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包括東盟各國以及中、日、韓在內的首屆東亞非正式首腦會晤在馬尼拉舉行,這是東亞區域化進程中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冷戰的結束給東亞所帶來的深刻變化之一就是區域化進程的啟動,毫無疑問,它將是改變東亞區域格局和區域麵貌的曆史性動力。推動區域化進程在東亞的進一步演進,一要靠經濟合作,二要靠安全合作。目前,以APEC為代表的整個亞太區經濟合作進程發展基本順利,在此帶動下,東亞的次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強,東亞經濟的區域化可以說已經啟動。但在安全領域,區域主義(regionalism)依然還在東亞的門檻前徘徊。雖然以東盟為主創立的東盟地區論壇(ARF)已經進行了四年,並囊括了東亞的主要國家,但ARF隻是一個東亞的次區域安全對話機構,四年的實踐證明,ARF的機製設置的局限性使它根本無法對整個東亞區域的安全問題做出共同的安排。那麼,東亞需要不需要涉及整個區域在內的安全方麵的區域主義呢?
區域主義對區域安全的作用
區域主義發展到90年代已成為世界現象,和全球主義一起共同構成了當代國際關係的兩大潮流。區域主義就其基本概念而言並不複雜,它主要是指地理位置相鄰或相近的國家、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為了共同的福利和發展所進行的製度化的多邊合作過程。[1]但區域主義就其內容而言卻非常寬泛,它既包括合作所期望達到的目標、所介入的具體合作領域、運作過程以及某種製度性的安排等等。區域組織或區域機製是區域主義的基本代表,區域主義往往通過區域組織或區域機製來演化和推進到底是經濟一體化、安全合作或諸如無核化等為目標的區域合作進程。區域主義在實踐上有三個方麵的基本特征。
一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多邊合作。合作總是以目標為導向的行為,明確的合作目的既可以是有利於次序化的國家間互動關係,也可以是為了解決某些現存的問題,或是在同其他國家或組織交往時加強合作國家集。體行動的能力。當前區域多邊合作所具有的明確的目標導向是尋求整個區域的共同繁榮、和平和福利。雖然在20世紀60—70年代,區域化進程幾乎等同於一體化,但80年代中期以來,區域化盡管仍以一體化為區域合作的重要目標,但已經不是區域化的唯一目標。因為一體化除了在西歐有了成功經曆之外,絕大多數的區域一體化進程都麵臨著重重障礙。加強合作以解決共同的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區域化的過程,今天在區域主義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二是推行多邊主義的合作範式。多邊主義強調在多邊的基礎上製定共同的行為規範和規則,在原則上主張多邊的利益高於雙邊或單個國家的利益,成功的多邊主義將擴散雙邊和個體國家的利益。[2]多邊合作重在協調、磋商和集體行動提升共同的合作意願和合作利益,甚至會出現某種一體化的趨勢,但多邊主義並不絕對排斥雙邊或單邊的利益和決定,也並不意味著政治的統一。雙邊或單邊的安排仍是多邊合作的基礎,多邊主義隻是要求雙邊或單邊的行動不應該損害合作中其他成員的利益。[3]
三是采取漸進主義的原則。雖然區域化是區域主義的實踐過程,但區域主義作為觀念有賴於各參與國的意願,區域化的實際進程也有賴於是否具備種種客觀的條件。因此,區域主義不等於區域化,但區域化一定要有區域主義作為依托。區域主義隻有采取漸進主義的原則,才能逐步地發展出切實可行的區域化進程,並在不斷地協調、調整參與國利益的基礎上擴大區域主義的參與意願,探求到發展共同利益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式。西歐也用了差不多30年的時間才建立起了共同的大市場。從漸進主義出發,區域化進程既可以是鬆散的論壇型的,也可以是結構緊密型的,甚至也可能是權威型的。
區域主義運用於區域安全,最關鍵的是合作安全觀念的製度化。曆史上安全的最大的隱患主要來自於國家間地理位置的相鄰或相近。雖然今天軍事技術和通訊手段都十分先進了,但地緣因素仍然是發生安全聯係的首要環節。地緣因素自然會增強不安全感是因為相鄰或相近的國家利益最容易糾葛,安全困境的作用也特別突出[4],安全的意識也益發敏感。領土、民族、宗教以及曆史等普遍的衝突根源總是最多地在鄰國之間發生。傳統地緣相近的國家保障安全一般來說無非通過積極和消極兩類方式:積極的方式是指自保、結盟和集體安全,消極方式是指裁軍和秘密外交以達到勢力均衡。這兩類方式謀求安全的核心都是建立威懾以消除產生戰爭的條件。但傳統以威懾為核心的安全觀念並不能減少衝突和不安全性,隻是推遲戰爭的爆發。當代國際關係的發展以及最大限度實現各國國家利益的要求,都使各國認識到沒有戰爭才是安全的理想狀態。關注安全問題所要達到的目的已經不單單是避免戰爭,而是如何從根本上消除可能導致戰爭的潛在衝突,並為旨在增進共同福利的各方麵合作的深入,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以及建立合作深入的信心保障。因此,當代國際關係所要求的安全不是簡單的無直接軍事衝突或無迫近的戰爭危險,而是要降低國與國之間似乎難以克服的“安全困境”,為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合作創造前提,為共同的發展尋求更為有效的機會。
