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淩本來就對打麻將這種遊戲很是感冒,在家裏經常就會約上好朋友在一起聚聚,雖然隻是玩些小數,但也能讓他和朋友高興而來、興致而歸,因為他們知道小賭怡情,大賭傷身的這個道理。現在看到這個江誌華對麻將如此情有獨鍾,所以林淩覺得正好可以投其所好,從對方的興趣入手,這樣才是接近一個人的最好辦法。
因此,林淩就更加表現出對麻將特別感興趣,並且還笑著說:“江處長打麻將也能總結出理論出來,我倒是要向江處長討教討教。”
江誌華今天也許是贏錢的緣故吧,反正就是他的心情就是格外地愉快,因此見林淩這麼感興趣來請教,所以他也樂得賣弄,同時也在笑著說:“這麻將的曆史,在最初的時候是宮廷遊戲,後來經過長期的曆史演變,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後來到了清朝中葉基本定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在明朝有一個名叫萬秉章的人在古代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了麻將,以自己名字中萬、秉、章三個字作為三種基礎花色,也就是今天的麻將的萬、餅、條。”
大家這麼聽江誌華一介紹,大家不禁佩服他的博聞見識,一致認為他是一個把玩也能玩到極致的人,尤其是那個胡柳成,盯著江誌華的目光簡直就是崇拜了。
這時候,江誌華看到大家那種一致仰望的目光,當下,興致也就更高了起來,繼續發揮道:“當然,更有一種說法流傳甚廣,說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因為雀患頻生,損失不小。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就用竹製的籌牌記錄捕雀數目,然後憑這個籌牌發放酬金,這就是‘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即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例如,‘筒’是槍筒,‘索’是串起來的的雀鳥,‘萬’是賞錢,等等。有意思的是,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比如,‘碰’代表槍聲,‘吃’‘杠’等術語也與捕雀護糧。太倉方言叫‘麻雀’為‘麻將’,打麻雀也就被叫成打麻將了。”
“還有一種說法,說麻將是鄭和下西洋時為了讓士兵娛樂,以免想家發明的,這也有一定道理。但可以肯定,鄭和不過是對古人的遊戲進行部分改革而已。”江誌華說著,打下一張九萬來,坐在下道的林淩就笑著把自己的牌倒下來,說:“既然打麻將是打麻雀,我就打它一隻,哈哈。”江誌華放了炮,連忙開全,說:“說了半天,沒有課時費不說,還要開錢啊。”楊軍揶揄他說:“理論水平不錯,實踐起來未必。”大家全笑了。
林淩說:“張處長博聞強記,令人佩服。正如您所說的,麻將確實包含不少人生哲理。就我看來,這麻將其實體現了中國古文化的精華呢。”
楊軍明白林淩是要投其所好,於是裝出好奇的樣子,說:“林董原來也對麻將理論深有研究啊,說說看,這麻將窨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那些東西?”林淩笑,說:“我也是受了江處長的啟發呢,我想打麻將的目的,不過是追求一個‘和’字。和讀音為胡,但寫法卻是和諧的和字。可見中國古代是很講究和的,禮之用,和為跚,先王這道斯為美。這當然是最高境界了。從將聯想到人生,要達到和,還真是千差萬別,不免要令人多生感慨。”
江誌華的興趣果然立馬就被提了起來,就連到他抓牌都快忘記了,說:“林淩兄倒是說說,有些什麼感慨?”
林淩笑著說:“雖然人生目的都是一個和字,但能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卻是千差萬別。首先,人一生下來,就分三六九等,不由你去選擇。就如我們抓牌,也許你抓的牌非常好,一抓上手就聽牌了,這就不需要多大的勁就可以和牌。有的人生在農村最低層,一生下來艱難困苦就在前麵等豐,這就等於是抓了一手爛牌,要想和牌,不知道要付出何等艱辛的努力。人生的努力與否,就是打牌的過程,抓得一手好牌,如果不去努力,喪失了機會,也可能一事無成。抓了一手爛牌,通過努力進取,慢慢進張,也可能最終到和牌的目的。而且這麻將牌除了講運氣之外,其實還最講究一個心態的和字,心浮氣躁,好牌都會打成爛牌,每戰必輸;心平氣和,就能計算周密,以退為進,最終和牌。這不也能夠折射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