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參見秦滅六國的戰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翦生於戰國時期關中頻陽縣。那時諸侯爭雄。為了爭奪土地和人民,各國勾心鬥角,到處發動戰爭,燒殺搶掠,戰士白骨暴野,百姓生靈塗炭。看著滿目瘡痍、哀鴻遍野的大地,殘遭屠毒、流離失所的百姓,青少年時代的王翦心裏十分難過。他決心練飛好武藝,熟讀兵書,將來報效國家,平定天下。剛滿18歲,王翦就報名應征,馳騁於疆場。由於王翦作戰勇敢,智能雙全,屢建奇功。秦王政很快擢升他為大將,統率幾十萬大軍。王翦不負秦王厚愛,運籌帷幄,屢出奇兵,連拔趙國九城,斬首十萬餘眾,攻克趙國京城邯鄲,俘虜了趙王遷。接著又揮戈東進,兵渡易水,大敗燕軍。王翦從此威名大振,聽到王翦的名字諸侯各國無不心悸膽寒。
秦王雄心勃勃,決心乘勝追擊,“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並六國,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在消滅了燕趙之後,秦王政又積極準備討伐楚國。但楚國並非燕趙,地處江南,地大物博,兵源豐富,是個強勁的敵手。這次伐楚,秦王不得不格外謹慎。那麼選誰掛帥出征才能萬無一失,一舉成功呢?秦王經過反複篩選,認為隻有兩個人可以勝任:一個是年輕有為、血氣方剛的李信,一個是身經百戰、深謀遠慮的老將王翦。權衡利弊,二人各有長短,秦王一時猶豫不決。各位大臣又公理波理,各持已見,莫衷一是。於是秦王決定親自和二人當麵對策,再作決定。秦王坐殿,問李信:“攻打楚國,需多少人馬?”李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回答說:“不過二十萬爾!”秦王又回頭問王翦。王翦沉思片刻,回答說:“以臣之見,非六十萬人馬不可。”秦王聽完沉思了一會,笑了笑,對王翦說:“王將軍到底是老了。”秦王即刻任命李信為帥,即日出征討伐楚國。王翦看著秦王對剛愎自用的李信深信不疑,必敗無疑,本想再諫,又怕弄不好還會引起秦王的懷疑,招來殺身之禍。就向秦王請求告老還鄉。秦王以為王翦年老無用,寒喧幾句,也不強留。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滅三晉,數破楚軍,燕王逃亡。秦始皇欲滅楚,傾心於年少壯勇的秦將李信,認為他賢能果敢。李信曾領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至衍水,終破燕軍虜獲太子丹。秦始皇曾問李信欲破楚,須多少人馬?李信表示二十萬即可。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始皇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史記。七十三王翦白起列傳》)於是派李信及蒙恬將兵二十萬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話,就托病辭官,歸頻陽養老。這時的秦軍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今河南平與北),蒙恬攻寢丘(今河南臨泉),大破楚軍。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均破之。於是引兵向西與蒙恬軍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項燕率領的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於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