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架起的黑色鏈條
前一段時間,新華社有一篇報道,說濟南的一位病人,做了一場支架手術,花了十好幾萬元,身體裏放了7個支架。這個消息剛剛被媒體報道出來,馬上就有一位姓李的網友爆料,說濟南這位病人還不算什麼,並說自己的老家武漢有一位姓貴的朋友,60多歲了,做心髒手術時放了8個支架,花了20多萬元。當我們把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就會引發眾多讀者朋友共鳴。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自己或者身邊的親友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這樣的報道一出來,當再有人需要做支架手術時,或許會懷疑支架應該放多少,甚至該不該放。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那我們得先了解清楚支架手術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人得了冠心病或者心血管疾病後,他的心髒的血管就堵住了。要想治好,就需要開胸進行血管搭橋,這一過程是很痛苦的。所以,20世紀90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了支架。支架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一個幾厘米高、直徑幾毫米、空心的不鏽鋼鋼管。醫生用穿刺的手段把支架帶到病人血管裏最堵的地方,讓它把血管撐開。這一撐開,血流通暢了,血管就不堵了,病也就治好了。
有人說了,照這個標準來看,多放支架是不是血管就更加暢通了呢?其實不是。有些專家說過這個問題,他們說放在血管裏的支架如果超過3個,就沒意義了。雖然支架治療之後,當時的治療效果比較好,但是,過個一年半載的,就有30%—50%的病人會複發,他們的血管又開始變得狹窄、堵塞。這個時候,這些病人很有可能會出現心肌缺血,出現心絞痛。應該說,支架放得越多,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會越大。因為人體是自然的,隻有在最需要處理的時候,才會起到作用。一下子放那麼多的支架,那這個人要承受的風險就很大。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就是說多放支架,是沒有任何好處的,而且有的病還不適合放支架。
可是,自打20世紀90年代支架手術進入中國以來,就受到了各大醫院的追捧。有數據顯示,在接受冠心病治療的患者中,支架和搭橋的手術比例在國際上是7:1到8:1,但在中國卻高達12:1,是國際平均水平的1.5倍還多。那麼,人們不禁提出疑問,為何中國支架手術比例如此之高,是誰在其中搗鬼呢?其實,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我們細細講來。
首先,由於做支架手術不用開胸,痛苦比較少,再加上醫生對這個手術感覺比搭橋手術的把握大,成功率高,所以,很多病人到醫院後,都會做支架手術。據統計,2000年開始我國心髒支架手術才2萬例左右;到2010年,全國一年做的心髒支架手術就達到30萬例;到2011年激增至40.8萬例,與2000年相比增長了20倍。這是非常驚人的一組數字!
其次,我們再根據前麵講的常識判斷,知道病人的情況是不同的。若是有些病人不該做支架的做了支架,該少放支架的多放支架,就像上文說的,放了七八個,這不就亂套了嗎?難道是醫生的水平低下嗎?不是,而是利益的驅使。
我們先來看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支架一般分國產的和進口的,國產支架的出廠價格一般是3000元錢左右,到醫院賣給病人卻翻了幾番,成了2.7萬元。進口支架的出廠價是6000元,到醫院賣給病人是3.8萬元!
