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色列單方麵宣布建國
1948年5月14日,下午4時,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國之父”本古裏安宣布《以色列國獨立宣言》,以色列正式單方麵宣布建國,本古裏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理。
以色列建國的消息通過電波傳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作出了積極的反應。本古裏安宣布建國17分鍾後,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查理。羅斯向記者宣布:美國承認以色列。承認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國人在還不知道這個新國家叫什麼名字的時候就擬好的。當得知這個國家取名“以色列”時,杜魯門總統用筆將文告上的“猶太國”字樣劃去,改為“以色列”。5月17日,蘇聯宣布承認以色列。總理大衛。本。古裏安宣布以色列國成立。以色列國一成立,美國立即予以承認。
以色列建國對於巴勒斯坦來說無疑是個噩耗,第二天巴勒斯坦就對新建的以色列國宣戰了。
本古裏昂:以色列第一任總理,是以色列複國的重要的人物,在擔任總理後,自願到內蓋夫沙漠的集體農場工作,並在此過世。以色列人為了紀念他,特別在他退休後居住的地方設立博物館。此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還有本古立昂機場、本古立昂大學等重要建築物。
(二) 第一次中東戰爭——聖殿下的戰鬥
1、戰爭初期
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當他,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同時,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這次戰爭史稱“巴勒斯坦戰爭”。
戰爭一開始,阿拉伯國家軍隊在數量上比以色列部隊略微占優勢。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約旦“阿拉伯軍團”7500人,敘利亞5000人,伊拉克1萬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軍”和“阿拉伯拯救軍”1萬餘人,合計4.3萬人。空軍裝備有各類飛機131架,艦船12艘,坦克裝甲車240輛,各種野戰炮140門,而以色列總兵力有3.4萬人,各類飛機33架,艦船3艘,幾乎沒有什麼大炮、裝甲車。
阿拉伯國家軍隊發起進攻之後,埃及軍隊從阿裏什分兩路開入巴勒斯坦。北路以第一旅為主力共5000人,沿海岸公路通過加沙向特拉維夫進發。由於以色列軍隊在特拉維夫南麵拚命抵抗,夜間襲擊了埃及軍隊先頭部隊的後方,從而使埃軍慌亂不堪,接著以色列人有召開記者招待會聲稱埃軍供應線已被切斷。消息傳到開羅,埃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停止攻擊特拉維夫,這一挫折,成為埃軍在這次戰爭中的轉折點,特拉維夫再沒受到埃軍攻擊。埃軍攻擊改變目標,轉而占領內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幹線。南路第4旅經過比爾謝巴、希布倫,向耶路撒冷進發。
敘利亞軍隊以2個機械化旅從庫奈特拉出發後,首先向太巴列湖南端出擊,他們陸續攻克了約旦河兩岸的三個猶太居民點,接著向尼加亞居民點出擊。此後,他們在太巴列湖南端這一地區同以軍激戰。
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向耶路撒冷派出了“阿拉伯軍團”的精銳部隊,他一心想奪取這個城市,成為“耶路撒冷之王”。所以,戰爭開始後,阿拉伯軍團就直搗這一城市。5月18人,阿軍占領耶路撒冷舊城阿拉伯人區,同時,包圍了舊城的猶太區。接著,阿拉伯軍團向猶太人的耶路撒冷新城發動進攻,占領了耶路撒冷通往海岸平原公路的要地特倫,切斷了以色列人的增援。5月28日,舊城猶太人投降,新城中的猶太人也彈盡糧絕,飲水困難。然而,軍團不了解這些情況,沒有抓住這一機會,他們隻滿足於打一些小仗,發動一些有限的進攻,使耶路撒冷新城的戰鬥出現僵局。
伊拉克軍隊先是向北部的蓋謝爾和貝桑進攻,進展不大,轉而進攻納布盧斯,伊拉克軍隊投入了1個裝甲車團、一個步兵團以及一個有三個航空中隊支援的機械化旅。相繼占領了納布盧斯、傑寧和離地中海隻有11英裏的圖勒卡姆,並威脅著猶太城赫德拉,幾乎達到海邊,眼看將以色列軍隊攔腰切斷。但伊軍為能繼續進行攻擊,喪失了戰機,以軍乘機向傑寧反撲,但被伊軍擊退。
黎巴嫩軍隊在北部的進攻規模較小,它先是攻占了馬勒基亞邊防哨所,後被以色列奪回。6月5日,黎軍再次攻占此地,並固守到戰爭結束。
在戰爭初期,阿拉伯國家首先發動攻擊,占了先機。雖然以色列也對戰爭有所預料和準備,但是麵對數量上占優勢的阿拉伯國家聯盟軍,以色列軍一時難以抵抗對方的猛攻,全軍處在崩潰的邊緣。這時,西方國家打著“調停”和“中立”的旗號站了出來。
2、第二階段
5月17日,開戰的第三天,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蘇聯代表也要求安理會立即表決,並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進攻,要求它們停止行動。英國最初反對美國的建議,並聲稱繼續給予阿拉伯國家援助。但不久,英國因為財政上有求於美國,又同意了美國的建議,並撤走了阿拉伯軍團的英國軍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約旦提供武器。6月11日,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給以色列啜息之機,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為爾後的戰爭作準備。 首先是擴充兵員。經過三周的戰鬥,以色列軍隊傷亡慘重,到6月處,總兵力隻有4萬人,其中戰鬥人員2.3萬人。為此,以色列當局下達了命令:1.征集17歲的男女青年接受兩個月的訓練;2.召集36—38歲的男女服現役,動員42歲以下的男子構築工事;3.35歲以下的男子即使有兩個以上的撫養者也要服兵役。同時,把大量猶太人移居以色列。
其次是采購武器。以色列從美國、英國進口了轟炸機,從法國運來了坦克和大口徑火炮。尤其是從捷克獲得了大量輕武器、野戰炮、炸彈和炸藥。以色列還從國外購買了小型艦船和巡邏艇。這樣,以色列陸海空三軍已初具規模。
第三是進行軍事改組。國防軍編成4個軍區,明確了個軍區所分擔的作戰地域。經過周密的準備,以色列軍隊已由開戰時的3萬多人發展到6—10萬人。而阿拉伯軍隊在停火期間僅僅進行了駐軍地域內的調整,埃及野戰軍增加到1.8萬人,伊拉克軍隊增加到1.5萬人,敘利亞和黎巴嫩募兵後兵力也有所增加。但阿拉伯國家正規軍不過4.5萬人。
以色列軍隊的第一次進攻至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9日—10月14日)
1948年7月9日,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色列軍隊向阿拉伯軍隊發動攻擊,這次進攻名為“十天進攻”,至7月18日結束。阿拉伯國家由於內部分歧,沒有統一的軍事計劃,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相反,以軍作了充分準備,他們在全境確立了統一的軍事領導和指揮機構。戰爭重起後,以軍的進攻方向重點放在中部戰線。以軍集中4個旅的兵力,向特拉維夫東南12英裏的盧德和臘姆拉城實施突擊。該兩城由“阿拉伯軍團”占領,是巴勒斯坦東西和南北的交通素樞紐,對以色列威脅較大。當以色列兩個旅向兩地發動進攻時,“阿拉伯軍團”司令格拉布借口後勤供應困難,需要縮短戰線,放棄兩城,使以色列軍隊於7月11、12日就占領了兩地。打開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