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整治工程重點項目簡介(1 / 3)

一、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簡介

東莊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我省鹹陽市禮泉縣東莊鄉附近渭河最大支流涇河幹流上,是以防洪、灌溉、供水任務為主,兼顧減淤、發電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樞紐控製流域麵積43138平方公裏,控製了涇河95%的流域麵積,多年平均徑流量13.19億立方米,輸沙量2.27億噸。樞紐壩高160.5米,水庫總庫容15.16億立方米。樞紐電站裝機容量4萬千瓦。工程總投資39億元。

工程建成後,水庫通過分階段逐步抬高汛期運行水位以及調水調沙、蓄清排渾等措施,至少可以長期保持調節庫容7.8億立方米,年供水量6.96億立方米,其中為農業供水5.24億立方米,灌溉農田、林(草)地279萬畝,為城鎮生活和工業供水1.72億立方米。通過東莊水庫的調洪作用,可以將涇河下遊百年一遇洪水削減至目前涇河河道的行洪能力(約10年一遇洪水),基本解決涇河下遊的防洪問題;對以涇河來水為主形成的渭河洪水起到顯著的控製作用,可將涇河50年一遇洪水削減到渭河下遊現狀堤防防洪能力(10-20年一遇洪水),對渭河下遊和三門峽庫區返遷移民的防洪保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滿足灌溉、供水、防洪任務要求的同時,水庫的運用對渭河下遊河道有一定的減淤作用。樞紐電站年發電0.83億千瓦時。涇河東莊水利樞紐是我省解決關中地區幹旱缺水,減輕渭河下遊防洪壓力,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重大建設項目,是我省實施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對促進我省關中地區乃至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東莊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於1997年底上報國家計委、水利部。水利部於1998年11月將審查意見報送國家計委,同意建設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建議可行性研究階段進一步優化水庫運用方案,確定水庫的長期有效庫容,並研究適當增大庫容以增加防洪效益的可行性。根據水利部和中谘公司的審查和評估意見,一年多來,我省繼續項目的前期工作,開展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並委托中國水科院、清華大學以及黃河水科院,進行了水庫和下遊河道的物理模型試驗和數學模型分析,重點對泥沙問題進行研究。根據研究成果,我省對原項目建議書進行了修編,並於今年5月將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修編本)上報國家計委、水利部。

二、小水河水利樞紐工程簡介

(一)工程位置

小水河水庫位於渭河支流的小水河上,在寶雞市西北,距城區約21公裏。

(二)建設的必要性和工程任務

寶雞峽灌區是我省最大的灌區,由於渠首缺乏調蓄工程,供水保證率低,長期以來灌區缺水嚴重。為了緩解灌區缺水矛盾,正在實施渠首加閘工程,因受渭河幹流左岸鐵路高程所限製,加壩加閘高度有限。同時渭河幹流泥沙含量大,加閘後的渠首水庫終極庫容僅3200萬立方米,調蓄能力不足。另外,隨著上遊地區用水量的增大,渠首來水量逐年減少,加閘工程建成後,渭河地表水資源仍未充分發揮作用,灌區仍幹旱缺水。為了充分利用渭河水資源,同時為引洮濟渭調水工程創造蓄水條件,徹底改善渭河流域生態惡化問題,修建小水河水利樞紐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該工程承擔向寶雞市供水和給寶雞峽灌區補水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的任務。

(三)建設內容及規模

小水河水利樞紐工程主要包括小水河水庫及引幹入支工程。

小水河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放水洞、泄洪排沙洞及電站四部分組成。大壩壩型為黏土心牆堆石壩,壩頂寬13米,壩頂長323米,最大壩高118.5米。放水洞兼有發電輸水功能,設計流量42立方米/秒,洞長510米。泄洪排沙洞長588米。

