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勝利 王江靜 張宏星
隨著我國法律製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對檢察技術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鑒定在訴訟中的作用愈顯重要,由於在保證其正確性的監督方麵還存在漏洞,使鑒定不能充分發揮應有功效。這方麵國內相關研究較少,對此問題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從改變鑒定理念入手,提出鑒定公開,並圍繞此建立相應的監督機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創新鑒定理念的核心是“公開”,通過鑒定公開製定監督機製是鑒定公開的目的,是實現檢察技術工作良性循環的保證
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主義法製逐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政治體製的改革,使實行依法治國成為必然。刑事訴訟法和刑法等一係列基本法律製度的變革對檢察技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新形勢,改進檢察技術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探索任務,也是當務之急。為適應這種變化,就要創新發展,觀念先行。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創新理念的基礎。檢察技術工作作為檢察機關一項業務,是伴隨著檢察機關的重建而出現的。在計劃經濟體製下,檢察技術工作難以脫離行政管理的色彩,為辦案服務、為業務工作服務要求的定位,使得在具體鑒定工作中形成鑒定的行政性、神秘性等一些觀念,與市場經濟體製下的權利義務平等條件下的“服務”是完全不同的。隨著司法進步,很多舊的觀念與現代法製理念相悖,且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鑒定實踐。在這種背景下,西安檢察技術工作經過實踐、探索,在吸取傳統鑒定理念精華基礎上,按照鑒定雙方權利義務平等的法律思想,對鑒定工作的職能進行了重新定位,形成了鑒定公開為核心內容的“中立、公開、誠信、高效”的新理念,把“人本主義”思想融入司法鑒定中,明確了檢察技術工作發展的方向。
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技術鑒定工作的自身特性,不同於其他鑒定機構。作為檢察機關一個部門,它有服從法律監督的義務,具有行政領導管理的模式。而鑒定業務本身又是我國整個司法鑒定工作的一部分,在業務規則上要受相關司法鑒定製度的約束;在管理體製上,它具有司法鑒定自然人負責製的特征。鑒定公開作為“檢務公開”一部分,目的和核心是通過承諾鑒定公開,建立有效的鑒定監督機製,實現檢察技術工作的良性循環。
二、製定鑒定人員職業道德規範,打牢鑒定公開的思想基礎
實現鑒定公開,保證鑒定質量,不僅要求鑒定人員加強個人的業務素質,而且鑒定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通過內部監督,自我約束,使鑒定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養並重,自覺地在司法鑒定中貫徹鑒定公開的思想。
圍繞鑒定公開的理念,結合鑒定人員思想和工作的實際,西安市院製定了《鑒定人員職業道德規範》,對鑒定人員進行道德規範的要求。具體內容包括:注重事實,依法辦事;客觀公正,嚴守中立;規範操作,精心檢驗;誠實守信、平等待人;公開透明,不徇私情;廉潔自律、盡職盡責。通過在技術工作中執行和落實《鑒定人員職業道德規範》,積極地促進了鑒定人員整體素質的明顯提高,增強了自律性和廉潔性,為實現鑒定公開確立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摒棄鑒定“神秘性”,實行鑒定約定製度,納入民事規範,使鑒定公開明確具體
過去鑒定文書封皮上的“機密”字樣,反映了鑒定“神秘性”特征。但鑒定往往涉及當事人的切身利益,“神秘性”剝奪了鑒定當事人的知情權。為保證檢驗鑒定活動的客觀公正,加強對檢驗鑒定活動的監督,建立公開的鑒定製度非常必要。
所謂鑒定公開,就是在便於當事人監督的基礎上,對鑒定人、司法鑒定程序、技術標準及鑒定結論等方麵公開。
司法鑒定,從其法律關係分析,其本質屬於合同範圍,即委托合同關係。合同屬於民法調整範圍,故鑒定可以理解為一種民事合同行為。既然是民事行為,鑒定當事人地位就應該是平等的。如何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民事法規中有規定。在鑒定過程中應當遵循民事法規的意思自治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雙方簽訂協議,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相應違約責任。任何一方違約,便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