最近這幾年,生產支架的廠家多了,渠道暢通後,競爭也更加激烈,但支架的價格仍居高不下。說了這麼多,我們在看完這些數字,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正是因為這其中的差價大、利潤多,所以醫院才要多給病人放支架,不該放支架的也放支架了。
那麼,在這中間,又有什麼樣的黑色利益鏈條呢?比方說支架的生產廠家若是做良心買賣,不願意定這麼高的價,而是按照成本價定幾百塊錢的話,又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問題就出在這其中牽扯得太多。一般來說,用支架的必須得是大醫院。那麼,廠家生產的支架怎麼進大醫院呢?有些廠家沒有這個能耐,沒有門路,隻能委托給醫藥經銷公司或者是醫藥代表,委托他們跟各個醫院打交道。這樣一來,這個產品委托給醫藥公司了,得付給醫藥公司委托費吧?醫藥公司拿著支架再進醫院的時候,怎麼進醫院呢?得找醫院的工作人員。各大醫院有一個專門負責進藥、進器械的藥事委員會,裏麵的工作人員負責進藥和進器械。
那麼,藥事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是什麼呢?一個院長、一個副院長,主管醫療器械、醫藥方麵的,然後再加個藥劑室主任以及各科室的主任,共同組成藥事委員會。藥事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這麼多,那麼,他們是如何做決定呢?原來必須得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同意。比如說,同意進支架、進哪一家產的貨,這都需要藥事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共同投票,半數以上讚成才算通過。既然是這樣,醫藥代表要是想把支架弄到醫院裏來,就得走這麼一大圈的關係。如此一來,大家琢磨琢磨,繞這麼一大圈,支架的價格從3000元變成2.7萬元,從6000元變成3.8萬元,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個時候,多裝一個支架,就意味著自己能多賺不少錢。
比方說,主刀大夫多給病人裝一個兩萬多塊錢的支架,根據醫生的名氣大小,每個醫生就能拿到15%~20%,甚至是25%的回扣,一個支架就淨掙2000元。裝兩個支架,就是4000元……以此類推,像上文說的,數量最多的給病人裝了8個,就相當於做了一個手術,主刀大夫就拿走1萬多元回扣。據說,現在的醫生,光做支架的話,還不包括其他回扣,一年掙600萬元沒問題,甚至北京有的醫生資產都已經過億元了。
這個問題也說明,有的時候醫德在金錢麵前是十分脆弱的,個別意誌力薄弱的醫生就扛不住了。所以,我們說到這裏,大家就該明白了,為什麼很多醫院要給病人多裝支架,甚至不該裝支架手術的也給病人裝。就是因為支架回扣多,而有些病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醫生跟他說不要支架會遭罪,或者是將來怎麼怎麼地,把病人嚇得趕緊把支架給裝上了。其實,這個現象並不是今天才有的。有一年,遼寧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上,趙本山表演了一個小品,說的就是這種現象。而且,這並不是趙本山的小品在有意誇張,而是生活當中確實有這樣的現象。
當我們進一步挖掘的時候,會發現這裏邊還有更深的水。是什麼呢?就是現在有好多醫院,支架的供應商和使用量,不取決於院長、醫療器械室主任等人,而是取決於主刀的醫生,就是我們說的心內科主任。他們說哪種支架好,醫院往往就進哪種支架。那麼,圍繞著這些人,相關醫藥公司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千方百計地要把這些人拿下。
有一年,我記得是珠海檢查了九家公立醫院,發現全市九家公立醫院的藥劑室主任都是腐敗分子,都給抓進去了。經調查,該案涉及省內外醫藥企業80多家,醫藥代表70多人。在查相關利益鏈條,查到醫院代表這裏的時候,警察在他那裏找出了一本醫藥代表培訓手冊,裏麵彙總了各個醫院主任的資料,還分條詳細介紹了哪種類型的主任得怎麼拿下,或者是哪種類型的主任脾氣不好。甚至裏頭還有這麼一條,上麵記錄的這個心內科主任是男的,而醫藥代表是女的,手冊上就交代女醫藥代表要在服飾上和打扮上盡量配合科室主任的喜好。大家看看,這些醫藥代表為了業績是下了多大的功夫啊!
