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與戰略管理(1 / 3)

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無論是企業的文化建設,還是企業的戰略管理,對現代企業的影響都是全麵的、深刻的,因而越來越多的被企業經營者所重視,並把它們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凡成功的企業,都離不開深思熟慮的文化思考和戰略選擇。戰略給企業帶來了精彩的開始,而戰略實施和管理離不開優異的企業文化的支持。

第一節 企業經營與經營戰略

一、經營離不開戰略

在今天看來,經營企業離不開經營戰略。因為經營戰略考慮的是長期問題,它決定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產品的競爭能力。做企業與做買賣最大的不同在於,企業必須有自己的經營戰略,尤其是在戰略製勝的時代,不從戰略經營、戰略管理的高度出發,就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透視企業戰略

戰略的本義是對戰爭全局的謀劃和指導,戰略的本質在於你必須為你準備達到的目標設定界限,一個沒有戰略的企業什麼都想嚐試,其結果就是什麼也做不好,戰略就是為企業製圖,戰略勾畫出一塊領地,企業要力求在這一領地做到最好。

①企業戰略的著眼點是企業的未來。戰略是對未來具有規劃性的思考。戰略的缺失必然會給企業帶來發展的困惑,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就不能沒有戰略。因此,企業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須擁有戰略,要求企業更加注重未來,尋求發展機會,而不是著眼於現在,解決眼前麵臨的問題。

②企業戰略的關注點是企業的整體。戰略著眼於未來,又是現實發展的起點。好的戰略往往能夠超越於現有的資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而不是依賴現有資源和能力,借助於對企業整體的把握去實現戰略意向,所以經營戰略總是以企業的全局為研究對象來確定企業的總體目標,規劃企業的組織行動,追求企業的整體效益,而戰略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興衰存亡。

③企業戰略謀求的是持續競爭力。戰略是企業眼前與長遠利益博弈的結果,它追求的是企業的成功。為此必須保持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企業的“競爭優勢源於企業的專長,專長取決於企業是否專注,而專注又取決於企業是否具有清晰的戰略。”高建華:《沒有戰略談不上戰術與執行》,《中外管理》,2005(5)。可見,沒有戰略企業是難以健康持續發展的。

2.企業戰略的引領作用

成功企業的經驗表明,戰略對企業的定位和發展具有主要的指向作用。一個先天不足的戰略,無論企業領導團隊多麼卓爾不凡,執行過程多麼無可挑剔,最後也難逃失敗厄運。如果企業擁有一個好的經營戰略,再輔之於完滿的貫徹實施,企業就能百戰不殆,長盛不衰。

①戰略有助於引導企業合目的發展。我們看到,戰略缺失的企業很容易陷入混亂的日常事務、不確定的項目選擇中而不知所措。用戰略來規劃企業對未來的設想,有助於企業清晰地定位發展目標,明確企業發展的方向。所以,戰略是企業高層次管理的關鍵環節,它不僅決定著企業今天如何發展,而且決定著企業的未來。

②戰略有助於引導企業有序化發展。從企業戰略的製定到實施,是一個組織化的有序展開的過程。在企業戰略指導下的企業組織不是一個官僚機構,管理者和員工也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任務,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按照戰略實施的流程、各負其責、相互協作,而不是在戰略執行之外製造難題。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共同的經營戰略目標和方向,每個人都是在管理自己的未來,為了實現戰略目的而努力。

③戰略有助於表達企業的價值主張。企業戰略的價值定位是對業務意圖的陳述,使人們了解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等一係列相關性問題,使戰略的價值意義體現企業的優勢和劣勢,而一個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可操作性、可行性戰略會使員工信心倍增。

④戰略有助於任務的分解和整合。“戰略規劃的根本目的是把戰略分解為可執行的戰略語言”已經成為指導企業行為的核心價值觀,它明確了組織所許可的行為和道德界限,強調個體績效和整體績效、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的平衡,從而帶來戰略的有效實施和組織執行能力的加強。