為了合作的安全與安全的合作事實上就構成了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合作既然是一個群體的行為,走向安全,必然也必須通過群體國家間的合作,采取多邊主義的安全路徑,其基本方向就是建設區域安全,並以有效的區域安全安排為個體安全的重要目標。當前,安全可以大致分成三個層次,即全球安全、區域安全和個體安全,這三者越來越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聯。世界局勢的和平與穩定是區域和個體國家和平與發展的共同需要,區域安全和個體安全也是全球安全的基礎。以聯合國安理會為主導的集體安全機製是當代全球安全的體係保障,但在具體的安全環境上,區域安全與個體安全的聯係則更為緊密。個體安全更直接地是同區域安全而非全球安全相聯係的。[6]區域內國家探求滿足其共同利益需要的共同安全(mon security),通過建立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來減少束縛其合作發展的安全憂慮是區域化進程的基本要求。穩定、健康和建設性的區域安全不僅是全球安全有力的保證舉措之一,也是當代國際關係發展對每一個國家所提出的解決其個體安全的重要出路。穆西阿·阿拉嘎帕(Muthiah Alagappa)教授在詳細分析了區域主義對地區安全的作用之後提出,由於區域主義強調各成員國尊重現狀的義務,它對抑製區域內的衝突升級特別有效,有助於解決區域內的衝突,並對遏製國家間因安全的困境所出現的、為政策所驅動的權力角逐具有最大的價值。因為安全的區域主義所進行的製度化的安全合作有利於克服國家間的誤判和誤算,“安全的區域主義的財富是合作、協調和集體行動的權力”。[7]
安全的區域主義的實踐就是以多邊安全機製的建設為核心建立區域安全安排。多邊安全機製和多邊經濟合作機製、經濟區域主義和安全區域主義共同構成了當今世界區域主義理論與實踐不可分離的兩個麵。安全的區域主義的動力除了各國間安全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需要之外,關鍵也同區域內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交流和互動的擴大與深入,以及經濟的區域化進程的啟動密切相關。以區域主義為導向的多邊經濟合作的發展必然會對區域內的安全合作提出強大的召喚。[8]
推動安全的區域主義也符合聯合國憲章的有關規定,是對以聯合國安理會為主體的世界集體安全體製的補充和發展。《聯合國憲章》第八章第五十二條清楚地規定:“區域組織可以應付關於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而宜於區域行動之事件。”[9]憲章同時還要求在將地方性爭端提交安理會以前,應盡量透過區域的辦法和區域組織予以和平解決。隻有在區域的辦法和組織證明無法解決時,安理會方可行使其權力。但區域組織采取“執行行動”時,應經過安理會的授權。
因此,籌建區域安全機製、形成區域安全安排既是調節區域安全的有力閥門,也是對聯合國安理會更好地起到維和作用的重大支持。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在1992年所製定的“和平議程”中呼籲加強區域安全建設以減輕安理會的維和負擔。
亞太安全區域主義的現狀
冷戰結束以來,區域主義在亞太迅速興起,可以說已成為亞太區域內國際關係的一個顯著特點和重要趨勢。以APEC為代表的經濟合作的多邊進程目前進展順利,以ARF和“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簡稱CSCAP)為代表的亞太官方和非官方的多邊安全機製也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了。然而,安全的區域主義的發展遠不如經濟的區域主義那麼通暢,也並沒有看到現有的這兩個機製對鞏固和提升亞太的區域安全發揮了多麼明顯的作用。但這些現有的機製的建立和運作,畢竟已經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東西值得回味和思考。
首先,在探討區域安全的基本途徑時,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共同安全的概念來源於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裁軍和安全議題獨立委員會”於1982年出版的《共同安全裁軍計劃》,後被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所采納,並由帕爾姆委員會(The Palme Commission)向歐安會所提出的名為《共同安全:一份生存的藍圖》的報告而聲名大振。合作安全的概念則來源於加拿大在1990年所倡議的“北太平洋合作安全對話”(North Pacific Cooperative Security Dialogue)。共同安全的觀念強調核時代戰爭所具有的巨大毀滅性使得人類根本無法償付戰爭的代價,共同的生存已遠遠壓倒了戰爭的有限意義。國際和平必須基於共同生存的追求,而不是相互毀滅的危險。因此,核時代的人類不僅政治及意識形態的對立具有共同的利益,安全也是人類的共同安全。共同安全分政治和軍事兩個方麵。政治方麵是指應理解到即使潛在的敵人也是不可缺少的夥伴,它們的安全也是我們的安全,隻有這樣才能一起生存,否則就一起毀滅。軍事方麵是指沒有一方能夠追求軍事優勢,並在沒有巨大風險的情況下運用軍事優勢;軍事的存在應輔之於相關的彼此信任措施,並通過溝通、合作及相關製度的建立以進行驗證,增強彼此的信任來解決衝突。[10]要達到共同安全,一方麵各國應在軍事上采取非挑釁性防禦或非攻擊性防禦,另一方麵,各國間進行多邊安全合作。區域安全合作是多邊安全合作的理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