有人說如果醫藥代表也是男的怎麼辦呢?這也好辦。科室主任的孩子天天上學放學的,這醫藥代表就負責接送;哪家主任家裏裝修,醫藥代表就給人忙活,缺兩個螺絲釘都立即開車去買。說白了,這些醫藥代表都恨不得給人家當保姆,為了伺候好他們,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醫藥代表把主刀醫生拿下的作用可不隻這點,還有一個更大的用處,就是他能通過這個醫生跟一些等級稍微低一點的醫院聯係,把支架進一步推銷出去掙錢。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河北省有家小醫院要收治心髒病人——由於這些病人折騰不起,就在當地治病。可是當地醫院又沒有做支架手術的條件,沒這方麵的專家。這個時候,醫藥代表就上門自薦了,讓當地的醫生放心收病人,把這些病人聚在一起——低於10個人還不行。等到病人聚齊後,醫藥代表就接來北京等地的著名醫生、專家,給安排一天做支架手術。當然了,這個時候用的支架肯定就是醫藥代表提供的支架了。
做完手術後,醫藥代表把支架錢的20%拿出來,給當地醫院的醫生當回扣。也就是說,如果今天的手術費一共100萬元的話,其中有20萬元是這個當地醫生的。
醫藥代表把專家千裏迢迢地請來到這裏走穴,一天做10個支架手術,錢怎麼分呢?北京的醫生用一個支架,給他提1500~2000元;用一個球囊提500~1000元。這樣算來,專家做10個支架的回扣就是2萬來塊錢。這筆錢,一般都是在手術結束以後,就付給北京醫生的。而且,在地方醫院請專家的時候,醫院那邊就跟病人說了,找的是一流的專家做手術,讓家屬給“點刀費”。什麼是點刀費呢?其實就是好處費。若是一個家屬包1500元的紅包,10個家屬就是1.5萬元。所以說,專家相當於一天拿走3.5萬元。
也有人說了,如果花了大價錢,能把病治好,也就不計較那麼多了,怕就怕什麼呢?花了錢還沒治好病。這種擔心不是沒有,因為有些時候醫藥代表給提供的是質量不好的支架。藥監局明文規定,支架上麵必須有中文標誌,或者是其他標記,但是,有好多支架都沒有中文標誌,包括球囊和其他配件上麵也沒有。而且,當時的醫院沒人去檢查這些。等到後來有的醫院要求這些以後,支架生產公司就會找一些印刷廠,自己印了一些假的標誌往上貼。
2011年,南京有家醫院就因為支架質量不過關,出了一些事。某個病人姓周,在醫院裝了個支架,結果裝完後感覺不舒服,然後醫生就又給裝了一個。結果還是不行,就又裝了一個。到最後,還是不行,沒辦法了,這才送往北京救治。等到北京的醫生打開心髒一看,病人之前裝的支架都折了,折在血管裏了。醫院的醫生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很簡單,用質量不好的支架,或者是國外已經被允許使用,但國內沒審批的支架,這兩樣支架的回扣特別高。正常一個支架回扣2000元的話,使用這兩種得給醫生3000~4000元的回扣。有些醫生看到質量不合格的支架,當時會很生氣,但是,當醫藥代表跟他講明白其中的回扣差距後,小部分醫生是會選擇做一些違法的、違背良心的事情的。
醫生使用劣質支架的後果,就是坑害了病人,導致病人的病情加重,天天待在醫院裏,或者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除了給病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外,醫生與醫生之間也因為利益而大打出手。2002年,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就出了事。一天,心內科科室副主任拿著啞鈴把正主任活活給砸死了。為什麼砸死正主任呢?經過調查後發現,就是因為支架手術的回扣分贓不明,倆人打起來了,副主任失手將正主任給打死了。雖然這件事情是個別現象,但也給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更滑稽的是,一家醫院裏不隻有心內科能做支架手術,就連急診科都可以做支架手術!大家看到這裏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急診科怎麼能做心內科的手術呢?可是,還真有這麼回事。某家醫院在給病人看病時,病人家屬需要賄賂分診台的護士,護士給分到哪科,病人就去哪科治病。有記者在調查當中發現,分診台的一個護士,分給哪個科一個心髒病病人,她往往能拿到3000元的回扣。所以才出現了急診科也能做支架手術這樣的滑稽鬧劇。
其實,關於心髒支架手術引發暴利的問題,早就有許多人在網上討論過。我們打開微博,會發現好多人都對此在網上發表過怨言。比如說一位朋友在他的微博上是這樣說的:“烤瓷牙賣2500元,其實成本價才一百多塊錢。我們以為這就暴利了,沒想到這個心髒支架更厲害,3000元變2.7萬元,6000元變3.8萬元,這暴利比販毒都厲害呀!”還有一位朋友說:“2007年12月,我們家裏有人做心髒支架手術,當時我們想做搭橋,但大夫說搭橋風險大,就做這支架吧。沒想到才過幾年,又得續上第二個支架了,又得花一次錢。”第三位朋友說得就比較專業:“如果放五個支架,那麼這個手術的大夫至少能拿到回扣兩萬元到三萬元。如果你是搭橋的話,是用你自身的血管,不用器械,那麼大夫就拿不到回扣和提成。所以有些醫生的口號是隻給支架,不給搭橋。”這位朋友還提出了一個解決方式,認為這是現代醫療市場化造成的,如果回歸到公益化,就能夠挽救醫生的醫德。
