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向明
這次考察,主要目的是為了辦理陝西省的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渭河流域綜合整治的提案。根據提案委員會對重點提案辦理的一貫做法,首先由提案方麵、承辦單位,包括有關方麵的專家組成調查組,就提案內容進行調查,然後在調查的基礎上取得共識後,要給中央寫出調查報告,根據調查報告精神,由各個承辦單位對提案人進行答複。
經過一周的考察,我認為大家對渭河流域的基本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在很多方麵取得了很好的共識,為提案辦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回去後,我們要給中央起草一份渭河流域綜合整治的報告,根據報告精神,各有關部門對提案進行答複。我對渭河流域的情況有一些了解,下麵,我談三點學習考察的成果,供同誌們參考。
第一,我們支持委員提出將渭河幹流綜合治理列入國家重點項目。理由有四點:一是渭河是陝西省關中地區的母親河。從曆史上講,她促進關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服務於關中地區人民的安居樂業。二是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是陝西持續發展的基礎。因為,渭河流域集中了全省52%的耕地,60%的人口,85%的工業,75%的GDP,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支持渭河流域治理,等於支持陝西省的經濟發展。三是渭河是穩定關中環境的支柱。因為,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是華中與華北地區的過渡帶。關中地區的環境,直接從南影響到秦嶺,從北影響到黃土高原。所以,是非常重要的環境整治地區。四是關中地區是新歐亞大陸橋的中樞,是西北的“門戶”,是西部開發的“第一階梯”。也就是實施西部大開發計劃,關中地區、陝西省是麵向我們地域最大的、人口最少的、資源最豐富的西北地區的“橋頭堡”。所以,把關中地區搞好了,把陝西經濟搞好了,直接影響到西部大開發,特別是西北地區的開發。根據以上原因,我們支持陝西省政協委員的提案,應該把渭河流域的綜合整治問題列入國家重點工程項目。
第二,關於調水問題。渭河流域水資源比較緊張,主要表現在主河道嚴重缺水。我雖然對渭河流域水資源情況了解不多,但每次到陝西來,過渭河總覺得水很少。20世紀80年代初來的時候,水不是這樣少。渭河水少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方麵上遊來水少,渠首再一截,這個水都到灌區去了,支流截流了,搞了水庫,供給工業和城市用水了。支流沒水,主河道沒水,就形成了今天的狀況。所以,要求調水是合理的,我們應該加以支持。不過,我們認為調水應滿足三個方麵的要求或叫三個原則:一是節水為主,調水為輔。我同意潘院長的意見,適當調水。要解決關中缺水的問題,主要靠節水。剛才,他們說的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我到每個地區去,彙報材料、規劃都是要水。這個水從哪兒來啊!所以,要解決水的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靠節水。要大力提倡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提高農業灌溉用水的效益,提高工業用水的效益,降低城市的人均用水量,這是最根本的。當前河道這麼缺水,適當調水是應該的,但一定是在節水基礎上的。二是一定在防汙基礎上的調水。好不容易調來的水,到了河道,被工業汙染了,流到河道的水是髒的,再加上城市的排汙,本來水不多,還是髒的。我們看了漆水河,鹹陽市說“五小”工業關不了。張老的意見我也同意,小水電站到底怎樣,如果效益不行,趁早關了,咱們是電不缺。所以,一定要堅持防汙的原則,盡可能減少排入河道的汙水。第三點原則,這七億噸水主要用於生態環境建設。因此,河道應該保持一定的水流量。俗話說:流水不腐。水流的話汙染會好一點,能稀釋一點。所以,我到渠首一看有這個感覺。都江堰,平時是三七開,七成到寶瓶口,三成到主河道,洪水季節是倒三七開,三成到寶瓶口,七成到主河道,就是說我們要留一點水到河道,這對生態建設是有好處的。所以,調水的方案,潘院長講了我不重複。當前切實可行的是引洮濟渭這個方案。引洮濟渭牽扯到甘肅,洮河有50億立方米的水,引洮入渭調10億立方米,甘肅、陝西三七開,留30%給天水,70%給陝西,調7個億,我看大體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