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委員會
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期間,安啟元等七位委員提出《建議把渭河幹流綜合整治工程列為國家重點工程案》,為推動提案的辦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與中國工程院共同組成赴渭河考察團。考察團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任團長,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梅向明任副團長,兩院院士張光鬥、潘家錚、周幹峙、錢易等專家及國家計委、建設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等有關人員參加,於10月14日至20日對渭河流域進行了全麵考察,並與當地有關部門、專家進行了多次座談和討論。考察團認為,渭河流域存在的問題相當突出,已成為嚴重製約渭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這些問題如不下大力氣盡快解決,勢必難以發揮渭河流域在整個西部大開發中應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抓緊研究渭河流域綜合整治規劃,並列入國家重點工程,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
一、渭河流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橫貫陝西省中部,流經富饒的關中平原,沿岸有寶雞、鹹陽、西安、銅川、渭南等重要城市和楊淩農業示範區。渭河在陝西境內流域麵積6.75萬平方公裏,流域內現有人口2151萬人,集中了陝西省60%的人口,52%的耕地,75%的灌溉麵積,85%的工業,75%的國民生產總值。渭河流域不僅是陝西省經濟的主要支柱,而且在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多年來,陝西省委、省政府為加快渭河流域的經濟發展進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渭河的治理和開發中也出現了一係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水資源緊缺愈來愈突出
據統計,渭河流域入境和當地水資源總量大約110億立方米,人均約600立方米,畝均約400立方米,屬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地區。渭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比西北其他地區多一些,自南到北、自西到東為700-500毫米,這是它的有利條件。但近年來,渭河的入境水量連年減少,在寶雞峽入境處20世紀50年代平均入境量為21億立方米,20世紀60年代為33億立方米,20世紀70年代為21億立方米,20世紀80年代為23億立方米,但是20世紀90年代隻有10多億立方米,其中1995年到2000年,連續六年都不足10億立方米,最低的1997年是4億立方米,2000年也是4億立方米。由於外來水量大幅度減少,加之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和年際變化極大,致使地下水超采嚴重。用水高峰季節,河道幹涸,深井少水。由於近年幹旱,1400多萬畝的灌溉麵積中有近50%失灌,上下遊用水矛盾激化,以致影響了社會安定和團結。渭河流域當前是以超采地下水、減少衝沙水、犧牲生態水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
(二)渭河流域的水質汙染現已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當前水汙染惡化的趨勢仍在加劇
渭河多數河段屬Ⅳ類和Ⅴ類水質,部分河段屬於超Ⅴ類水質,基本上失去使用功能。考察團看到,河道裏排有大量汙水,灌溉渠裏有些也是汙水。據了解,渭南市的交口電灌站,抽的是又黑又臭的汙水。由於灌溉用水一部分可轉化為地下水,河道裏的汙水也會滲入地下,導致地下水被汙染,進而造成土壤、農作物的汙染,這將給人們生存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