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手是智慧的來源、大腦的老師。手的亂抓、不協調活動都是手部精細動作能力的一個發展過程,寶寶看似不經意地吃手、抓握玩具,以及後來的吃玩具,都是心理、行為能力發展的初級階段,這種探索都能為日後手眼協調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果給寶寶戴上了手套,就可能會妨礙寶寶手的動作能力的發展和口腔認知,經常讓寶寶學習握物或握手指,可以促使寶寶從被動握物發展到主動抓握,促進寶寶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Baby對大腦潛能的開發很有好處。
如何為新生兒選購尿布
尿布是嬰幼兒的必需品,而如何為嬰兒挑選尿布、換尿布、洗尿布是令許多父母感到犯愁的事情。
購買一次性尿布、尿褲應注意選擇符合衛生標準的。最好在正規的育嬰店、超市等地方購買合格的產品。
但是因為小寶寶皮膚嬌嫩,最好使用自製的全棉尿布,不僅對寶寶有利,而且還能節省開支。隻要清洗徹底,合理消毒,對新生寶寶來說,是有益無害的。
新手爸媽如何使用尿布
尿布使用時可折成兩種形狀,一是長方形,就是將正方形尿布折疊成三層或用兩塊長方形尿布折疊成長方形使用。使用時在寶寶腰部圍一條寬鬆適宜的鬆緊帶,再將尿布放在胯下,前後兩端塞入鬆緊帶就可以了。
另一種是三角形,將正方形尿布對折兩次,使用時可在三角形尿布內側加一疊長尿布,三角形尿布的兩端可縫上粘料。一般全棉尿布要準備20多塊,以備隨時清洗、更換。
在給寶寶更換尿布前,應將尿布一份份疊好備用。更換時在洗屁股的盆中放好溫水和小毛巾,然後解開尿布,用一隻手將寶寶雙足輕輕提起,另一隻手用長條尿布擦淨寶寶的小屁股。
如果寶寶隻是小便了,隻要用沾了清水擠幹後,稍微有些潮濕的小毛巾把寶寶的陰部、臀部擦洗幹淨即可。若是大便,應將寶寶抱起,徹底清洗,洗淨後擦幹。
●洗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女寶寶,要從前往後擦,不能從後往前,避免糞便汙染寶寶的外陰,引發感染。
●如果是男寶寶,要看看陰囊上是否沾著大便,如果有,要徹底清洗幹淨。最後,擦拭幹淨,換上潔淨的尿布。給寶寶換尿布的方法有下麵兩種:
給寶寶換尿布的動作一定要輕柔,以免給寶寶帶來不適。換好尿布後,把寶寶放在床上,最好在寶寶屁股下麵墊一塊30厘米大小的薄棉墊以吸收尿液,防止大小便滲漏到褥子上。
換下的全棉尿布一定要及時清洗。每次換下的尿布要擱在固定的地方。若隻是小便,先用清水漂洗幹淨尿布,再用沸水燙一下;若有大便,先用專用刷子將尿布上的糞便刮去,然後用中性肥皂在清水中反複搓洗,直至潔淨,再用清水漂洗2~3次,最後用沸水燙一遍或煮沸消毒。晾尿布時最好在陽光下曬一曬,這樣能更好地殺菌消毒。
專家提示
天氣不好時要用熨鬥熨幹尿布,寶寶再次使用時就會很舒服了。洗幹淨的尿布要疊放整齊,放在潔淨無汙染的地方保存,並要方便隨時取用。
不要給新生兒剃“滿月頭”
民間有在新生兒滿月時剃滿月頭的說法,認為這樣可以讓寶寶的頭發增多、變粗。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從頭發的結構看,露出皮膚表麵的部分叫毛幹,藏在皮膚裏麵的叫毛根,毛幹和毛根都是沒有生命活力的物質。
剃刮修剪去除的隻是已經角化、沒有生命力的那一部分毛發,影響不了頭發本身的生長。為此,給新生兒剃滿月頭不會影響頭發的數量。另外,新生兒頭上都有一層胎皮,對新生兒頭皮有保護作用,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這層胎皮會自然地慢慢脫落。若是滿月時剃頭反倒會把這層皮去掉,而使細菌侵入,引起頭皮發癢,甚至導致各種皮膚炎症。
如何給新生兒洗澡
給新生兒沐浴除了能清潔寶寶的肌膚,讓他感到舒適外,還能協助寶寶的皮膚排泄和散熱,促進血液循環,活動寶寶的肌肉和肢體。一般來說,新生兒產後8~12小時就可以洗澡。正常情況下,夏季寶寶洗澡每天1~2次,冬季每天1次。那麼,洗澡時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呢?
