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世界的“頂點”和“末端”——南北極點(2 / 2)

在世界的“頂點”和“末端”這兩個神秘之地,還有其他意想不到之處:這裏沒有經度之分;一天內也沒有晝夜的區別;它們都處在南北緯90°的高緯度上,也沒有四季的區分了,這裏終年都被冰雪所覆蓋著;人類在長期的天文觀測中發現,地球自轉的過程中,北極點和南極點並不是固定不變,而是在相應的移動,這就是著名的“極移”現象。當然它們移動的範圍相當小,據1967年~1973年的實測資料顯示,發現在長達6年的時間裏,極點移動也僅僅在15米左右,普通人“坐地日行八萬裏”當然不知道這麼微小的變化,可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它讓我們思考許多問題:極移過程,地球表麵和內部物質的分布和運動有什麼變化?地球的運動和結構等是否受它的影響而改變?這些不解之謎,對科學家掌握大自然變化規律,指導人類更好的生產生活一定大有幫助的。

可見,探索和研究世界“頂點”和“末端”的奧秘,並不僅僅是人類的一種愛好,更重要的是一種神聖責任。

“小檔案”

地球為什麼會傾斜著身體自轉呢?國外天文學家對此有許多假說。其中前蘇聯科學家沙弗洛諾夫的假說非常有新意,也最出名。他認為,地球形成不久,大量體積不等的小星體經常會隕落在地球表麵,由於當時地球周圍還沒有形成起保護作用的大氣層,這些小星體就會猛烈地撞向地球。據推測,在地球史的早期,有一顆體積為地球的1‰、直徑是1000千米、重量約100億噸的小行星,以每秒11千米的速度突然向地球碰撞,這突如其來的致命一擊,不僅使地球表麵溫度長高了1000℃,也導致了地球的地軸發生了23.5°的傾斜。還好,這顆小行星體積、速度等讓地球還能忍受,僅僅讓它傾斜著自轉,把“軸”撞歪了,還能轉起來,假想一下,如果這顆小行星體積再大、再快、產生的力量再猛一些,也許地球上的熱帶、溫帶和寒帶的分布區域及景觀就不會像今天這個模樣了,那將重新“洗牌”,甚至會是毀滅性的打擊。當然,這種假說也是一家之言,並不能讓所有學者都同意。所以,地球自轉傾斜之謎仍在探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