壩後電站裝機容量1.8萬千瓦,發電引水道設計流量37立方米/秒。

引幹入支工程包括引水樞紐和引水隧洞兩部分。引水樞紐由攔河低壩、進水閘、衝沙閘等主要建築物組成。攔河壩為重力式漿砌石溢流壩,采用全斷麵壩頂溢流,壩頂長220米,最大壩高10.5米,壩底寬度12.5米。進水閘設計流量20立方米/秒,閘室寬4米,進水閘工作閘門為弧形鋼閘門,檢修門為平麵鋼閘門。衝沙閘為三孔,單孔寬3米,高5.6米。

引水隧洞全長19.55公裏,斷麵為城門洞型。

(四)主要工程量、總投資

小水河水庫樞紐工程主要工程量(不含電站):壩體土石方598.32萬立方米,砂卵石開挖量18.19萬立方米,洞室岩石開挖量2.9萬立方米,隧洞混凝土襯砌1.76萬立方米。

低壩引水樞紐工程主要工程量:75#漿砌石1.28萬立方米,200#混凝土1.89萬立方米,壩基開挖量2.55萬立方米。

隧洞主要工程量:岩石開挖38.84萬立方米,200#混凝土襯砌量11.02萬立方米,鋼筋123噸。

工程總投資12.72億元(靜態總投資12.34億元),其中引幹入支工程3.85億元、小水河水庫工程7.48億元、電站工程1.44億元。

(五)工程效益

本工程建成後可給寶雞峽塬上灌區179.3萬畝和塬下灌區60.3萬畝補充地表水8088萬立方米,並為城市供水1607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8720萬千瓦·時。

(六)前期工作情況

2001年4月已完成項目建議書,2001年8月省水利廳已對項目建議書審查,10月底可完成項目建議書補充,同時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

三、李家河水庫工程簡介

(一)工程位置

李家河水庫位於西安市藍田縣李家河村,水係屬灞河支流輞川河。

(二)建設的必要性和工程任務

在輞川河幹流擬建李家河水庫,不僅可解決白鹿原和輞、灞川道地區幹旱缺水問題,為農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對本地區鄉鎮企業發展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發揮重要作用,而且還可以向西安紡織城、灞橋電廠及藍田縣城供水,緩解西安市東郊用水的供需矛盾。因此,建設李家河水利樞紐工程是完全必要的。

(三)工程建設內容、規模

李家河水利樞紐工程壩型初選鋼筋砼麵板堆石壩。總庫容596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4520萬立方米。

樞紐建築物由攔河壩、溢洪洞、泄洪底洞和引水隧洞、電站五部分組成。規劃壩頂高程885米,最大壩高95.5米,壩頂寬度10米,壩頂長度249米。溢洪洞布置於右岸,進口為開敞溢流堰,堰頂高程870米,設一控製泄流的弧形閘門。泄洪底孔布置在左岸,係由導流洞改建而成的“龍抬頭”式明流泄洪洞。引水洞為洞徑2米的壓力洞。電站采用引水式地麵廠房,總裝機容量4800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670萬千瓦時。

輸水渠係工程主要包括總幹渠和南、北幹渠兩部分,線路長8.7公裏。總幹渠在將軍疙瘩處設分水閘後接南、北幹渠,南幹渠長23.56公裏,北幹渠長29.58公裏,總幹渠設計輸水流量9立方米/秒,南幹渠設計流量2.82立方米/秒,北幹渠設計流量4.15立方米/秒,渠道斷麵均為矩形。

(四)工程總投資及工程量

李家河水庫工程總投資為7.21億元,其中樞紐為4.87億元,灌區為2.34億元。主要工程量:壩體填築183.3萬立方米,石方開挖47.4萬立方米,鋼筋6227噸,砼及鋼筋砼15.2萬立方米,土方開挖145萬立方米,土方填築144.4萬立方米。

(五)工程效益

本工程建成後年可供水量1.08億立方米,其中向城鎮(含工業)供水0.46億立方米,為農業灌溉供水0.62億立方米,電站年發電量1670萬千瓦時,年可創造綜合效益1.27億元。