●洗澡前要做的準備:寶寶用的洗澡用具,包括澡盆、浴巾、毛巾、臉盆、紗布、香皂或沐浴露、棉簽、脫脂棉花、嬰兒油、爽身粉等;洗澡前關好屋內窗戶;備好寶寶愛聽的CD盤;備好寶寶要換的衣服、尿布,在床上擺好大浴巾;水溫調到37℃~38℃;要是冬天洗澡,要再準備些更熱的水備用;要是冬天晚上洗澡,最好將室溫調到26℃,最好能升到28℃~32℃。
●洗澡時要做的事情:給寶寶脫掉衣服、去掉尿布、用大毛巾裹住全身,父母坐在小椅子上,讓寶寶仰臥在父母的左側大腿上,用左臂和手掌從寶寶後背托住頭和頸部,讓他的下半身固定在父母的臂彎和腰身間;再用左手拇指和中指30按住他的兩個耳郭使之反折,堵住耳孔以免進水。洗澡時要按照先上身再下身,先上肢再下肢的順序,依次清洗頭頸、腋窩、手心、肘彎、前胸、腹部,最後清洗腹股溝、大腿、腳等部位。
●洗澡後要做的事情:洗完後讓寶寶保持仰臥位,父母左手托住他的頭頸部,右手抓住他的腳踝部,把嬰兒從水中抱起,放在幹浴巾上包起來輕輕擦幹,注意皮膚褶皺部位應輕輕蘸幹,再往腋下撒上嬰兒爽身粉。往頸部撒爽身粉時先把粉撒在父母的右手心,再用左手心遮掩著寶寶的口、鼻,然後右手把手上的爽身粉輕抹在寶寶的頸上。然後,護理臍部,兜尿布、穿衣、包好後再喂奶。
專家提示
給寶寶洗澡時,有一些細節問題不可忽視:孩子身上不舒服,有拒奶、嘔吐、咳嗽厲害等現象時不宜洗澡,可以給寶寶用濕毛巾擦拭一下脖子、腋下、屁股等容易弄髒的地方;洗澡動作要輕柔迅速,全過程盡量在5~10分鍾內完成,在熱水中的浸泡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每次洗澡時間安排在喂奶前1~2小時,以免引起吐奶;不要把爽身粉直接撒在寶寶的脖寶寶頸上,以免寶寶吸入爽身粉;給洗澡時千萬不能讓他處於無人看護的狀態。
新生兒怎麼教
動一動:盡早訓練運動能力
寶寶出生以後,要盡早訓練他的運動能力。
●給寶寶翻身:這個訓練方式可以鍛煉寶寶的身體靈活性,對腰背頸部肌肉也有鍛煉作用。同時,訓練時爸爸媽媽溫柔的聲音也會讓寶寶倍感親切,滿足寶寶的情感需要。
換尿布後,讓寶寶躺在鬆軟的地方,慢慢地將寶寶翻過來。一邊翻動寶寶時,一邊對寶寶輕聲說話。比如說:“寶寶真乖,媽咪幫你翻翻身”;“寶寶,來,一起使勁,一、二、三”。翻身後,可以撫摸寶寶的背部,一邊撫摸,一邊和寶寶說話。再翻兩次。相信,在換完尿布之後玩翻身的遊戲,應該是所有的寶寶都很期待的。
●幫寶寶伸展身體:父母在幫助寶寶伸展手臂時,不僅活動了寶寶的軀體,而且鼓勵寶寶多多活動,給予一種精神上的刺激。
父母輕輕地拉住寶寶的腿將它左右擺。或讓寶寶用手抱緊某一個東西,然後父母將他的手拉開再合攏。重複的次數多了,寶寶會漸漸學會自己活動自己的手臂、雙腿。
這一遊戲可以在給寶寶換尿布、洗澡時做,一天幾次,持續時間不能超過幾分鍾。
看一看:多給寶寶視覺刺激
新生兒期的寶寶具有活躍的視覺能力,他能夠看到周圍的東西,甚至能夠記住複雜的圖形,分辨不同人的臉形,喜歡看鮮豔動感的東西。父母可以趁寶寶醒著的時候,幫助寶寶發展視覺功能。
●看父母:在寶寶醒著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寶寶耳邊10厘米左右,輕輕地呼喚寶寶,使他聽到父母的聲音後,慢慢移動頭的位置來注視父母的臉,父母要設法吸引寶寶的視線追隨父母移動,比如可以采取遊戲躲貓貓的形式。
●看紅光:準備一個手電筒,外麵包一塊紅布,在距離寶寶20厘米左右給他看紅光,父母要上下左右慢慢移動電筒,速度以每秒移動3厘米左右,大約一分鍾移動12次,每次距離為30~40厘米,讓寶寶的目光追隨和捕捉紅光,從而訓練寶寶的目光固定及眼球的協調能力。這種訓練每天一次,每次一分鍾。
