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裏的熱鬧景象一如往昔,也一如既往的沒有小孩,不,應該說有一個,如果說那個少年也能算是小孩的話。
在回到這村子之前,楊子寧根本想象不到這些上了年紀的人還能跳出具有如此動感的舞蹈,但事實就擺在他的眼前,還沒進村口,楊子寧就看到了跳舞的村民。
在具有極強節奏感的鼓聲帶動下,幾乎傾巢出動的村民不停地扭頭擺臀,雙腳跺地,向著村口的楊子寧和柴沛光不停地揮手,不停地跳動。楊子寧立刻生出進入迪廳的感覺,受到鼓聲和村民的感染,雙腳不由自主的抖動起來,胯下的健馬居然也和著節拍,展示起高速率的盛裝舞步來,一旁的柴沛光比楊子寧更早的進入了搖頭晃腦,不知所以的狀態,這不是蹦迪還會是什麼?
不,這不是蹦迪,楊子寧推翻了自己的想法,這應該是狂歡,真正的狂歡。
雄渾的鼓聲裏蘊含著無窮的感染力,不,那不是感染力,而是強大的迷惑的力量。在這種力量下沒有人可以擺脫,沒有人可以超然,這力量來自神奇的鼓,也來自那敲鼓的神奇的人。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麵鼓?又是什麼樣的人敲響了這麵鼓?
楊子寧很快知道了答案,敲鼓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冰冷的少年。這樣一個的冷酷人為什麼能敲出這樣狂熱的鼓聲來,楊子寧無法想象,而這個問題也在他的腦海盤旋了很久。一直到楊子寧第二次聽到類似的鼓聲時他才找到了答案。
有一點楊子寧可以確定,直覺告訴他這鼓聲並不是少年或者村民在向他們示威,也不是因為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迷惑他和柴沛光,這是一種禮節之鼓,一種歡迎貴賓的禮節,一種帶著崇高敬意的禮節。不管對方有什麼目的這種禮節並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到的,能成為別人的貴賓,楊子寧當然很高興,盡管他並不知道這是一種有著什麼樣含義的禮節,在他看的史書裏沒有關於這種禮節的任何記載,而他所看的小說裏也從來沒有提到過。
楊子寧在迎合節奏不停舞動到最高潮時,察覺到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變化,他感到全身突然產生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不停湧動想要突破他身體的束縛噴薄而出,但始終找不到宣泄口,隻能在他的身體裏東突西竄。
楊子寧發現了其中的異樣,卻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隻好本能地運動自己的身體來消減這種力量的衝擊。他不知道柴沛光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但卻能感覺到柴沛光對於鼓音的節奏比他更投入,一直到鼓聲停息後,他的大腦門仍在不停的晃動,而那兩匹馬的情況也和他差不了多少,或者也可以說柴沛光和那馬兒也差不了多少。
鼓聲終於停了下來,恢複過來的楊子寧密切關注著眾村民的舉動,但他們並沒有楊子寧想象中一擁而上圍住他嘰嘰咕咕說上一通,而是很快散開開各忙各的去了。
少年輕鬆的從亭子上一躍而下,他敲的那麵鼓居然在亭子,而且就是楊子寧第一次到村子時覺得象鼓的亭子頂端,一個這麼小的鼓竟能敲出這麼雄渾的聲音也算是異數了,這個村子太讓人驚訝了,接下來對方還會展示出怎樣的神奇和詭異呢?
少年和那個老者,也就是少年口中的族長一起來到楊子寧和柴沛光的跟前。
這兩人是父子還是爺孫?楊子寧暗中揣測,卻沒能得出結果,這個少年的年齡應該和楊子寧現在的年紀差不多,但這老人的年紀他卻看不出來,這個老人應該就是少年口中的族長。族長?是什麼少數民族的族長嗎?震撼之後的那一段時間總是會分外的寧靜祥和,現在楊子寧的心靈就沐浴在這種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