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百戰的大將軍——郭子儀(1 / 3)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汾陽。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複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采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身係國運初戰告捷

郭子儀的父親郭敬之,曆任綏州、渭州、桂州、壽州、泗州五州刺史。

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他從小愛讀兵書,練武功,無論讀書還是習武都刻苦認真。郭子儀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傑。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貴,傳說,他20歲時,在河東(今山西)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處斬。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發現。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他認定此人將來一定會大有造化,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棟梁之才,於是便以自己的官職擔保,救下了這條年輕的性命。郭子儀果然不負所望。參加武舉考試後,便獲高等補左衛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之職。因屢立戰功,多次被提升晉職。天寶八年(749年)便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大將軍。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這時由於唐玄宗專寵楊貴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敗。他又在邊鎮設10個節度使共擁兵49萬,而中央禁軍不過12萬人。節度使後來又兼管行政和財政,權力很大,逐漸發展成割據勢力,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和進行的叛亂戰爭。

安祿山,本姓康,是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混血胡人。母親是巫婆。他年少喪父,隨母改嫁到虜族將領安延偃家,因而改姓為安,字祿山。開元初年,安延偃攜帶他投歸了唐朝,在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部隊裏做事。

張守珪見他作戰勇敢又有智謀,就把他收為養子,並推薦給朝廷。天寶元年(742年),禦史中丞張利貞到河北采訪,安祿山對他百般諂媚,拿出很多金錢結好張利貞的左右人員作為私恩。張利貞入朝,極稱安祿山有才幹,玄宗便任用他為平盧節度使兼任柳城太守。於是有了入朝奏事的機會。第二年入朝,他的奏對很符合旨意,玄宗很欣賞安祿山辦事幹淨利落,於是遷升為驃騎大將軍。第三年,又兼任了範陽節度使、河北采訪使。

這時朝廷由宰相李林甫專權。安祿山便大肆賄賂他。李林甫嫉恨儒臣因戰功提升,對自己不利,便勸玄宗大批啟用蕃將,因此皇帝對安祿山的寵愛更加牢固。

安祿山大行韜晦之計。他表麵上裝作愚蒙不敏以掩蓋其奸詐。天子讓他去見皇太子,他故意不叩拜,左右官員指責他,安祿山說:“臣不識朝廷禮儀,皇太子是何官?”皇帝說:“我百年後將皇位付給他。”安祿山謝罪說:“臣愚蠢,隻知天下有陛下,而不知有太子,罪該萬死。”於是再叩拜。當時楊貴妃得到皇帝的寵幸,安祿山即請求做貴妃的養子,皇帝同意了。他叩拜時,必先叩拜貴妃後叩拜皇帝,皇帝對此感到奇怪,他回答說:“蕃人是先母後父。”皇帝非常高興。從此以後安祿山存有朝廷不難對付的心理,令麾下劉駱穀居住在京師,為他窺伺朝廷的動靜。安祿山晚年更加肥胖,腹部鬆弛到膝蓋,兩隻臂膊用力拉牽著腹部才能行走,可在皇帝麵前跳起《胡旋舞》,仍然迅疾如風。皇帝看著他的腹部說:“胡兒腹中有何物而這樣大?”安祿山說:“惟有一片赤心!”玄宗於是被他的赤誠所感動。天寶六年又進升為禦史大夫,封他的妻子段氏為國夫人。皇帝給安祿山在京師建立府第,讓宦官監督工程,告誡他們說:“要好好部署,安祿山的眼孔大,不要令他笑話我。”為他雕窗鏤戶,台觀池沼的華麗都超過了他的身份。皇帝登臨勤政殿,禦座的東間特設金雞幛,中置一榻,詔令安祿山坐,來表示對他的恩寵。太子進諫說:“自古以來幄座不是人臣應當享有的,陛下寵愛安祿山過分,必然要驕慢。”玄宗置若罔聞。

當時社會由於長期太平,人民已忘記戰爭,皇帝春秋已高,被受寵的美人牽製封固,李林甫、楊國忠更替把持朝政,綱紀大亂。安祿山估計天下可取,造反的陰謀日益熾盛,每當他經過朝堂龍尾道時,就要向南北側目窺察,好久才離去。

