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渭河幹流西安段綜合整治工程工作彙報(1 / 3)

我市堅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陝西省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條例》,始終把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和生態建設綜合整治工作作為我市水汙染防治工作的重點。

一、渭河流域西安段基本情況

渭河是流經我市北部平原的一條最大過境河流,自鹹陽渭河橋進入西安段,由臨潼區出境進入渭南。

我市主要入渭河流有灞河、灃河、皂河、黑河、澇河、新河和臨河等9條河流;另外,我市城市生活汙水也通過北郊全部排入渭河。

“九五”期間,我市環境監測的10條河流24個斷麵,91.7%的監測斷麵2000年水質明顯好於1996年,水質汙染狀況逐年有所好轉,其中新河汙染明顯下降,渭河、灞河、皂河、黑河、澇河等7條河流汙染指標均呈下降趨勢,灃河、臨河無明顯變化。河流主要汙染物為石油類、非離子氨、揮發酚、高錳酸鹽指數和生物需氧量,表明我市河流水質汙染特征為典型的有機類汙染。

渭河西安段我市共設四個監測斷麵,分別是鹹陽渭河橋、草灘橋、耿鎮橋和新豐橋。“九五”監測結果表明,渭河水質均為劣V類。渭河水質“九五”與“八五”相比,有明顯好轉。“九五”期間平均汙染指數為6.56,比“八五”期間平均汙染指數8.54下降了23.1%。

今年1-8月份渭河主要汙染物COD濃度為52.36毫克/升,水質為劣V類,平均汙染指數為5.91,表明渭河西安段水汙染加重的趨勢得到初步控製。

二、渭河西安段綜合整治工作情況彙報

我市高度重視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認真落實《陝西省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條例》,劃定了《西安市地麵水環境功能區劃》,頒布了《西安市城市飲用水源汙染防治管理條例》,編製了《西安市2000年城市地麵水環境功能區達標方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提出了跨世紀環境保護目標和防治汙染的實施措施。

在圍繞渭河流域西安段水汙染防治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方麵,我們把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特別是用水大戶和造紙廠達標排放、關停取締小造紙廠,提高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保護飲用水源地和加強小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等作為重點,實施了一批重點工程。

1.加大重點企業工業廢水汙染源治理力度,堅決關停、取締“十五小”企業,特別是關停、取締小造紙企業,實現主要汙染物達標排放。

西安市2000年廢水排放量為23543萬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9146萬噸,達標排放量6130萬噸,經處理後排放量8635萬噸。

截至2000年底,列入我市省級、市級、區級考核的511家汙染源企業,504家實現達標排放,達標率為98.6%,1家正在調試運行,6家停產治理。其中列入省市重點考核的企業66家,65家達標排放。

從1996年開始,我市分三批對117家工業企業125個項目下達了限期治理任務,其中廢水治理項目78個。要求所有工業汙染源,必須在2000年11月21日實現達標排放,否則必須停產治理。為實現達標排放,一些列入我市的重點排汙企業加大了汙染治理力度,如青島啤酒西安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150萬元,建成了日處理啤酒廢水4000噸的汙水處理站,年削減COD排放量1632噸。今年又完成了2000噸中水再利用工程,用於冷卻塔、鍋爐房、草坪和地麵清洗等。南風日化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建成了日處理1500噸汙水處理站。西安利君製藥有限公司近年來相繼投資300多萬元治理廢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還有,西安中萃漢斯食品有限公司投資600餘萬元,建成了日處理3000噸的有機廢水處理站;灞橋熱電廠和戶縣熱電廠均實現了沉澱灰水的循環利用,不再外排廢水;臨潼漢興實業公司投資1400多萬元建成造紙廢水治理工程,每年可減少13435噸COD排放量,該項目是我市造紙行業投資規模最大的化學製漿汙水治理項目,目前正在試運行。

根據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幹問題的決定》,我市對15種汙染嚴重、且難治理的小企業,采取了堅決取締關閉措施。1996年9月,取締關閉“十五小”企業213家。其中,年產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124家,年產折牛皮3萬張以下的小皮革企業7家,土法選金企業3家,小漂染企業27家,小電鍍企業46家等。

1997年以來,我市組織各區縣政府對“十五小”企業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回潮生產的小造紙企業斷水、斷電、拆除主要生產設備,較好地控製了回潮,使“十五小”企業的取締關停率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