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是法老(古埃及的國王)的陵墓。法老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麵是文字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曆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有人認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說金字塔也許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也許是更遠古的人類留下的,因為,金字塔的謎太多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製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曆史上稱之為“法老”。法老們不僅活著時統治人間,而且幻想死後成神,主宰陰界,因此,“法老”死後,便取出內髒,浸以防腐劑,填入香料,將屍體長久保存,稱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寢。現在,埃及境內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96座,大部分位於尼羅河西岸可耕穀地以西的沙漠邊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於古王國時期的三至六王朝(約公元前2664~前2180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遠的吉薩、塞加拉、拉蘇爾,梅杜姆以及阿布西爾等地都有大量的遺址。
由於金字塔是一種方錐形的建築物,古埃及文稱它為“庇裏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頂,從四麵看都像漢字的“金”字,所以中國曆來譯稱“金字塔”。
在眾多金字塔中,最為著名的是吉薩大金字塔,它位於開羅西南約 13公裏的吉薩地區。這組金字塔共有3座,分別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又稱齊阿普斯金字塔,興建於公元前2760年,是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7大奇觀的首位。該塔原高146.5米,由於幾千年的風雨侵蝕,現高138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米,現長220米。錐形建築的四個斜麵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51度52分。塔的四周原鋪設著一條長約1公裏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東、西兩側尚有遺跡可尋。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約5.29萬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是由約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最大的一塊重約16噸,全部石塊總重量為684.8萬噸。其地理位置為東經31°07′北緯29°58′
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直接疊在另一塊石頭上,完全靠石頭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麵接縫處嚴密精確,連一個薄刀片都插不進去。而塔的東南角與西北角的高度誤差也僅1.27厘米。這是當時征召了10萬勞力、前後曆時30年才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