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皓(1459—1517年),字孔暘,號西泉,明絳州垣曲(今山西垣曲)人,宋代魯國公的後裔。文皓少年時才氣很高,7歲時就能讀詩寫文章,但他家庭貧寒清苦,白天拾柴賣薪,供養父母親,晚上乘著月光刻苦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明弘治九年(1496年)文皓進士及第,授平原縣令。
文皓為官時,能體恤人民的疾苦,對於多年的積案,都予一一查清,了結案情,深得人民信任,聲譽大大提高。因其政績顯著,弘治十七年(1504年),授文林郎。在此期間,奸賊劉瑾專權,他位高權重,把握朝政,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凡出外回家,都小心翼翼去拜見。獨有文皓秉公執法,不卑躬屈膝,並多次上奏彈劾劉瑾。劉瑾懷恨在心,屢屢尋找事端加害文皓。大家都為之擔驚受怕。文皓則毫無懼色,把生死置之度外,絕不向劉瑾屈服。正德四年(1509年),文皓的父親病故,他穿著孝服入朝,揭發了劉瑾黨羽一幫的罪惡行為,第二年劉瑾就被罷官治罪,廣大民眾都為文皓表示慶賀。
後來,文皓改任河南按察副使,督理河道水利事業。文皓就任後,命令五裏以內的鄉民要出工築堤,五裏以外的民眾要出銀兩。這樣,工程修好後,遠近的民眾都很滿意,水患也被解除。後來又奉命任提視學政,分管大梁等地,判決了久積的疑案數十起,群眾稱他為青天神明。以後年老體弱,辭職還鄉。在他的家鄉西泉(今垣曲古城西南)築有房舍,與親族故友,飲酒詠詩,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