●看圖片:黑白圖形對新生寶寶最有刺激性,一般寶寶最喜歡的是模擬母親臉的黑白掛圖,也喜歡看條紋、波紋、棋盤等圖形。掛圖可放在床欄杆右側距寶寶眼睛20厘米處讓他觀看,每隔3~4天應換一幅圖。父母可觀察寶寶注視新畫的時間,一般寶寶對新奇的東西注視的時間比較長,對熟悉的圖畫注視的時間短。
●看玩具:在寶寶的房間懸掛一些能發出悅耳聲音的彩色旋轉玩具,讓寶寶看和聽。懸掛的玩具品種可多樣化,還應經常更換品種和位置,懸掛高度為30厘米左右。當寶寶醒來時,父母可把他豎起來抱抱,讓寶寶看看牆上的玩具,同時可告訴他這些玩具的名稱。當寶寶看到這些玩具,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很高興。
聽一聽:訓練聽力打好啟智基礎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胎兒在媽媽體內就具有聽的能力,並能感受聲音的強弱、音調的高低和分辨聲音的類型。因此,新生兒不僅具有聽力,還具有聲音定向能力,能夠分辨出發出聲音的地方。所以,在新生兒期進行寶寶的聽覺能力訓練是切實可行的。
●讓寶寶經常接觸聲音:爸爸媽媽要讓寶寶經常接觸聲音、習慣聲音,從而提高寶寶的聽覺記憶能力。
準備好適當大小的鈴鐺,將鈴鐺係在寶寶的手上或腳上。
寶寶自己動手或腳使鈴鐺響起,或者媽媽輕輕搖動寶寶的手和腿,使鈴鐺輕響,一邊說:“寶寶聽,什麼響?寶寶聽,鈴鐺響。丁零零……”
爸爸媽媽需要注意的是,鈴鐺不能太響,以免刺激寶寶耳膜,注意鈴鐺上不能有毛刺,以免劃傷寶寶。在寶寶睡覺時取下鈴鐺,以免寶寶醒來突然聽見聲音會受到驚嚇。爸爸媽媽在搖動寶寶手腳時動作要輕柔。
●給寶寶聽安寧的樂曲:適當給寶寶聽古典音樂,不但能訓練寶寶的聽覺能力,還能夠激發寶寶初始的思維活動。研究證明,大腦中許多與學習相關的聯係,可以在嬰幼兒時期用古典音樂去激發。
古典音樂的複雜性及其模式有利於寶寶認知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寶寶將來學習有關數學和語言方麵的知識。
在鋼琴曲和交響樂中成長的寶寶,對時間和空間的感覺也更強烈,這為寶寶在智力遊戲、解決難題甚至進行科學實驗的技能上準備了潛力,寶寶的語言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因為音樂的節奏、音調和反複性能增強寶寶的表達能力,事實表明,接受古典音樂熏陶的寶寶學東西更快。但並不是所有的音樂節奏都適合寶寶,專家建議采用節奏平緩安寧的樂曲,尤其是對剛出生的寶寶,這樣寶寶就能慢慢習慣在母親體外的生活。音樂的聲音應該是柔和、清新、平靜的,聲音不能太響,要讓寶寶覺得他正在和媽媽一同分享某些非常親密的東西。時間以3~5分鍾為宜。
親子互動:愛心傳遞,母子情深
交流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對父母和寶寶都是一種心靈的需要。寶寶出生後隨著大腦的迅速發育以及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不僅身體在長大,精神活動也開始萌芽。寶寶的行為和感情的發育發展需要父母共同來關懷和誘導,所以父母要學會用心養育自己的寶寶,用自己的愛心與耐心與寶寶進行情感交流。
