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拉格之戀(2 / 2)

特麗莎離去後,托馬斯才意識到她是自己生命中不能沒有的人。托馬斯回到布拉格。但此時的布拉格已不是他們當初記憶中的樣子,布拉格是破碎,是迷宮,是謊言,是告密,是肮髒,是恐怖,是專製。電影在這裏完成了托馬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發表言論,他不妥協,不與強權合作,堅守自己的原則。回來的特麗莎發現布拉格並非她想象那樣,它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又一次出軌的托馬斯讓特麗莎陷入內心的困境中,她對托馬斯說:“我知道你隻是肉體的放縱,你可以把愛和性分開,但我怎麼也不相信沒有愛竟然可以上床,對你而言是很輕的事情,我也想試試。”在憤怒和好奇心的驅使之下,特麗莎報複丈夫,她去找在小酒館給她留下好印象的工程師,但最後她發現那個溫情脈脈的工程師是一個滿腹陰謀的騙子警察。可憐的特麗莎,她想嚐試的肉體之歡是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這重在托馬斯那裏卻是輕的。備受煎熬的特麗莎又想逃離布拉格。托馬斯跟她說為了回來找她,護照被沒收了。布拉格再也待不下去,托馬斯和特麗沙選擇了鄉下耕種的田園生活。在恬靜的鄉下,托馬斯和特麗莎失去了他們心愛的狗,卻換回他們之間迷失多時的真正的愛。電影選擇他們在找回愛情之時讓他們死於車禍,這是令人惋惜的結局,但悲劇的結局卻如此令人震撼。

米蘭·昆德拉在小說中思考的是輕與重、靈與肉、性與愛等永恒的生命主題,他對人的生存境遇和存在本身進行了探尋。電影在動蕩的政治環境下講述人的情感和欲望,它闡釋的是當專製不斷入侵個人的生活與精神空間時對生與死、愛情與責任、道德與權勢的思考。顯然,“性”在這部電影中是導演要濃墨重彩敘述的主題,也正是這樣才有潑辣大膽的表演。“性”在布拉格之戀中是安慰也是反叛,是迷失也是冒險,是恐懼也是悲傷;是彼此的關懷也是水乳交融,是優雅和激情,是歡愉和閃耀。電影把性處理得輕盈是對沉重戰爭的消解。“性”在電影中是複雜的,但最美好的人生必須通過愛才能皈依,愛才是人生最後的歸途。

布拉格之戀的尾聲處理得異常優美,有著浪漫感傷的筆觸和自由深沉的氣息。電影鏡頭移到美國海濱正在畫畫的薩賓娜身上,這一天她收到一封來自布拉格的信:她生命中最親密的兩個朋友死了。那天,他們到一家小旅館喝酒跳舞,外麵下著雨,回去的途中刹車突然失靈……電影再次回到托馬斯和特麗莎相愛的場景裏去,仿佛回到最初他們在小鎮認識的時光,重拾生命中失落的愛。對於有愛的人們來說,不論經曆了怎樣的人生,愛並沒有遺忘。

電影的音樂有著令人心動的曲調,它拓展了映像留在我們腦海中的形象,進入布拉格豐富的詩意裏。小提琴和鋼琴飄蕩出愛的優美、盈動和感傷,又透露出布拉格春天來臨的信息,一條小路通向遠處,汽車在雨霧中行進,駛進一片白色的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