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術處女——隻是一種懷舊的情節(1 / 1)

前兩天,朋友胡琛一臉沮喪的來找我。說遇到了一件讓他感到非常煩心的事。他交了一個女朋友,長得美豔動人,而且頗懂風情。兩個人很快就墜入愛河。接吻,擁抱,撫摸胡琛和女友就像兩捆湊在一起的幹柴。瞬間摩擦出火星,並且越燃越旺。當胡琛鼓足勇氣想衝破最後一道防線時,被女友堅決的製止了。她說自己是處女,必須要中指帶上戒指時,才能完全屬於他。胡琛百般挑逗,軟硬兼施,甚至最後祖咒發誓,但都沒有得逞。到最後,胡琛隱隱的看到了女友眼中已經滿含淚水。隻得作罷。

“女友這是怎麼了?我們的親密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那層膜的界限,甚至成人網站上,一些常人認為變態的性行為我們都做過。為此我們也達到過高潮。但為什麼她還要保持一個處女的虛假外殼呢!”這讓胡琛百思不得其解。

心理師感悟:

曾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姥姥家有一個手工木製的老式座鍾。整點時總會發出像敲鍾一樣沉悶而悠遠的聲音,感覺像是從山穀深處發出的。伴隨著座鍾的“滴答”聲,我一天天的長大。我從來不覺得它有多重要,甚至有一點兒討厭它。

隨著電子表的出現,這個“老同誌”終於完成了它的使命,光榮的退休了。因為它太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了,不但動不動就停擺,天天還要想著上發條,而且外皮也破損得有一點慘不忍睹。

不久前我的谘詢室電子表壞了,我懶得去修,於是買了一個新的。那是一種樣式為仿古座鍾式的電子表。一眼看上去,我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近感。

胡琛遇到的女友,可能就是這種仿古電子座鍾。我們常將這類人喚作“技術處女”——有婚前性行為(甚至比一般的女人更放縱),但是,仍然堅持沒有破壞處女膜的一類女性(這裏不包括通過外科整形術修複處女膜的“處女”)。在傳統道德規範裏,處女代表著純潔,和對男人的忠貞。但同時也壓製了女性性的活力和激情。過分強調處女的重要,實際是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控製的表現。它是男權社會的產物。女性成為一種變相的商品,而處女膜則是貼在商品上的保質期證明。

隨著社會民主與開放,處女情結也變得越來越淡化。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但隨之了來的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就像電子表和老式座鍾的區別一樣,任何東西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必然導致它本身的價格降低。電子表簡潔、實用、廉價卻失去了老式座鍾的底蘊和內涵。

我們隻需走馬觀花的逛一下夜店,就會發現,到處都可以看到濃妝豔抹,短裙低胸,繞首弄姿,個性豪放,性感迷人的女性。但這恰恰顛覆了男性對異性的向往,當性變成像餐後的紙巾一樣的唾手可得時,他們還會珍惜嗎?也許用過就拽掉了。但這絕不是女性所期望的。女性想回歸傳統的某種狀態(處女),以提高自己的價值。但又想極力避免傳統規範對自己的壓製和製約。於是通過改裝的“仿古座鍾”出現了——她們有著某種懷舊的外殼(處女身份),但內芯卻完全是現代的電子零件(對性自由有著毫不遮掩的渴望)。她們主觀上並不是真的想維持某種“純潔”來符合社會傳統道德規範,而是想通過某種禁忌,引起男人的注意(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往往越渴望)。

雖然現代人對“技術處女”多有微詞,甚至有人認為那是“又當婊子,又立牌坊”道德敗壞的一群另類。她們隻是想通過那層膜來單純抬高自己的身價。酷似一個劣質品通過精心的包裝、宣傳以精品的價格高價出售一樣。這讓一些人有一種被愚弄、欺騙的感覺。

但我們可曾想過,這裏的愚弄也好,欺騙也罷,實際包含著一種遊戲的成分。她們並不想真的向男方故意隱瞞什麼(裝出一塵不染的樣子),否則,她和男的什麼也不幹企不更好。

不要把她們和品行人為的聯係在一起。就當做你在看一場表現民國時期的電視劇吧。女演員會根據情節的需要來表現適合當時年代的語言、行為。通過電視劇她們隻是想抒發某種情懷而已。但現實生活中她們肯定不可能像電視劇裏的角色一樣的生活——就像技術處女不會像傳統道德約束下的大家閨秀“沾衣裸袖便為失節”一樣。

有人愛看,自然就有人愛拍。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供求關係。如果你不喜歡看,就利索的換台吧。但你不能因為你的個人好惡而不允許別人拍這種電視劇,別人看這種電視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