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最後已事過境遷 誰與我和弦(1 / 1)

這一章不再講理論,因為我想從一些事例來講述愛情!雖然這些都是很悲的愛情,與前麵講到的未得到相類似。

因為我的偶像是張國榮,所以想在這裏講講張國榮的愛情,有很多人都不了解張國榮,隻是單獨的認為他是同性戀,並因為這來否定他的優點,張國榮曾經在25歲時追求過剛出道的毛舜筠,可惜的是他也沒有因為自己的優越條件而獲得真愛,反而失去了和她在一起的機會,毛舜筠對哥哥開始疏遠,有很多人認為哥哥應該繼續去追求,對於他倆的愛情亦有許多人感到傷感!就這樣又過了幾年,因為工作兩人才又遇到!

我曾看過一個視頻,那是哥哥與毛舜筠交流的視頻,視頻很短,我不知道那個時候毛舜筠結婚沒,隻是她問了哥哥當年為什麼喜歡她,並向她求婚!哥哥回答的相當自然說:那個時候比較喜歡胖胖的小妹妹,在與毛舜筠交流的過程中哥哥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不難看出哥哥還在喜歡毛舜筠,隻是兩人現在隻是朋友,我想毛舜筠也是喜歡哥哥張國榮的,不然她也不會問一句,現在還喜歡嗎?

最終他們沒有走到一起,直到哥哥張國榮逝世,毛舜筠悲痛欲絕,因為哥哥說過:如果當初你答應我,有可能改變我的一生!我想毛舜筠永遠也不會原諒自己,因為她是喜歡哥哥張國榮的,我想沒人不認可這個說法!

前麵講到我是不相信男女之間分手後還可以做朋友的,大概張國榮與毛舜筠便是這個例外!其實分離之後也不是不可以做朋友的,隻是希望不要有過多聯係,隻要長留心間便好,也就是做的不相忘。在一段感情中,特別是在追求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我也從來不敢去幻想自己在對方心中有多重要,偶爾去詢問也隻是尋求心理的安慰!

從小所受到的教育便是做人要有理想,仿佛這樣才不會被人看低,氣質才夠高尚。拿得起,放的下,也許總是會被人敬仰。可是前提是什麼,拿得起,有許多人都是活在,想追追不到,的情境之下。現在看這本書的名字: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這是借用的林夕的一句歌詞,因為我覺得這比較符合我所寫的內容,我們所追求的總是美好,隻是最後未得到!如此看來人生真的到處是悲哀,人人都在追求那些未得到的,直到原本所擁有的全部因為自己的不珍惜而流失才追悔莫及,有很多人會在失去後痛哭來減輕痛苦,這樣往往是最好的因為眼淚是減輕痛苦的必需品!相比之下那些默不作聲的往往承受的痛苦更為巨大。

人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想法也會隨著時間而流轉。時間會把一切變淡,把不愉快變成過眼雲煙,太多人不再相信那些至理名言,因為那些話說得太過遙遠,感情上遇到不快也請不要想得太久遠,我隻願去想想沒有你的明天,還有與你的回憶做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