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有一口冬暖夏涼的怪井。1987年8月,興隆鎮農民於忠庭為解決飲水問題,在自家的庭院裏打了一口井,到了8米還沒有水,卻發現了一個洞。這時,奇怪的現象發生了,他發現外麵酷暑炎炎,在井底攪拌的水泥卻很快凝固了,根本抹不動;又隔了一夜,水泥表麵竟結了一層冰。於忠庭把家裏的啤酒和細肉放進井裏,一天一夜之後,10瓶啤酒有7瓶凍裂了,肉也凍得梆梆硬。到了冬天,這口井卻冒上來縷縷熱氣。雖然一般的井水或洞穴都有冬暖夏涼這一特點,可是這口井裏發生這樣大的溫度差異,卻是空前的。地質專家通過對井周圍山穀的觀測發現,井周圍山體的岩體不同,並且還存在許多斷層,井下的那個洞有很強的導熱、導氣性能,可以把很遠處的冷空氣或熱氣帶過來,造成井底奇特的溫度現象。那麼,井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洞,而且夏天的井底能結冰,冬天又熱氣騰騰?目前,人們還是不能科學地解釋這一神秘現象。
奇井還有很多,遺憾的是,也許一叢荒草或一堆泥沙,就會擋住它那詭秘的光亮,使人類的眼睛錯失發現它的機會。
“小檔案”
根據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含水層岩性結構,人類創造了多種多樣的井型。中國發現最早的水井是浙江餘姚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水井,其年代為距今約5700年。這是一口相當精巧的方形木結構井,井深1.35米,邊長為2米。由此推斷,原始形態的井的出現,還要早得多。公元前250年,我國現今的四川省,就在堅硬岩石中大量開鑿深達數十米乃至百米以上的井,開采地下鹵水煮鹽。這種井便是自流井。我國西北部黃土中打的輻射井,出水量往往比同等直徑的筒井大十多倍至數十倍。我國的坎兒井,巧妙地適應了幹旱地區山前地帶的自然條件,既能減少水分蒸發,又便於取水、輸水。新疆至今仍有2000多口坎兒井在使用。我國民間長期習用的是圓形筒井,直徑一般是1~2米,深度一般是數米到20~30米,施工時人可直接下入井筒中挖掘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