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61年,也就是距離今天467年前,作為當時全人類的政治、經濟和國家關係的總同盟,一個新的“國家聯盟”——世界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Seven Seas;CSS)正式成立,從而把全體人類社會成員統一到一個國家的疆域和行政、司法管轄之中,實現了人類文明時代的首次“普世大同”。
與此同時,人類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也進入了“太陽係時代”。隨之而來的是,火星的大開發。短短的半個世紀裏,資源豐富的火星成為人類社會的第一塊外空殖民地。
然而,2162年爆發的“第一次太陽係戰爭”(Solar System War I,又稱“火星獨立戰爭”)以世界聯邦的慘敗而告終。世界聯邦不僅失去了當時在太陽係中最重要的殖民地,而且聯邦的向心力蕩然無存,麵臨解體的危險。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主要由火星誌願軍(CSS Mars Volunteer Army)退伍軍人組成的政治集團“穩定與繁榮委員會”(SPC)接管了聯邦政權,建立了一套古羅馬式的軍事民主製度——所有聯邦居民若想獲得公民權必需至少在聯邦軍中服役兩年,且一生隻有一次機會,不論是在訓練或是服役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被淘汰,都將永久失去獲得公民權的機會。這種“義務”誌願兵製使得地球在短時間內恢複了國力,並在2244年爆發的“第二次太陽係戰爭”(Solar System War II)中,與火星聯省共和國(UPMR:United Provinces of Mars Republics)戰成平手。雙方最終達成號稱“永久和平協定”《太陽係非戰宣言》,將太陽係全境確定為永久非戰區,並建立“泛人類大會組織”,由CSS、UPMR和原屬地球殖民地的“金星國”(ROV:Republic of Venus)建立三頭同盟分享權力。
在隨後的歲月中,三大星球國家展開了全麵的科技競賽,依靠超光速宇航技術,人類得以在大半個銀河係中建立了外空殖民地,而三大星球國家大體上各自領有其中的三分之一,處於均勢狀態。在世界聯邦方麵,以“義務”誌願兵製為基礎的軍事民主政體被保留了下來,穩定與繁榮委員會成為了聯邦參議院的常設機構,掌握著事實上的最高決策權。但是這種軍事精英政治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廣泛的民意基礎,為了讓更多的無法獲得公民權的普通居民擺脫政治上的被剝奪感。聯邦建立了以考選為基礎的文官製度。這讓原本旨在讓“普通居民中的優秀分子能夠發揮專長為軍隊服務”的選拔體製,最終為聯邦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的文官隊伍。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地完善,由公民選舉產生的參議院和由普通居民組成文官政府構成了聯邦的政權基礎。盡管聯邦部長會議(聯邦中央政府)主席和各部部長及政務副相都是由公民出任,但是真正掌握著行政大權卻是各部的政務次官,而這些次官都無一例外是沒有公民權的聯邦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