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捉弄人的“把戲”——“大氣魔鏡”(2 / 2)

南極出現的蜃景既多又出名。美國科學家在離南極營地幾千米外的冰礁上測量時,突然發現營地帳蓬方向有許多高樓大廈,一座城市巍然聳立在眼前。接著,一片白雲在太陽前麵飄過,風向跟著稍有改變的轉瞬間,城市完全消失了,眼前依舊是一片空曠的雪地。也是在南極,科學家還碰到過這樣的怪事:當時,兩位穿白衣的科學家肩並肩地在冰原上漫步,仿佛置身在一片雪白的世界裏,雪是白的,冰是白的,空氣也是白的。突然間,有個人發現自己身旁的夥伴不見了,奇怪的是這個失蹤者還能同自己談話、聲音沒變,就是看不見其“真身”。一會兒,他才在前方1米多的地方出現,好像懸浮在半空中一樣……

海市蜃樓,夢幻般的奇景,讓人類驚訝、神往!

在很長一段時間,人類對海市蜃樓這一奇景很不解,充滿了迷信色彩,甚至恐慌。隨著人類對物理學、光學等研究的深入,終於揭開了它的“真麵目”。原來,它是一種光學現象,是光線在密度不同的空氣中發生折射和全反射的結果。夏天,在風平浪靜的水麵上,上層空氣被太陽曬得很熱,密度小,貼近水麵的空氣受水流影響,溫度較低,密度大。當上下兩層空氣的溫度相差較大,密度上稀下密時,周圍地平線下的島嶼、城鎮、船隻等景物反射出來的光線,通過上下折射和全反射,便可出現一個正立的映像。在陸地上,尤其在沙漠中,因白天受灼熱的陽光照射,地麵強烈增溫,貼近地麵的空氣熱得快,密度小;相反,上層的空氣熱得慢,密度大,當上下空氣密度相差較大,呈上密下稀時,就會出現倒立的映像。當兩層密度不同的空氣相平行,也可出現側現蜃樓。很多密度不同的氣層穩定而緩慢移動時,就會產生變幻多端的海市蜃樓。

神秘的地域,神秘的蜃景,是太陽光和大氣耍弄的把戲,捉弄了多少人!可是,人們甘願被其“耍弄”。看著這扇“魔鏡”,陶醉在如夢如幻的景致中,也有另一種享受和快樂。

“小檔案”

經過長期的研究,人們把海市蜃樓奇景分成若幹種類。從它出現的位置相對於原物的方位,可以分為上蜃、下蜃和側蜃;根據它與原物的對稱關係,可以分為正蜃、側蜃、順蜃和反蜃;根據顏色可以分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蜃景,它們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在同一地點重複出現,比如美國的阿拉斯加上空及我國的蓬萊海域經常會出現蜃景;二是出現的時間一定,比如我國蓬萊的蜃景大多出現在每年的5、6月份,俄羅斯齊姆連斯克附近蜃景往往是在春天出現,而美國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6月20日以後的20天內出現。在同一地域、同一時間出現蜃景,說明這裏的大氣、陽光更容易成為“魔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