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居裏夫人(2 / 2)

有一天,他們又聚在佛揚替納路的屋子裏,將近黃昏的時候,天氣很好。桌子上,在瑪妮雅預備不久應考用的數學書旁邊,有一瓶白菊花,這是比埃爾和瑪妮雅一起出去散步時采回的。比埃爾第一次向瑪妮雅求婚了,他說:“願意你認識我的父母,我同他們一起住在梭鎮的一所小房子裏,他們都好極了,我希望你能同我們一起住。”……瑪妮雅這時並沒有答複比埃爾,因為她過些日子就要回華沙了。但比埃爾接著又說:“你十月還回來嗎?答應我你還回來!你留在波蘭就不能繼續研究了,現在你沒有權利拋棄科學。”

比埃爾表現得那樣的堅定和有耐心。一想到可能失掉瑪妮雅,就使他十分擔心。為了說服瑪妮雅,他願意做出一切努力。

他在給瑪妮雅的一封信中說:“如果我們能夠生活在一起,那該有多好啊!我們滿懷理想:有你的愛國主義理想,有我們的人道主義理想和我們的科學理想。”最後,他鼓足勇氣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既然瑪妮雅無論如何不想留在法國,那為什麼他就不能到華沙去呢?開始他可以在學校裏教法語,以後他們就有可能一起到某個實驗室工作。但是,瑪妮雅非常了解比埃爾,她懂得,離開科學工作,哪怕隻是片刻,對比埃爾來說將意味著什麼。他那天真的想法正是他偉大愛情的體現。這愛情終於打動了她的心。

1895年7月,哥哥得知瑪妮雅訂婚的消息後,從華沙給她寫信說:“我認為你是對的。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不會責備你。我了解你,所以我堅信,你將永遠是一位地道的波蘭人……”

7月底,一對年輕夫婦開始在法國進行了“蜜月旅行”。這次旅行是瑪妮雅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這段生活的回憶,永遠銘刻在她的心中。

婚後,瑪妮雅搬遷到格拉西埃爾大街的三間住房裏。這套住房同她先前的“苦行僧居所”沒有多大的區別。唯一的裝飾是窗外老果園的樹木。在這些方麵,瑪妮雅和比埃爾有著相同的觀點:住房應該以不妨礙工作為宜。他們甚至拒絕了比埃爾父母贈送的家具。瑪妮雅害怕擁有沙發和軟椅,因為它們需要打掃、除塵,而在上麵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此外,哪裏有沙發,哪裏就會有客人,而這對年輕夫婦是回避客人的。他們的“會客室”的擺設也實在不吸引客人。一張簡單的餐桌,一邊放著一把椅子。然而就在這張桌旁,兩位埋頭工作的人度過了漫長的時光。就在這間空蕩蕩的不好客的房子裏,卻有著夫婦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共同勞動的幸福、誌趣交融的幸福和同心同德的幸福。

比埃爾覺得,同瑪妮雅的婚姻不僅給他帶來了個人幸福,也給他這位科學家帶來了前途。他的這種想法並沒有錯。從前他常常表現出灰心喪氣和缺乏自信心,這種情況現在已一去不複返了。比埃爾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又重新拾起中斷了的晶體研究工作,他的勤勞是令人驚歎的。人們覺得,他像是要把損失的歲月再奪回來。當然,對瑪妮雅來說,同比埃爾這樣的學者共同生活,經常不斷地交換思想,這對她的成長也有著巨大的作用。

他們兩人的關係是理想的。在科研工作中,愛情成了一種鞭策和鼓舞力量,而共同的科研工作又不斷給愛情增添新的內容。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理想的家庭,大部分家務負擔仍舊落在婦女肩上。

艾英寫道:“……瑪麗亞的生活更加艱難了。除了吸引著她的研究工作以外,又增添了煩惱和勞累的家務負擔。”

婚後的第二年,由於懷孕,瑪妮雅的生活更艱難、更辛苦了。1898年8月12日,女兒伊倫出世了,而正是在這幾年裏,瑪妮雅出色地通過了教師文憑考試,並且完成了她的著述《冶煉鋼的磁性》。

然而,生活繼續以它的困苦和艱難教育著居裏夫人,就像以往教育著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基一樣,讓她明白要獲得世上最美好的東西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的。

這個年輕的妻子料理家務,給她的小女兒洗澡,並且把平底鍋放到火上……而在理化學校的那個簡陋的實驗室裏,這個女學者又做出了近代科學上最重要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