安祿山回到範陽後築雄武城,擴充兵士,積聚糧食,暗中派遣胡商到各地經商,每年坐收百萬之利,同時為他采購了大量叛亂物資。為了迷惑皇帝,他騙誘契丹各酋長,大排酒宴,酒中放麻藥,待他們喝得酣醉,將其全部斬首,先後殺戮數千人,將被殺人的耳朵獻到闕下。皇帝不知真情,賞賜給他鐵券(免死牌),進為東平郡王。安祿山還不滿足,又求兼領河東,玄宗遂拜他為雲中太守,河東節度使。他遂兼製3個道,兵力稱雄天下。

安祿山造反的苗頭皇太子和宰相都有察覺。楊國忠屢次上奏說明安祿山的野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了,楊國忠出主意說:“現在把安祿山召進京來,他若有意造反,怕我們扣留他,肯定不敢來;若無意造反,他就敢來,這叫‘做賊心虛’。”唐玄宗覺得是個辦法,就下旨召安祿山進京,不幾日,安祿山真的來了,唐玄宗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他慶幸自己沒有錯怪安祿山,並在華清宮擺宴招待。酒酣之際,安祿山在唐玄宗麵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訴怨道:“臣是蕃人,受人歧視,又沒有一點學問,可是聖明的皇上並不嫌棄,不斷地提拔,我真是感激不盡啊!臣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楊國忠,他一直想要殺掉我,請皇上為我作主啊!”唐玄宗聽了這一番哭訴,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祿山了,還授給他左仆射的官職。

安祿山從京城出來,惟恐楊國忠有埋伏,疾行出關,以日行300百裏的速度返回了自己的範陽老窩。

從此,再有人報告說安祿山要造反,唐玄宗就怒氣衝衝地斥責報告人誣陷,還將他綁縛送給安祿山處置。但報告人還是很多,有人拿出了確鑿的證據,唐玄宗才明白了問題的嚴重性。

他還是采用楊國忠的計策,降旨召安祿山進京。可是,這次安祿山稱病推辭了。唐玄宗又施一計,為安祿山的兒子賜婚,要安祿山前來認親,安祿山還是推辭不往。唐玄宗一切都想過來了,可是為時已晚。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以“奉密旨討楊國忠”為名,召集了諸蕃兵馬15萬人,號稱20萬,日夜兼程,以每天60裏的速度長驅南下殺人中原。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提拔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命令他帶領本軍討逆,唐朝的國運幾乎係郭子儀一身之上了。

自“貞觀之治”以來,唐朝各地多年未發生戰爭。在和平環境裏,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隊戰鬥力銳減,軍備空虛。因此,當叛軍打來的時候,黃河以北24郡的文官武將,有的開城迎敵,有的棄城逃跑,有的被叛軍擒殺。安史叛軍長驅南下,勢如破竹,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很快地就席卷了一大片地區。在安祿山的放縱下,叛軍每到一個地方,就燒殺擄掠,奸淫婦女,強抽壯丁,殘害百姓,無惡不作,使得淪陷區廣大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長期沉溺於遊樂宴飲的唐玄宗由於對這場叛亂毫無應變的準備,事到臨頭,倉促應戰。他急派封常清、高仙芝去東京洛陽募兵抵抗。但烏合之眾難敵虎狼之師,洛陽很快陷落。玄宗在盛怒之下,處斬了封、高二將。當時的形勢十分嚴重。在這緊急關頭,朔方(唐方鎮名,鎮治在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右兵馬使郭子儀被升任為朔方節度使,奉命率兵東討叛軍。

郭子儀立即親赴校場,檢閱三軍,誓師出征。

756年四月,朔方軍旗開得勝,一舉收複重鎮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敗叛軍薛忠義,坑其騎兵2000人。接著郭子儀又使別將公孫瓊岩率2000騎兵攻擊馬邑(今山西省朔縣東北),大獲全勝。馬邑的收複使東陘關得以重開,從而打通了朔方軍與太原軍的聯係,使安祿山下太原,人永濟,夾攻關中之軍事行動無法實現。從而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捷報傳到京城長安,人心稍安,郭子儀以功加禦史大夫。