二、企業戰略的盲點

在企業崇尚戰略的同時,需要不斷克服因各種關聯因素所導致的戰略盲點。在現實中,導致企業陷入經營陷阱的戰略盲點有很多,即使像IBM、通用汽車、花旗銀行等這些成功的企業也曾因戰略盲點陷入戰略陷阱。對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來說,不僅要高度關注企業戰略,更要以清醒的頭腦避免使企業遭遇戰略盲點,在企業的競技場上,我們不難找到一些企業由於這些原因而跌入經營陷阱,在一夜之間傾倒的案例。那麼歸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企業神話

謀求成功是所有企業的共同願望。然而,當企業獲得一定成功後,非常容易陷入“企業神話”的陷阱,這時無論是對自己還是競爭對手、無論是對內部還是外部市場的判斷都會失去理智和應有的敏感性和判斷力,甚至會錯誤地假設競爭對手在爭奪領先的過程中退卻。事實上很多情況並非如這些企業想象。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難免使企業遭遇意想不到的失敗或挫折,進而危及企業的生存。典型的案例之一便是愛多標王的“企業神話”使愛多失去了平常心,無法正確地感知市場,在本該平衡著陸、實行收縮政策的時候不合時宜地繼續采用了擴張性政策,最終使企業戰車出軌翻車。

2.習慣思維模式

戰略的製定和反感的選擇離不開係統思考。然而一些企業總是以傳統的思維習慣對現實做出不切實際的判斷,使企業在戰略分析中陷入盲點。

例如,在戰略的分析和評估中,有些企業往往用簡單的方式,過度使用一些代表性的特征做出判斷或選擇,殊不知這種將複雜事情簡單化、把不確定事件確定化的做法都是有條件的,盡管類推法則仍是人們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在企業重大戰略中簡單地信賴這種判斷法則,勢必導致企業戰略分析的盲點。

3.欲罷不能

任何戰略決策都有很大的風險。在戰略實施後,如果這項戰略決策沒能達到預期效果,決策者對這種後果的反應不是進行戰略性回縮就是企圖加強資源的投入。然而,大量案例表明,出現上述情況,決策者一般是更傾向於後者。即便是種種情況表明企業戰略存在失誤,而決策者為了證明自己決策的正確性,或企圖通過加強資源的投入來挽回敗局,仍然會繼續加上不必要的投入,這就難免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傳統的解釋認為當經濟的理性與個人責任和決策者的心理需要交織在一起時,這時“欲罷不能”的盲點就產生了。

4.信息過濾

決策中,信息的真實性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在底層管理者向高層決策者提供信息支持時,每一級的數據管理者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利益“過濾”信息,這樣最終的數據就有可能麵目全非,從這個角度來講,信息的過濾偏頗程度將會影響戰略決策者對競爭環境的認識,很容易形成戰略盲點,而最終導致高層管理戰略決策失誤。

三、企業戰略與願景

為了防止企業戰略陷入戰略的盲點,要求企業必須重視戰略管理。戰略管理成功的關鍵取決於企業成員是否在企業的發展問題上具有共同的設想,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規劃共同願景,願景可以增強企業必勝的信心、神聖的使命感和責任共享,有了共同願景可以使企業主動調整自己,抵製衝突,更合理地製定、實施企業戰略。

1.企業願景的明確性

企業願景是對企業未來的一種大膽而宏偉的構想,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還是公司長期的目標,其最終結果所描述的畫麵不應該是模糊不清的,應該是能看到的,也就是說,盡管它很難實現,但最終是能夠實現的。

CNN描繪的未來美景是:通過英語和當地語言讓地球上每一個國家都能看得到。創造鼓舞人心願景的天才是沃特·迪斯尼,當他創建主題公園時,就說“我們在做快樂的事業。”迪斯尼對未來美景的表述是,當人們離開公園時,讓他們依然和進入公園時一樣保持微笑。

2.企業願景的可達到性

願景告訴企業將成為什麼,可以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願景還可以激發新的戰略目標,如果在領導者和組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願景的激勵下,企業戰略得以實現,那麼願景還會產生新的戰略目標。