既然網上怨言頗多,也有網友朋友提出了解決方案,那麼,是我們的心內科大夫都黑心了嗎?不是。人之初,且不論性本善還是本惡,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利欲熏心,也不可能天生就置病人安危於不顧,隻不過是一個人的道德有時候很難經得住利益的考驗。所以,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除了加強醫德教育外,最主要的還是要完善我們醫院的管理體製。
那麼,長久以來,問題的源頭在哪裏呢?就是以藥養醫。因此,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醫藥分離,收支兩條線分開來,給公立醫院的補貼得到位,才能杜絕或者是減少此種情況的出現。比如說支架問題,就應該定一個合理的價格,而不是在中間層層加碼。如果國產支架價廉物美,隻要質檢過關,就用國產的。醫院還可以集中招標采購,利用市場的力量,讓成本降下來。要是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老百姓犯愁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就會解決80%以上。
當然了,也有人覺得這些方法都是不管用的。因為這麼長時間以來,各種電視節目做了許多關於醫療問題的報道,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最後還不是不了了之。其實不然,我們不能因為見效慢,就不去解決這些問題。隻要持之以恒,問題總會慢慢得到改善的,醫藥品的價格最終能夠降下來。
整容,如何讓你美得放心
在我們的當今生活中,整容似乎已成為一件越來越平常的事情。2010年,中國整形美容市場實現產值達到3000億元左右,已成為繼美國和巴西後全球第三整容大國。這可不是空口無憑,而是有數字統計的。在最近幾年中,中國一年的整容手術就達到300多萬例!整容手術這麼多,都把人整漂亮了嗎?整成功了嗎?其實不是。
市場繁榮之下,一些民營整形機構依然存在問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最近10年來,大約有20萬張臉毀在了整容手術當中。有人會問,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呢?這個很簡單,就是查看最近10年間關於整容手術的投訴,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毀容毀形的投訴近2萬起。10年間算起來,那不就是20萬張臉被毀了嗎?所以,調查數據顯示,美容行業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比如說超女王貝之死,就是為了收獲美麗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容,對一些愛美的女性來說,確實特別有吸引力。在整容的時候,如果真的是要往身體裏麵注射東西的話,女同胞一定要看清注射的東西是什麼,然後再查一下這種東西的生產批號。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是因為現在的整容行業和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整容是什麼呢?往往都是先天畸形,比方說兔唇、斜眼、鼻子歪等,才會有人去整容。或者是一些遇到不幸的人,比方說因為救火把臉燒壞了。在這兩種情況下,才有人到醫院去做整容。而且,原先也不叫整容,而叫整形手術。
可是後來不一樣了,發展到什麼程度呢?比方說一個人到了中年,開始顯老了,就要吸吸眼袋,或者是割個雙眼皮,目的是使自己顯得年輕點兒。現在,這部分人成了整容的主力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年整個整容業的受眾極為擴大,有些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為了追求完美,也要整容。
現在好多年輕女孩子,本身已經很漂亮了,但是對著鏡子一看,覺得自己鼻梁不夠高,就去墊一下;兩邊顴骨有些大,就往下磨一下;或者是一看身體曲線的S形不夠豐滿,就去做豐胸。有人就說了,誰不想讓自己漂亮點兒啊!再說了,要是自己有這條件整容的話,那也沒什麼錯誤。當然,這個觀點無可厚非。但是,這些年之所以有很多年輕女孩在整容,而且其中大多是大學生,都是給逼出來的。當然,這些大學生往往是學表演、學主持的。
年輕女孩剛入學的時候,才十八九歲,個個對著鏡子琢磨,認為自己得整容,不然形象不過關,畢業以後找工作就沒機會了。所以這些人也去參與整容。雖然真正工作起來還是要看能力,但是,當今社會在招聘的過程中還得看第一印象。如果一個人長得很難看,可能麵試這一關都過不去。大家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理兒?如果一刀下去,一個人就能變漂亮了,這對一般女性能沒誘惑力嗎?
