲了非專業成人組銀獎第一名,而且作為參賽中的唯一一名殘疾人,大賽組委會還專門為她頒發了一項特別榮譽獎,她的啟蒙老師段同政教授也被授予優秀指導教師獎。之後,她還被邀請參加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的金獎選手的音樂會。

盲人姑娘李向南,用自己的精彩告訴我們,生活就是這樣,為你關閉了一扇門,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