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應該什麼樣
杏壇論道
作者:林劍鋒
【摘 要】
生命是什麼?死亡是什麼?應該怎樣對待每一個生命?對於中學生來說,生命教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它有助於使中學生對自身、世界與身邊的事物形成較為初等的正確認知。作為相對感性的學科,語文教學中也必不可少地要滲透進生命教育的精華。
【關鍵詞】
生命教育 教學導向 感性認知
現代素質教育說到底是培養學生認知事物、理解事物的正確方法和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生命作為每個人最寶貴的東西值得每個人去尊重、去珍惜;同時生命作為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事物值得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探究。初中生正值身心發育階段,各方麵都有很大的可塑性,而此時進行生命教育是對中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的重要時機。將生命教育有機融入學校各學科教學中,可以把知識的課堂變成生命的課堂,更好地引導和幫助青少年“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文課程中,有關生命的討論比比皆是,如北師大版教材中的《貓的故事》《最後一片葉子》《諾曼底號遇難記》等,無不向我們展示出生命的美麗與可貴、以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本文將就此話題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對生命教學的些許體現和典型指向。
一、生命與珍愛:自愛與守護的物語
生命需要珍惜,這體係隻能在自身叫做自愛,體現對待他人叫守護。對生命的珍愛是生命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教材通過給我們展示不同人甚至不同生物對生命的追求和守護,給予學生“生命是可貴的”這一概念。教材中《熱愛生命》通過描寫主人公在極地堅強求生的故事,對生命的熱愛在文中極其突出,作為生命教育的範例最好不過;而《最後一片葉子》則體現了老畫家赫爾曼對女主角生命的珍惜和守護,對學生有震撼作用,對奉獻精神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以上例子在教案中可能非常常見,但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實例或輔以課外讀物來加強對生命的寶貴的認知。
另外,生命教育中除了心理上的自愛與他愛之外,生理上的自愛和他愛也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語文老師在這方麵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語文老師因為在影應試教學之外多事講解偏感性化的內容,因而可以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而生理上的生命教育,主要就是珍惜和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說到這些,語文老師大可以隨時以“拉家常”的形式說起,不經意地給學生以教育。如在《童區寄傳》中,區寄在危難時刻以智慧保護自己的生命,這就可以轉入到一個話題:“遇到危險,你怎麼辦?”話題較為自由寬廣,可以從急時自曝延伸到自衛反擊致死是否犯法的問題。總之,作為和心理問題二分天下的生理問題,對其的教學還可以多多挖掘。
二、生命與尊嚴:人的第二生命
尊嚴是人生來就有的本質,也是一個人在擁有特定的身份時所要肩負的事物。尊嚴的前提是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地位做出正確的認知,筆者認為這恰好與生命教育中的認知主題相符。而與尊嚴相對的尊重也在生命教育的目標要求之列,這就要求我們通過生命教育給學生傳輸守護尊嚴和尊重他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