既然這是合理的要求,為什麼會出現我們前麵說的,近幾年有將近20萬張臉被毀掉的駭人消息呢?這個事情的關鍵就在於怎麼把整容控製在合理的度之內。正是因為整容的度沒有把握好,才釀成了這些悲劇。但是,這個度的把握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之一是盲目。舉一個例子:有個女孩子長相還可以,可她嫌自己不漂亮,要整容。這個女孩子有著非常盲目的高標準,她先看著範冰冰的臉型漂亮,等看過國外的其他明星後,又覺得人家個個都好看,於是拿著照片到美容院去,讓醫生按照照片上的樣子整。這期望值太高了,等到整完後,女孩覺得不滿意,於是再接著整。就這樣循環往複,最後把這張臉都整毀了。
主觀原因之二是跟風。本來自己覺得自己還行,長得也不錯,可是,身邊的閨密、女伴整完了,或者是計劃去整,於是也去了。一般女孩去整容時會拉著自己的好朋友去——我都整了你跟我去吧。一來二去的,女生之間還真就結伴跟著去了。記得20世紀90年代,有一陣時興文眉,結果不少女同胞都文了。文完之後,大家再去翻那個時候的錄像,會發現好多女性臉上都有兩隻大黑蟲子一樣的東西橫在眉毛的位置,看上去一點兒都不美。這就是盲目跟風造成的。所以說,整容行業裏存在一些很主觀的問題。
客觀原因主要是廣告。現如今,廣告滿天飛,在那些廣告裏,就沒有它不敢答應不能做到的,恨不得能把人的五髒六腑都挪個位置。可是整容本身是一件風險非常高的事情。首先,不是所有的人的體質都適合整容。比方說糖尿病患者,“刷”一刀割開皮膚,封不了口怎麼辦?再比如說有精神病的人,整完後總覺得不好看,很容易起反作用。其次,就是整容本身。整容其實破壞了一個人原有的生理結構。比方說,有人會去做雙眼皮,很有可能肌無力。什麼是肌無力呢?就是睜不開眼睛,也閉不上眼睛。又比方說,還有人去磨骨。大家想想,醫生拿著刀把骨頭喳喳往下磨,多可怕啊!而且,人臉上的神經挺多的,弄不好就容易造成麵癱。
關於整容這件事情,網上有很多朋友都對整容的後果有一個估計和預判。比如說,微博上有一位朋友說他有個朋友整容次數太多了,弄得麵部表情都僵硬了,打針跟喝白開水一樣,不知道的人,一看他的朋友還以為是從蠟像館裏扛出來的。還有的朋友說了,現在的整容都是一窩蜂整,按照一個明星的模子整,走到大街上一看,整過容的人長得都差不多。也有朋友說了,整容要能讓一個人變得漂亮,那何樂而不為呢?但是,整容有風險,開刀需謹慎。這位朋友建議怎麼整呢?第一,需要出台一係統的整容行業的標準,規定哪些手術能做,哪些手術不能做。這個是很必要的。第二,要加強行業的門檻,必須嚴格考察醫生有沒有做整容醫生的資質。第三,對整容醫生要進行倫理教育。當然,這個倫理教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舉個例子,有一位姓蕭的女士,本身是個大美女,當過平麵模特,結婚後生了個女兒。當這個小女孩剛滿一歲,蕭女士就抱著孩子上整形醫院,說自己孩子是單眼皮,讓醫生給做個雙眼皮手術。整形醫生當時一聽就樂了,拒絕了蕭女士的要求,說這麼點兒孩子是不能做整容手術的。為什麼?原因有二。第一,孩子小,有風險,她的身體未必能扛得住這手術。做整容手術時,需要病人配合醫生,孩子年紀這麼小,眼睛控製不住眨一下的話,出事了怎麼辦?第二,成年人(蕭女士)認為雙眼皮是美的,但是不代表女孩兒長大後就認為單眼皮不好看。這就等於大人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到小孩子身上。而且,整容需要本人自願,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別人身上。
再說了,整容手術對病人可能會產生心理上或者生理上的損害,要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時候,或者是有風險的時候,醫生一定要明確告知對方。可是,現在很多整容醫生並沒有做到這點,很多整容醫生都是無條件聽從對方的要求。
也有人說了,我們不需要製定什麼標準,因為我們有現成的標準。韓國的整容業夠發達,我們按照那樣的標準來就行了。可是,為什麼韓國的整容業就比我們中國發達呢?第一,韓國人特別重視儀表。去過韓國的朋友會發現,在韓國,哪怕是街上賣烤地瓜的老太太,她都抹上粉塗上紅嘴唇。韓國人出門,會非常精心地打扮自己,特別講究。現在好多人迷韓劇,韓劇裏的男女主人公一個個捯飭得特別漂亮。所以,注重儀表造成了韓國人把整容當成理發那麼簡單的事。像拉個雙眼皮什麼的,這在他們看來就是美容,都不是整容了。第二,韓國人本身對醫生這個行業的要求非常高,進入門檻特別高。韓國的整容大夫有個特點,就是非常專業。做鼻子的就是做鼻子的,做眼睛就是做眼睛的,分門別類,不會交叉著亂弄。所以,這兩點就保證了韓國整個整容業相對來說非常正規、發達。
其實,大部分韓國人本身並不好看,臉是扁平的,還是小眼睛,可是,大家去韓國大街上看一看,會發現許多韓國女孩子一個個都弄得十分小巧精致,一看就是整過的。所以,韓國現在的女孩子比過去看著漂亮多了。要想看韓國人原先的樣貌、特征,就應該去看韓國的小孩子。因為韓國有立法規定,未成年人是不準整容的。所以,韓國人的那些民族特征隻能在孩子身上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