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世界上最具爭議的“耳朵”——羅布泊(2 / 2)

二是神秘的古代遺跡,包括“樓蘭美女”。1980年4月,新疆考古研究所與中央電視台《絲綢之路》拍攝組組織了50人的大型考察隊赴古樓蘭考古調查,在羅布泊北端、孔雀河下遊的鐵板河出口處發現了一批早期樓蘭人墓群,並發現保存完好的古樓蘭人幹屍,即“樓蘭美女”。古屍上身用一條粗毛布裹身,毛布在胸口交接處用削尖的小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加工處理過的羊皮,頭上戴氈帽,帽上插著兩根雁翎,腳上套著一雙毛皮外翻的鞋子,鞋麵和底是用粗羊毛線縫接,沒有襪子。古屍頭下左邊有一個用香蒲草和芨芨草編成的提簍,提簍內滿填泥土。手臂處還有一把木梳。古屍外形保存完好,臉麵瘦削,鼻梁尖高,眼深凹,毛發、皮膚、指甲保存完整,甚至長長的眼睫毛都清晰可見。深褐色的頭發蓬散地披在肩上,皮膚呈古銅色,身體強健,生前為一壯年婦女。根據解剖測定,古屍距今3880年左右,年齡約40歲,生前身高155厘米,屬古歐洲人種,古屍血型O型。可是,樓蘭女屍死後未采取防腐措施即埋入墓中,為什麼能夠千年不腐?眾說紛紜。此外,羅布泊的樓蘭古城遺址也有太多的懸疑:樓蘭古國為什麼會毀滅?是河流改道、異族入侵,還是土地鹽堿化加重、河流縮短、冰川萎縮、氣候變遷等等?樓蘭古國有原始歐洲人種、蒙古人種的活動蹤跡,可是距今已有3800年了,他們的後裔在哪裏?國破城毀時逃亡到了哪裏?這些謎團依然耐人尋味,卻莫衷一是。

兩千多年來,羅布泊這隻神秘的“大耳朵”無時不在傾聽人類的論辯。盡管無數中外探險家和學者為它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表了不少有關羅布泊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可是由於種種局限和偏見,除了製造許多訛誤,隻能為它披上一層更加神秘的色彩,使它的麵孔更加神秘莫測。

“小檔案”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裏木河有著直接關係。塔裏木河全長1321公裏,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裏木河下遊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裏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彙入羅布泊,導致塔裏木河下遊幹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後來,塔裏木河兩岸人口激增,飲水、耕地用水等與日俱增,幾十年間塔裏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盲目增加耕地用水、修建水庫截水、掘堤引水、建泵站抽水等,終於把塔裏木河抽幹了。20世紀60年代,羅布泊已縮小到不足1000公裏,320公裏的河道幹涸。後來,周邊生態環境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甚至連胡楊林也在20年的幹旱考驗下堅持不住了,紛紛枯萎,成片死亡。這樣,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很快,羅布泊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