(六)前期工程進展情況

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

四、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簡介

(一)工程位置

葫蘆河是洛河流域最大的一級支流,於黃陵縣交口鎮處彙入洛河,南溝門水庫樞紐工程位於河口上遊3公裏處。

(二)建設的必要性和工程任務

陝北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黃陵電廠是我省實施西電東送而在陝西黃陵縣部署的一項重點工程,一期裝機120萬千瓦,二期裝機240萬千瓦。關中渭北涇東地區具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該區是實施穩糧、優果、興牧的農業經濟產業開發區,由於水資源短缺,加之缺乏骨幹調蓄工程,地下水超采,製約了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南溝門水庫是洛河流域唯一的大型調蓄工程,多年平均調節水量1.46億立方米。不僅能解決黃陵電廠和交口工業區供水問題,還可給下遊洛惠渠灌區補水,並為黃土台塬區農業結構調整、實施退耕還林創造條件。

(三)工程建設內容、規模

南溝門水利工程主要由南溝門水庫樞紐、引洛入葫馬家河引水樞紐兩部分組成。

南溝門水庫樞紐工程為大(二)型工程。總庫容1.89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39億立方米。其主要建築物由攔河壩、導流泄洪洞、引水洞、溢洪道等四部分組成。導流泄洪洞及引水洞布置於右岸,溢洪道設於左岸。其中攔河壩為均質土壩,設計正常蓄水位848米,壩頂高程853米,壩頂寬10米,壩頂總長531米,壩基高程789米。壩體上遊邊坡擬定為1:2.75和1:3,下遊壩坡比均為1:2.75.右岸的泄溢洞施工期為導流洞,後改建成泄洪洞,同時兼有排沙作用。引水洞為洞徑2.7米的圓形壓力洞。

引洛入葫樞紐工程為Ⅲ等中型規模。其主要建築物為馬家河引水樞紐及引水洞兩部分。引水樞紐主要由溢流壩、非溢流壩、引水閘和衝沙閘組成。溢流壩為砌石重力壩,最大壩高12.9米,壩頂長128米,非溢流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長121米,最大壩高10米。衝沙閘和引水閘布置在溢流壩右端。引水閘的主要用途是將洛河幹流非灌溉期含沙量小於3%的清水引入葫蘆河南溝門水庫調蓄,引水洞采用3×3米的圓拱直牆斷麵,長6.8公裏,引水設計流量10立方米/秒。

(四)工程總投資及工程量

該工程總投資7.8億元,其中南溝門水庫樞紐工程6.2億元,引洛入葫工程1.2億元,輸水工程0.4億元。主要工程量:明挖土方211萬方,明挖石方84萬方,填築土方460萬方,砼9.5萬方。

(五)工程效益

南溝門水利工程建成後,每年可調蓄水量14600萬立方米,保證向黃陵電廠及交口鎮工業區供水7600萬立方米,向黃陵縣隆太塬4.5萬畝蘋果基地提供用水1350萬立方米,向洛惠渠50萬畝灌區補充地表水3650萬立方米,使地下水位由現狀的下降變為穩定,同時可解決渭北塬區65萬人的人畜用水困難。

(六)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該項目的建議書和可研報告均已編製完成。

五、引紅濟石調水工程簡介

(一)工程位置

引紅濟石即引漢江支流褒河上遊的紅岩河的水源,跨秦嶺調入關中石頭河。引水樞紐位於太白縣城西南約10公裏。

(二)建設的必要性和工程任務

關中,尤其是關中中西部地區,是我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同時,該區也是我省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據預測,至2010年區內缺水量達9.82億立方米,其中鹹陽以西、渭河以北地區總缺水量達5.7億立方米,占區內總缺水量的58%。解決關中中西部地區缺水問題,在西部大開發中對我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該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向西安、鹹陽、楊淩、武功、興平等城市供水,兼顧渭河生態用水。

(三)工程建設內容及規模

引紅濟石調水工程由低壩引水樞紐、引水隧洞組成。

引水樞紐由攔河壩、衝沙閘和進水閘三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