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宇

我曾經是一個熱愛走路的人。

很久以前,當年少的時候,不知誰曾經說過,要趁你還年少的時候趕緊出去流浪。

那時我瘋狂地訂閱了許多旅遊的免費電子雜誌,那些光怪陸離的圖片與攝影,成為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麵。在學習的間隙,我時常眯起雙眼抬頭仰望雲朵,攝下千變萬化的形狀,然後合上畫本,帶上相機,乘火車去往陌生的城市。盡管獨自一人卻喜歡去最繁華的鬧市,站在街邊,體驗生活在別處的模樣。

盡管在中學的作文課上,老師時常教導我們要善於觀察生活。

我卻始終表達不出什麼能夠體現深刻的作文題目。我覺得真正的感動是無法表達的。我隻是喜歡流浪,離開熟悉的世界,體驗陌生的土地上陌生的疏離感,似乎那樣才能把自身從這個世界隔離出來,站在遠處注視著獨自的腳步。以旁觀者目光去看待別處的生活,縱然如何的煙華美景都格格不入。午夜,長街,一個人默默地走著,任憑無數車聲人影從身旁尖嘯地掠過。但是,經曆了異鄉地漂泊,在繁華與喧囂中至少還感受到異鄉特有的溫暖。對像我這樣不愛說話的人而言,這種溫暖卻能隔著塵世,慢慢地滲透進內心深處。即使依舊冷眼旁觀的人,也會情不自禁地對那純然的生活的歡樂感同深受。

但是這些感受,我卻無法在高考作文裏表達出來。

有時我希望自己像一片雲,漂泊在曠遠的天空,四海為家,毫無依托,同時也無拘無束。

我的相冊裏留下了許多旅途中的照片,還有雲的攝影,傍晚的雲彩,破曉的霞光,記錄了我行走與停留的腳步。但許多年後,我卻對所有的一切感到陌生,不相信那個走過許多地方的人真的是我。

以前每個暑假我背上包,離家遠行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在忙著學樂器,上奧林匹克班,或者幹脆補習英語準備出國,所以我的舉止在很多人眼中往往不可理喻。

他們說我在浪費光陰自損前途。我想說的是,我並不是對生活缺乏責任感,我隻是單純地向往成為一片浮雲,能夠自由地,不受羈束地活著。我隻是渴望這種不必被別人的看法強加上重擔的生活方式。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心甘情願選擇了漂泊。我渴望自由,所以我愛上了旅行。記得以前每次上路時,天空曾經那麼遼闊,一望而無際。我回首望著自己走過的路,忽然覺得一切都像冥冥中的預定。

我走過了許多地方,多得後來連我自己也記不清楚何年何地。在我的筆記和地圖裏往往沒有固定的目標,也少有設計好的線路,很單純而隨心所欲。我隻是記得有一年暑假,我陪父母參加一個旅遊團,他們單位組織的。後來證明徹底是一場騙局,大多數時間被領著在各種光怪陸離的地點購物。後來車還壞在半途中,烈日炎炎的正午,地上的柏油馬路被曬得融化了,那段經曆中我難忘的就是在夏天漫長等待中聽到的單調蟬聲。

從那以後我就是自助遊,一個人背上登山包,穿行在不同的城市之間,了無牽掛。

我在旅途中遇到了許多人,經曆了許多事,接觸了無數嶄新的世界,嚐試以前沒有想象過的冒險:包括獨自一人搭乘來回往返的硬座車站了兩天,第一次住國際青年旅社,以圈外人的身份去看某藝術節的電子作品展。我在陌生小鎮的湖邊看日落,午夜無人時行走在狹窄的小巷裏,偶爾在一幢年深日久的老宅前駐足;或者傍晚見到一間創意的小店就走進去,在桌子上拿出速寫本來做設計;又或者在旅途中臨時改變計劃,與邂逅的朋友一起坐車前往另一個城市,這一切,對於我過往的生活而言,都是想都不敢想象的,而自己仿佛突然一夜之間増添了那麼多嶄新的經曆,便覺得非常奇妙。

出門在外的時候,胃口居然出奇地好,由於旅途勞頓,睡眠居然比在家裏厚實了,一日三餐也按時“出席”,相比起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混沌的生活,精力反而比以前充沛,神采奕奕,整個人仿佛脫胎換骨一般。對我而言,旅行已經漸漸成了一種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這是我在書山題海與試卷之外唯一的自由。有時我覺得它漸漸把我和我的人生朝某個方向吸引而去,生活的廣闊和複雜都在不斷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