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雪芹梅溪生平(1)(2 / 3)

泉香而酒冽,玉碗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

直到“梅梢月上”??月光照射在梅花梢上??幸運之光降臨到梅溪頭上,才又意外地見到親人,見到她的玉兄。

湘雲醉臥在落花之上,一群蜂蝶鬧嚷嚷地圍著,是寓史女淪落煙花。

香菱被推入汙水,紅裙盡染,是真女陷身汙淖。

夫妻蕙,並蒂菱,終被埋葬了。

以上是在下對紅樓謎語及酒令的界說,不知方家大人以為有一二可取之處否?

脂硯齋在第十七回怡紅院俗花樣下批曰:

前金玉篆文是可考正篆,今則從俗花樣,真是醒睡魔。其中詩詞雅謎以及各種風俗學文一概不必究,隻據此等處便是一絕。

在第十九回寶玉憐 兒處批曰:

石頭記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寶玉顰兒至癡至呆,囫圇不解之語中。其詩詞啞謎酒令奇衣奇食奇玩等類,固他書中未能,然在此書中評之,猶為二著。

可見書中的詩詞啞謎酒令等雖在此書中係二著,但畢竟是他書未能的,堪稱一絕的文字,是“醒睡魔”??見了這一切,睡魔再重也該醒了!

詩曰:

史事真情難具陳,蜂圍蝶陣落花身。

榴紅不耐街前水,墓底長埋並蒂芬。

茫茫白雪映寒林,凡鳥哀鳴雲正深。

南北三春歸盡後,海燈斜照惜春人。

1996年10月

懷古詩解

懷古詩包括赤壁懷古、交趾懷古、鍾山懷古、淮陰懷古、廣陵懷古、桃葉渡懷古、青塚懷古、馬嵬懷古、蒲東寺懷古及梅花觀懷古,共十首。

按《石頭記》這是薛寶琴作的懷古詩謎,其中隱俗物十件。和前邊李氏姐妹及湘雲諸謎均有謎底且大家一猜即中不同,“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的”。《紅樓夢》付梓以後,諸多評家:王希廉、周春之類紛紛猜測,自然也都“皆不是的”,今人以為是書中十名女子的“錄鬼簿”,如太虛幻境詞曲一樣,我以為也都是不對的。因為曹雪芹在提綱中已明白地標出了這隻是新編的“懷古詩”??感歎往事懷念舊日的詩歌,而不是謎語,與上回的“春燈謎”是不同的。書中的文詞“隱俗物十件”不過是假語村言而已。

二百多年來,許多愛紅慕芹者都以無緣得見雪芹詩作為恨,殊不知這十首懷古詩,即是堂堂正正的曹子感懷往事的作品,是他的懷古詩??和一般意義相同的懷古之作。所謂的“薛寶琴”,依全書的“凡例”就是真寶玉雪芹的諧音。這個懷古的《紅樓》“第一美女”,事實上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外國女兒”??她在書中永遠代表雪芹;而她許配的“梅公子”(隻能許梅)??“梅翰林之子”,則是他的愛人??學識淵博的才女,所謂“紅樓女校書”??批書人東海孔梅溪。懷古詩即是雪芹的作品。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此詩表達了詩人的反戰思想。和曆代偉大的思想家,眾多的仁人誌士一樣,曹雪芹也是強烈地反對戰爭,反對暴政的。第一句是寫死傷的慘重,“赤壁沉埋水不流”,謂那一場大戰各方死亡的將士其殘軀、碎甲、折戟、沉舟相互堆積在一起,密密層層,致使浩浩江水為之阻斷而無法流通,??極言這一戰死傷的慘重。第二句“徒留名姓載空舟”,是說其價值毫無,徒隻留下虛名浮姓記載於空船之上,通過殘存的旌旗和碎木尚依稀可辨??僅僅隻是如此而已。“喧闐一炬悲風冷”,當那一場喧闐大火隨悲涼的寒風冷卻以後,煙消火滅以後,“無限英魂在內遊”,數不清的英雄豪傑都已轉眼化為屈死的遊魂了!在無盡的血水及屍骨之間。詩雖句粗字俗但卻說得極為痛切深沉,充分地道出了戰爭的殘酷性,讀來令人悲感。隻有十足的俗物才會把它當成少女的謎語去興致勃勃地認真猜測。

曹雪芹終其一生未“親見親曆”過戰爭,他出生之時,國內席卷全國的大規模的階級戰爭和民族戰爭都已結束,由康熙大帝統帥的中華民族保衛祖國領土抗擊沙俄侵略的戰爭,也已過去,但他卻親身經曆過一場無形的戰爭:雍正奪位之爭。親眼目睹了許多死亡,親身經曆了那種“家亡人散各奔騰”的慘痛景象。皇四子雍正允?依靠陰謀詭計,拉攏收買,網羅黨羽,謀父竊位,誅兄屠弟,以前頗有政績的廢太子允?,孝悌忠義、多才多藝、深孚眾望的八阿哥允?及九阿哥允?相繼被處死,甚至包括反對他這樣多行不義的妃子及兒子、女婿在內。其他皇三子允祉、五子允祺、七子允?、十子允,十四子允禎等康熙器重的諸子及內外大臣、太監親信,均受牽連而死傷無數;多少家人亡家破,多少人子散妻離,其慘痛狀況,無異於一場血腥的戰爭。李、曹兩家也先後被查抄發配,對雪芹一生影響極大。從錦衣玉食到繩床瓦灶,促成了他思想的成熟,推此及彼更增添了他對戰爭及暴政的憎惡,終於達到了曆代偉大思想家的水平,從而寫出了這種反戰的不朽詩篇。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馬援是東漢名將,一生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最後死於征途。前兩句具體寫馬援的功績:他擊敗南越,征服西戎,立柱交趾,複郡金城,真是聲振朝廷,名揚海外。第三句再承前文進一步明點馬援自是功勞極大,但這卻不是應該讚揚的事,“功勞”雲雲隻是沿順古稱,非讚語也。第四句“鐵笛無煩說子房”,僅是反語。認為真是揚馬抑張,是不對的。事實是隻有張子房張良才值得名彪青史,千古傳揚,是隻知討伐征剿、攻城殺將的馬援遠遠不能比及的。否則便弄顛倒了。

和曆代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一樣,曹子也深知“兵器是凶者”,深知戰爭給小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也認為隻有“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兵之上者”。要靠仁義平天下,而不是靠戰爭,靠殺戮。要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如舜時,修明內政,僅僅“舞幹戚”,而“有苗平”。明毛伯溫奉命率軍征討安南,出征一年多,“未發一矢,遂定安南”,那才是最好的,最值得稱道的。不得已而戰之,也應盡量減少殺戮,通過政治手段征服瓦解敵軍。即或是保衛國土之戰也是“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更不必說其他了。如楚漢之戰,張良運籌帷幄,聯絡韓彭,十麵埋伏使楚軍陷於危境,又通過用鐵笛奏楚聲,用楚人作楚歌,使項羽數十萬大軍不攻自潰,僅用極小的傷亡便結束了楚漢之爭。這是馬援的攻城殺將、戮及無辜根本不能比擬的,以為真是讚馬援、貶張良是完全不對的。當然認真當謎語猜更是不對的,距解其中味自是極為遙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