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迷魂陣”村之謎(2 / 2)

於是,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誰建築了這樣奇特的村落?又為什麼要把村子建成讓人困惑的“迷魂陣”?

據村民們口頭傳說,戰國時期齊魏兩國交戰,齊國軍師孫臏曾在這裏設下迷魂陣大敗魏國軍師龐涓,村子也因此得名。當然,這隻是民間傳說。史籍記載,齊、魏著名的戰役有兩次,一次是桂陵戰役,齊國圍魏救趙,打敗了魏軍生擒龐涓;另一次是馬陵之戰,齊國攻魏救韓,全殲魏國10萬大軍,迫使龐涓自殺。這二次戰役都發生在現在的河南境內,在山東陽穀一帶根本沒有這樣的戰役發生。可是為什麼有這樣煞有介事的傳說呢?難道起初村子的建設與某種軍事目的有關?或者村子的先祖們正是為了後代子孫的安全,才“規劃”了這樣的“迷魂陣”?

目前,這些都是不解之謎,小小村落仍以自己神秘的麵孔迎接著四麵八方的來客,並以一曲耐人尋味的童謠讓人著迷:“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

“小檔案”

人類的房屋建築史就是一部文明史。法國阿爾薩斯的斯皮喬附近的“風籬”是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傑作”。這種建築結構很簡單,把樹幹或樹枝插在地上,排成一道豎直的牆或半圓形的圍牆,在圍牆上蓋上枝、葉、樹皮或野草之類的東西,就成了一個可以擋風遮雨的簡陋的住所。風籬這種最早的人類的居所,可以作為今天圓形房屋和方形房屋這兩種最基本房屋雛形。風籬適合比較溫暖氣候條件下的原始人居住,而比較寒冷的北方愛斯基摩人居住的是用雪和冰建成的圓形小屋。它有一道走廊通向室外,既可以擋住室外寒風,又可為屋內提供充足的空氣。這就是著名的雪屋。還有一種遷移的房屋——帳篷,也是源於風籬,它是遊牧民族的家。生活在南北極圈內的一些部落的帳篷,是用一些木樁插成一圈形成的圓錐形結構,帳篷上麵依照氣候的變化而覆蓋著樹皮或獸皮。美國印第安普埃布洛人的崖居,又是另一種類型的原始房屋,有的與今天紐約的摩天大廈很相似,被現代人認為是天才的建築奇跡。從風籬發展到帳篷、到四麵有牆的房屋,再到城堡,無疑是一部記錄人類力量和智慧的傳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