●揣摩新生兒的情緒:從寶寶出生,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孩子的一些特點。比如,嬰兒饑餓的時候吃奶迫不及待,媽媽稍稍慢一點,寶寶就會急哭,或者發出叫聲。嬰兒睡醒以後,自己玩會兒,如果沒有成人出現,他就發出“咿咿呀呀”的叫聲,好像在招呼成人,又像在發脾氣。隨著嬰兒日漸長大,他的表現也逐步發展:當媽媽讓寶寶坐在膝上,寶寶不願意,他就把身子扭來扭去,還要把肚子挺起來,嘴裏“嗯、嗯”叫。寶寶的這些行為已經顯露出嬰兒早期的情緒。
盡管新生兒的父母不一定知道嬰兒有什麼情緒,但讓每一個父母說出嬰兒什麼時候高興、什麼時候不高興是容易的。困難的是,父母或其他成人很難具體地了解嬰兒情緒的狀態。
已有的研究對嬰兒情緒的性質和情緒的發展,看法很不一致。有人認為,嬰兒出生時具有3種情緒,它們是愛、怒、怕。有人認為,嬰兒隻有一種情緒,即興奮,以後逐漸分化成更為廣泛的各種情緒。無論哪種看法,嬰兒最初的情緒都比較簡單,以後在成人的照料和關心下,情緒中的社會性成分才會越來越多。
●多與新生兒交流:寶寶一出生,就表現出與外界交流的天賦。新生兒與媽媽對視就是彼此交流的開始。這種交流,對寶寶行為能力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可以通過運動與爸爸媽媽進行交流。當媽媽和新生兒柔聲說話時,寶寶會出現不同的麵部表情和軀體動作,就像表演舞蹈一樣,揚眉、伸腳、舉臂,表情愉悅,動作優美、歡快;當媽媽停止說話時,寶寶就會停止運動,兩眼凝視著媽媽;當媽媽再次說話時,寶寶又變得活躍起來,動作隨之增多。寶寶用軀體語言和爸爸媽媽說話,對大腦發育和心理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當寶寶哭鬧時,爸爸媽媽把他抱在懷裏,用親切的語言和寶寶說話,用疼愛的眼神和他對視,寶寶就會安靜下來,而且還會對爸爸媽媽報以微笑,使爸爸媽媽更加疼愛自己。
●把新生兒當成大孩子:有不少新手爸爸媽媽,總以為新生兒期的寶寶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什麼也不懂,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為使開發新生兒的智力工作卓有成效,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新生兒當成懂事的大孩子。
當媽媽說話時,正在吃奶的寶寶會暫時停止吸吮,或減慢吸吮的速度。當爸爸逗寶寶時,他會報以喜悅的表情,甚至微笑。這是寶寶與爸爸媽媽建立感情的本領。寶寶對爸爸媽媽及周圍親人的撫摸、擁抱、親吻,都有積極的反應。但當寶寶聽到媽媽說話時,別人再和他說話,寶寶也不會理會其他人了。
在對新生兒的護理中,爸爸媽媽無論做什麼,都要邊做邊對寶寶講,不但講實際操作過程,還要講你的感受和心得,語調輕緩,充滿柔情。比如當寶寶哭了的時候,你可以把寶寶抱起來,問他是不是餓了,是不是尿了,或者是哪裏不舒服了?然後根據你的判斷,一邊喂奶、換尿布或者按摩,一邊和寶寶講你在為寶寶所做的事。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寶寶似乎能聽懂你的話了,並且會用更加熱情的動作和表情回應你。而你所做的這一切,都能夠促進新生兒的智力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