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冷戰:與熊共舞(2 / 2)

的確如此,必須胸有成竹地步入會議室,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事到臨頭卻處處顯得優柔寡斷,那麼對方必會因為你的猶豫不決而認為有機可乘,自然不會輕易與你妥協。

當然,這次基辛格在行前已對幾個政策問題爛熟於胸。

蘇聯首腦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於4月21日會見了基辛格。這是兩人之間的第一次會見。基辛格後來回憶到,麵對麵地與鐵幕後的鐵腕人物坐在一起,那種實在的感覺不是任何檔案材料能得出的。在這裏才能感到斯拉夫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差異。

初次會晤時,勃列日涅夫似乎精神緊張,可能因為他是第一次和美國高級官員打交道,感到沒有把握。他的手不停地在動,或撚動手表或在煙灰碟上敲他的煙咀。基辛格開口並沒有直奔擬定好的話題。他一開頭提到了複仇女神納米西絲。她用滿足人類欲望的辦法來處罰人。基辛格解釋說,人類從未擁有過如此豐富的物質力量,但是,原子能的出現卻政變了這一切。人類如今有了一種“過剩力量,”萬事就取決於人們是否能“巧妙而審慎地利用這種力量。”因此,核武器的力量意味著“除了和平,別無出路。”後來當談話轉入限製戰略武器等議題時勃列日涅夫老是安靜不下來,在翻譯的過程中,他會很煩躁地站起來,走來走去,和他的同事大聲說話;或者甚至不打招呼就離開房間,然後又走回來。基辛格後來戲稱:同勃列日涅夫談判有個古怪的特點,他隨時可能失蹤。基辛格始終沒有弄清楚,這究竟是一種心理戰形式,還是僅僅反映了俄羅斯人特別的行為方式。

以後的一係列談判充滿了艱辛和障礙。每次談判前基辛格都要和助手商談有關會談的問題和對策。但令基辛格惱火的是,為了防止克格勃竊聽談話的內容,他不得不使用一種叫:“噪音器”的東西,那是一盒錄音帶,上麵錄有一種奇怪的聲音,聽起來似乎幾十個聲音在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在這種噪音的伴奏下談話,基辛格不得不放棄用語言交談,而代之以互相遞條子的方法。

蘇聯領導人語氣強硬,態度魯莽。勃列日涅夫具有典型俄羅斯人的素質:粗獷而熱情,蠻橫而又招人喜歡,即狡詐而又直率,代表著一個遊離於歐亞兩洲之間的民族。他設法以咆哮掩蓋自己缺乏自信的心情和潛力不足的感覺。基辛格不相信一個國家可以一意孤行地奉行任何政策,也不相信政策的抉擇僅僅依靠個別領袖的意誌。基辛格認為:核武器競賽瘋狂的互相加碼,不符合美蘇任何一方的國家利益,而且也無助於加強一個國家的安全;按照核武器目前的發展前景,最終結果是出現一種核僵持。這種代價高昂的軍備競賽是美國所不願的,對蘇聯則更是一種“黃油和大炮”的選擇。從這個角度來判斷,蘇聯應有謀求和平的一麵。

基辛格和勃列日涅夫的會談為尼克鬆的訪問打下了基礎,就限製戰略武器的幾項條款和一項共同的原則宣言達成了協議。在基辛格訪蘇一個月後,尼克鬆和他的隨行人員飛到莫斯科。最高級會談開始了。總的說來,“峰會”不過是把已達成的協議再拿來正式表達一番罷了。

峰會期間,關於越南問題爆發了戲劇性的爭吵。由於北越發動了春季攻勢,美國恢複了對北越的轟炸。話題一轉向越南。氣氛突然陰沉下來。三位蘇聯領導人輪番對尼克鬆進行謾罵,謾罵的內容粗暴,語氣也是一種公然的恐嚇,但基辛格知道盡管蘇聯領導人語氣逼人,態度極其蠻橫,他們卻隻是為了記錄而發言的。一旦他們的發言能構成一本送給河內的副本時,他們就會停止。情況果真如此。首腦會談又回到正常軌道上來了。在克服了一些困難之後,達成了關於限製戰略武器會談的諒解,對反彈道導彈武器作了限製,並對部署新的進攻性導彈徹底加以凍結。終於,軍備競賽這匹脫韁的野馬又被套上了韁繩。基辛格看到了堅持自己立場的結果:即不惜對抗的決心和進行合作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