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圓滿完成(2 / 3)

時年34歲的李晨,業已闖過了曲折,踏平了坎坷。那時,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為他開辟了一條寬敞的金光大道!就在那年,他熱愛而又執著的工藝抽紗事業,又出現了新的可喜轉機……曾經為李晨解過燃眉之急的天津市榮譽市民、勞動模範、津南區人大常委,當時已連選連任28年的四裏沽村的市級優秀黨總支書劉永富,出於關心和培養他,經常到“東大”去了解辦廠情況,為他出謀劃策。並多次建議他:“聽說耀華鉤花廠已經黃了,這就談不到在人員、產品和銷路上同誰犯爭了。你每天來回奔波60公裏,太辛苦了,還是回本區辦廠吧——守家在地幹,辦什麼事都方便。我歡迎你到我村建廠!”他先是舍不得離開一貫支持、幫助他的當地政府和同他並肩創業、甘苦與共的員工,後來,他覺得老書記講得很有道理。於是在1998年金秋9月,他決定將廠遷回與他家近在咫尺的四裏沽村。

北宋哲學家程頤寫道:“以誠待人者,人亦以誠而應。”李晨對市外貿一說此事,人家講:“你回本區更有利,我們仍要支持你!”他又找大畢莊鎮政府商量,鎮領導說:“我們從本心不願意讓你走,可你回去,對發展企業更有好處,我們理解你,支持你!”

當李晨同劉書記選好廠址,準備搞基建時,他為難地說:“我還要抓那邊給外貿出口產品的生產,太忙了,實在顧不過來!”為招商引資,也樂於助人的劉書記接過話茬:“那你就集中精力抓生產,這邊的基建我頂著——你要求多長時間建成?”李晨喜不自禁地說:“當然是越快越好啦!”於是,李晨就把租金和建廠費用交給四裏沽村,第二天,即1998年10月12日,他就到廣州參加秋交會去了。10月13日,年逾花甲的劉書記,就嚴格按照規劃和設計,具體地組織人、車墊土,緊接著就刨槽、打樁、澆灌、砌磚、壘門、修路,起早貪黑、緊鑼密鼓地施工。到70天後的12月24日,所有車間、倉庫、辦公室、浴房、花壇等一座花園式的嶄新工廠就全部落成了。李晨前來一看,感動異常地連聲說:“劉書記啊,我做夢也沒有想到,你幹的這麼快、這麼好!今後,我一定要用辦好企業的實際行動,來回報您和四裏沽村的父老鄉親們!”劉書記又幫他在當地招工80人,進行短期培訓……李晨還欠大畢莊款60萬元。他到鎮上說:“請放心,我保證盡快還!”他找市外貿一說實情,外貿馬上為他籌資80萬元。他搬家前,就一次性把大畢莊的錢還清了。鎮領導出乎意料地說:“你的誠信品行,真叫我們心悅誠服啊!”從此,李晨和大畢莊鎮的幹部和群眾結下了深情厚誼,直到今天,他們還常來看他。

善於統籌兼顧的李晨,邊生產邊搬遷。他指揮5輛10噸的汽車,經過3天搬運,到12月26日,就在新廠開工生產了,一天也未耽誤!由於他精管理、巧經營、產品新、質量優,所以,第一年,即1999年的銷售收入就高達800萬元,此後,繼續穩定發展——這就是今天享譽華北地區同行業的天津富華工藝抽紗有限公司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