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啟元:魂牽夢繞渭河情(1 / 1)

1995年夏季,在渭南市郊區的渭河岸邊,地裏的西瓜熟了。一位瓜農給自家的瓜定了一個價格,兩毛五一斤。他想,至少第一筆生意要按這個價賣。瓜商上門來收購,價格最後出到了兩毛四。瓜農想了想還是沒有賣,因為沒有出到自己想要的價。

一夜之間,渭河發水,淹沒了五畝地的西瓜。

“就一分錢啊!舍不得,結果什麼都沒有了!”近乎絕望的瓜農,傷心地哭了。

渭河水患 害苦關中農民

走進安啟元的辦公室,他拿出三瓶潔淨清澈的泉水放到桌上,瓶子上分別標著禹仰泉、遺鞭泉及吐雲泉。安啟元說,這三瓶水樣來自甘肅定西地區的渭河源頭——鳥鼠山上的山泉。他還計劃到渭河入黃口再提取一次水樣,讓一清一濁的水質反差,時刻提醒自己,關注渭河治理。

多年來,少了一分錢都舍不得賣西瓜的農民哭泣的樣子,在安啟元心裏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一分錢的故事發生在1995年渭河水患時,時任省委書記的安啟元到渭南視察災情,瓜農近乎絕望的哭聲讓他知道了悲情。時隔九年,安啟元再說起這個故事時,不經意間仍然感歎,“一分錢啊!”那次視察,安啟元最強烈的印象是農民真窮,“你想象不到的窮!”

安啟元說:“我是喝著渭河水、吃著秦川糧長大的。在省委書記任期裏,當時痛感農民之苦,但由於我並非學水利出身,所以渭河治理的事一直在醞釀中。”

密切關注 五年連續五次提案

1998年就任陝西省政協主席之後,安啟元組織政協委員和水利專家對渭河進行了專題調研。他說:“經過兩年時間的深入調研,思路是越來越清晰了。”

第二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來陝考察水利建設,座談會上,錢正英說起重估三門峽工程的事情,省政協的同誌就把渭河治理的想法與錢正英溝通,並獲得支持。這時,安啟元感到終於找到“正式渠道”來解決渭河的問題了。

在2000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安啟元等七名政協委員向大會遞交了《綜合治理渭河流域》的提案,這一提案引起廣泛關注。同年10月,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錢正英院士兩次率80多位專家組成的考察團,對渭河流域進行考察,提出了渭河綜合治理的意見。根據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在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陝甘寧三省(自治區)的共同努力下,《渭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編製完成。

2003年被普遍認為“小水大災”的渭河洪災,終於使渭河流域綜合治理和三門峽價值的重估通過媒體進入公眾層麵。在去年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安啟元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停止三門峽水庫蓄水發電,消除渭河下遊水災隱患》的提案,再次引起國家的重視。

近期規劃207億治理渭河

2004年3月,水利部終於審查通過了《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劃》,並已上報國務院。《規劃》主要包括水資源配置和保護、防洪、水土保持等三項內容,涉及陝甘寧三個省(自治區),規劃安排投資207億元,其中安排我省的資金就占總投資的69%,達到143億元。

從省委書記到省政協主席,再到全國政協常委,在長達近10年的關注中,安啟元最終通過五次提案,凝聚各方力量,讓渭河治理在2004年被列入國家規劃。對此,這位71歲的老人感慨良多,他說:“在政協,我做了當省委書記時沒有做成的事!”

最讓安啟元欣慰的是,有關水利專家指出,通過綜合治理,到2010年,渭河流域缺水的矛盾將得到緩解,重點地段基本達到國家防洪標準。

2004年7月26日至31日,全國政協駐陝委員視察團對渭河上、中遊流域治理進行了考察。安啟元說,經過考察,委員們認為渭河治理在節水、治汙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應立足於本省的水資源進行跨流域調水,加大渭河水流量。

殷切企盼 治根才能安瀾

在談到自己五年連續五次遞交提案時,安啟元說,每次提案的主題都是渭河治理,但內容不一樣,它們分別包含了渭河在不同階段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個人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解決渭河治理問題,減少陝西的災害,讓農民不再那麼苦。而三門峽問題,是為了解決渭河問題不得不麵對的難題。”

安啟元說,渭河治理有錢了,但國家的錢也來之不易。要請專家們拿出最佳的方案來,科學論證,精心施工,為百姓造福。如果搞豆腐渣工程,將貽害無窮。

以後還會再提有關渭河治理的提案嗎?

麵對記者這個問題,安啟元微笑著說:“提不提取決於治理的情況怎麼樣,如果治理的情況不好,我還是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