20世紀50年代初,當索尼還是一家很小的企業時,它宣稱的願景是“成為最知名的企業,改變日本產品在世界上的劣質形象”。十幾年前,比爾·蓋茨就確立了一個在當時近乎瘋狂的願景:讓電腦走進每個家庭和每個辦公室。2002年,他與微軟CEO鮑爾默覺得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開始構思新的戰略目標:無論何時何地還是何種裝置,用我們強大軟件賦予你無窮的力量。

3.企業願景的凝聚作用

願景是人們對企業未來的一種美好期望。“如果一個企業的願景是引人注目的,員工會認為他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並且是快樂的。”那麼這個願景可以說是極富凝聚力的。願景美好的期望和清晰的目的能夠驅使員工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就能夠釋放出一種難以想象的極富創造性和生產力的能量。正如德克薩斯的老企業主弗瑞德·斯密斯——《你和你的網絡》一書的作者所說,“當你達到忘我的狀態時,就會感受到生活中真正的快樂”。員工們知道自己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那樣做,會更加認同企業,充滿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4.企業戰略與願景的結合

願景所表達的是企業的目的或長期目標,所以能夠指引著員工正確地從事企業工作,促使企業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是企業發展成為世界一流頂尖企業的必由之路,企業戰略的製定必須有遠大的願景作為支撐,企業通過戰略戰術可以把遠大的願景轉化為行動。

格斯特納就是一個相當好的例子。當他在1993年掌舵IBM時,公司正處於混亂和不穩定中,年淨損失達到80億美元。當時他說:“IBM需要的最後一件事是一個願景。”1995年,在計算機待業貿易會展上,格斯特納致詞,他明確地說出了IBM的願景——網絡將推動下一階段的工業增長,並成為公司的拱形發展戰略。從此,IBM開始了一係列收獲,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第二節 企業戰略與管理問題

一、戰略是經營的起點

經營是當前企業最薄弱的環節,企業經營要明確企業的使命,屬於什麼特定的行業,並且要尋求新機會的領域。經營的內容過於廣泛,不能明確地界定企業的經營主線,經營領域過於狹窄,就會限製企業的規模壯大,不論領域過寬或過窄都不利於企業的發展,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確定企業以何種方式參與市場競爭,即企業經營戰略,戰略是企業經營的起點,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1.經營戰略的實質

對企業經營戰略的解釋,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教授在2000年他出版的《日本還能競爭嗎?》一書中指出:“企業戰略取決於一個企業選擇有別於競爭對手的、由不同價值組合構成的、獨特的地位。”它表明,戰略相對於企業經營而言,是企業為實現其經營目標而采取的行動方針,支配和運用企業資源的總體規劃。

經營戰略的實質是企業的最高領導層為了使企業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而繪製的一張藍圖,它是在對未來外部環境的變化趨勢和企業自身實力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通過一係列科學決策的程序繪製出來的,是企業經營思想的集中體現,其實質是實現外部環境、企業實力和戰略目標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使決策者正確地獲悉和閱讀市場的信號,以緩解麵對不確定因素時產生的心理壓力和減少認識的誤差,將複雜的、不確定的局麵轉化為一個可以加以控製的、有結構的確定局麵。

2.企業經營戰略的特征

企業經營戰略是戰略思想和理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應用,也是企業經營思想的集中體現,它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①全麵性。它以企業全局性的戰略思考為出發點,是指導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總體規劃,從戰略思考到係統規劃,都要體現出全局性或整體性的特征。

②超前性。它著眼於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決定了戰略規劃的製定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

③競爭性。它是針對來自發展環境和競爭對手的各種壓力,為應對這些挑戰而製定的,要求這個戰略要有別於競爭對手,有助於強化企業競爭力。

④穩定性。它以謀求企業生存和長期發展為使命,要求所做出的整體規劃在一定時期內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否則就難以體現出戰略的指導意義。

二、從戰略製定到執行

我們說戰略是經營的起點,表明沒有戰略的經營是難以實現經營目標的。但戰略的製定又是為了執行,不準備執行的戰略也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相對企業經營來說,戰略的製定和執行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戰略的製定應充分考慮到執行,執行又一定是對戰略規劃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