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邦明帶來影帝級別的表演。’
‘《月球》電影之中,先不去管電影開創性的拍攝,胡邦明作為本片的主角,也是唯一的演員,為所有人奉獻了影帝級別的演技,電影之中從最開始的希望,到掙紮,再到最後的絕望,胡邦明把喜怒哀樂刻畫得淋漓盡致,絕對是本年度最精彩的表演,華夏金龍電影節欠胡邦明一座最佳男主角獎杯!’
‘《月球》,本年度最好的藝術電影!’
‘劉溪,一個二十六歲的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並稱的雙奇才!’
‘劉溪,年輕一輩導演之中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
當人們打開電視,拿起報紙,娛樂版塊上到處都是對《月球》鋪天蓋地的讚譽。
‘科技帶來思考!’
就在各大娛樂媒體對《月球》一片讚譽的時候,華夏最大的電影雜誌《華夏電影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華夏電影報》,可能在專業上比不上同屬於電影協會的《電影周刊》,但是在發行量上卻絕對是電影雜誌之中數一數二的。
當然,兩者也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一個是周刊,一個是雙日刊!
這篇文章之所以引人注目,關鍵在於文章的撰稿人。
孫時代!
這個電影協會的理事長之一可是華夏電影圈跺跺腳都會造成地震的存在。
‘電影,之所以被稱之為第七大藝術,並不單單是因為它能夠帶給人巨大的娛樂性,它的偉大之處更在於可以為人類帶來精神世界的享受與思考。’
‘......’
‘很多電影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甚至是偉大,那是因為這些電影之中承載著巨大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帶給人巨大的啟發或者啟迪,這才是電影真正的偉大之處。’
‘......’
‘《月球》,就是這麼一部可以稱之為藝術的電影。’
‘這部電影之中,救贖無疑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這也是藝術電影永恒的主題。’
‘但是除了救贖之外,導演更是表達出了對科技帶來的恐懼和巨大擔憂。’
‘克隆,這是一個到目前為止鮮為人知的領域,或許也會成為未來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但是就如同《月球》這部電影之中一樣,當這種科技用到人類自己身上的時候,那將會是災難性的後果。’
‘......’
洋洋灑灑幾千字的文章,從電影的意義到科技的發展,再到最後科技和電影的聯係,分析得有理有據。
而這片文章一經發表,瞬間是引起了巨大的討論。
這種討論也不再局限於娛樂圈,更是蔓延到了整個社會上。
這已經不再是一部電影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了人類自身的事情了。
試想一下,某年某月某日,自己醒過來卻發現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那絕對是讓人崩潰外加不寒而栗的事情。
報紙、雜誌、電視,隨著波及的範圍擴散,很多專家和學者也在被采訪之中表達了同樣的擔憂。
當這種擴散到一定程度和高度之後,也很快引起了政府方麵的注意。
開會,討論,谘詢專家學者!
華夏,亞洲,世界!
克隆瞬間是成為整個世界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