朝廷命郭子儀回到朔方,補充兵員,從正麵戰場出擊叛軍,以圖收複洛陽。郭子儀則認為,必須奪取河北各郡,切斷洛陽與安祿山老窩範陽之間的聯係,絕其後方供給線,才能有效地打擊叛軍前線的有生力量。這一出擊方向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經郭子儀的推薦,朝廷任命李光弼(契丹人)為河東節度使。郭子儀分了1萬軍隊給李光弼,送他出征。李光弼由太原出井陘口,一連收複7座縣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聞訊,率5萬大軍從西包圍李光弼於常山。雙方展開激戰持續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敵眾,被迫困守。隻得派人向郭子儀求援。郭子儀急率軍東進,火速馳至常山,與李光弼會合,以10萬官軍,與史思明會戰於九門城(今河北省槁城西北)南,大獲全勝。

史思明新敗後,又收整了5萬叛軍,退守博陵。博陵是河北重鎮,西依叢山峻岩,東臨百彙群川,易守難攻。郭、李兩部久攻不下,郭子儀決定退守常山,采取先疲後打的戰略,轉戰殲敵。史思明求勝心切,采取了追蹤跟進的策略,企圖重創唐軍。“我行亦行,我止亦止”。郭子儀將計就計,親選500精銳騎兵,交相掩護,牽著史思明的叛軍疾速北進。史思明不知是計,一連追了3天3夜,追到唐縣時,才發現前麵隻有500騎兵,方知卜當,然而已經人困馬乏。郭子儀乘其疲憊不堪之機,返軍掩殺,大敗史思明於沙河,又打了—個大勝仗。

安祿山忽聞敗報,心驚膽寒。急忙從洛陽抽調2萬兵馬,派謝希德北上增緩。又發範陽老巢的精兵萬餘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戰。會合5萬叛軍準備卷土重來。

郭子儀這時駐紮恒陽(今河北曲陽),他見賊兵兵鋒甚銳,兵力大增,欲求決戰,仍然實行疲敵戰術。加緊修繕防禦工事,深溝高壘,嚴陣以待。“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夜襲其幕”,使5萬叛軍欲戰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傷了敵人的銳氣。特別是郭子儀的擾敵戰術,使叛軍整日提心吊膽,不得安寧,幾乎連休息也做不到了。當叛軍被拖到相當疲勞的程度時,郭子儀對李光弼說:“敵已疲憊,我們即可出戰了。”於是兩位大將在嘉山(今河北定縣)擺開了戰場,布好戰陣,史思明等叛將也列陣而至,一場大戰隨即發生。郭子儀指揮得當,唐軍奮勇無畏,銳不可當。叛軍士氣低落,陣勢混亂,四處潰逃。史思明見敗局已定,嚇得慌不擇路,墜下戰馬,丟了頭盔,連靴子都跑掉了,光著兩腳,拄著一條斷槍,逃回博陵。他總算撿了一條命。叛軍被斬殺4萬多人,被生擒5000餘人,損失戰馬5000餘匹。郭子儀指揮官軍乘勝前進,進圍博陵,聲威大振。

嘉山一戰,對軍心民心產生極大的影響。河北10多郡,自發集結武裝,支援和響應官軍,地方軍民紛紛誅殺叛兵叛將,歸迎唐朝。

安祿山丟失河北,則後方交通線被切斷。叛軍將士家在範陽者,都惶惶不安,憂慮後退無路。安祿山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恐慌,對他的軍師高尚、嚴莊罵道:“你們叫我反唐,說是萬無一失。現在起兵已經幾個月了,後路被郭子儀切斷,隻剩下汴、鄭幾州,進退兩難,萬無一失在哪裏?”他和謀士們不得已才考慮出一個放棄洛陽,撤回範陽的計議。

郭子儀在河北的輝煌戰績,扭轉了唐軍倉卒應戰的被動局麵,改變了整個戰爭形勢。這時郭子儀提出了堅守潼關,揮軍北上,直搗範陽的方略。如果朝廷采納這個方略,平定安史之亂已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