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杜鵑花(1 / 2)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布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布。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產地,均分別占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占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家從這裏引種。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隻有幾厘米高,呈墊狀,貼地麵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綠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綠類葉片碩大。花的顏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除作觀賞,有的葉花可入藥或提取芳香油,有的花可食用,樹皮和葉可提製烤膠,木材可做工藝品等。高山杜鵑花根係發達,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杜鵑花又名杜鵑、鵑花,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中,杜鵑花的花、時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極廣。

(一)形態特征及種與品種

杜鵑花全世界約有900餘種,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不同的形態特征,既有常綠喬木、小喬木、灌木,也有落葉灌木。其基本形態是常綠或落葉灌木,分枝多,枝細而直;葉互生,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尖,表麵深綠色,疏生硬毛。總狀花序,花頂生、腋生或單生,漏鬥狀,花色豐富多彩,品種繁多。我國目前廣泛栽培的園藝品種約有300種,根據其形態、性狀、親本和來源,將其分為東鵑、毛鵑、西鵑、夏鵑4個類型。

1.東鵑

即東洋鵑,因來自日本之故。又稱石岩杜鵑、朱砂杜鵑、春鵑小花種等。本類包括石岩杜鵑(Rh.obtusum)及其變種,品種甚多。其主要特征是體型矮小,分枝散亂,四月開花,著花繁密,花朵最小,一般花徑2厘米~4厘米,最大至6厘米,單瓣或由花萼瓣化而成套筒瓣,少有重瓣,花色多種。傳統品種有新天地、雪月、碧止、日之出以及能在春、秋兩季開花的四季之譽等。

2.毛鵑

俗稱毛葉杜鵑、大葉杜鵑、春鵑大葉種等。本類包括錦繡杜鵑、毛白杜鵑及其變種、雜種,體型高大,生長健壯,適應力強,可露地種植,是嫁接西鵑的優良砧木。花大、單瓣、少有重瓣,花色有紅、紫、粉、白及複色。品種10餘個,栽培最多的有玉蝴蝶、紫蝴蝶、疏球紅等。

3.西鵑

最早在西歐的荷蘭、比利時育成,故稱西洋鵑,簡稱西鵑,係皋月杜鵑、映山紅及毛白杜鵑反複雜交而成,是花色、花型最多最美的一類。其主要特征是,體型矮壯,樹冠緊密,習性嬌嫩、怕曬怕凍,花期4~5月,花色多種多樣,多數為重瓣、複瓣,少有單瓣,花徑6厘米~8厘米,傳統品種有皇冠、錦袍、天女舞、四海波等,近年出現大量雜交新品種,從國外引入的四季杜鵑便是其中之一,因四季開花不斷而取名,深受人們喜愛。

4.夏鵑

原產印度和日本,日本稱之皋月杜鵑。發枝在先,開花最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故名。枝葉纖細、分枝稠密,樹冠豐富、整齊,葉片排列緊密,花徑6厘米~8厘米,花色、花瓣同西鵑一樣豐富多彩。傳統品種有長華、大紅袍、五寶綠珠、紫辰殿等。其中五寶綠珠花中有一小花,呈台閣狀,是杜鵑花中重瓣程度最高的一種。

(二)生態習性及分布

杜鵑分布於歐、亞及北美洲,其中我國約占全世界總數的59%,原種集中分布於雲南、西藏和四川海拔1000米~3000米的高山上,故形成喜疏蔭環境、忌陽光曝曬,要求夏季涼爽而濕潤的氣候條件。在烈日下嫩葉易灼傷,根部亦易遭幹熱傷害。其耐寒力因原產地不同差別很大,多數抗寒性較弱。要求肥沃、疏鬆透氣的酸性土壤,忌含石灰質的堿土和排水不良的粘性土。

(三)繁殖方法

播種、扡插、嫁接均可。播種多用於培育雜種實生苗時進行,在生產上多采用扡插和嫁接繁殖。

1.扡插

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快速,性狀穩定。插穗取自當年生嫩枝剛剛木質化的枝條,帶踵掰下,修平毛頭,剪去下部葉片,留頂端4~5葉,如枝條過長可截取頂梢。若不能隨采隨插,可用濕布或苔蘚包裹基部,套以塑料薄膜,放於蔭處,可存放數日。扡插以梅雨季節前成活率最高,一般西鵑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6月上旬至下旬,東鵑、夏鵑6月中旬至下旬,此時插穗老嫩適中,天氣溫暖濕潤,成活率可達90%以上。基質可用泥炭、腐熟鋸木屑、蘭花泥、黃山土、河沙、珍珠岩等,大麵積生產多用腐熟鋸木屑十珍珠岩,插床底部應填7厘米~8厘米排水層,以利排水,扡插深度為插穗的1/3至1/2。用萘乙酸300PPm、吲哚丁酸200PPm~300PPm快浸處理,可促進生根。插後管理重點是遮陽和噴水,使插穗始終新鮮,高溫季節要增加地麵、葉麵噴水,注意通風降溫。毛鵑、東鵑、夏鵑發根快,l個月左右,西鵑需40~70天。長根後頂部抽梢,如形成花蕾,應予摘除。9月後減少遮陽,使小苗逐步壯實,10月可施薄肥,下旬即可上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