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從巴格達出發,沿著波斯灣經過霍爾木茲海峽。

從霍爾木茲上岸,穿過伊朗的一個大沙漠,向阿富汗前進,繼續穿過帕米爾高原,走了15天到達喀什(新疆)。從喀什出發後走了一個半月到達敦煌,繼而走過玉門關,穿越河西走廊,到達上都(元朝兩都之一,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此時已經1275年了。

馬可·波羅一家在中國度過了17個春秋,馬可·波羅到達大都之後,借著“出差”的由頭,在中國遊曆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

17年很快就過去了,馬可·波羅越來越想家。1292年春天,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護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們趁機向大汗提出回國的請求。大汗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後,可以轉路回國。

馬可·波羅輾轉回到威尼斯之後,威尼斯與熱那亞為爭奪地中海控製權正發生戰爭,1298年,一次海戰中威尼斯戰敗,馬可·波羅作為一名囚犯被投入熱那亞監獄,在監獄裏他遇到了比薩作家魯斯梯歉。於是就有了一部流傳百世不朽的馬可·波羅口述、魯斯梯謙筆錄的《寰宇記》(也就是《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到今天為止,馬可·波羅東方之旅已經過去了700多年,但這份旅行者的精神依然震撼著人們心靈,激勵著人們不斷作出新的探索。馬可·波羅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走在由他所開辟的這條東西方交流之路上,並使之不斷延伸拓展。這條大路越走越寬廣,超越時間、空間的局限,走向一個和諧的世界。本書都將帶著你跟隨《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記載,一步步重溫東西方的繁華和荒蠻,對比今日或落寞或矗立的遺址和古跡。馬可·波羅既是旅行世家又是商人的特殊身份,給予了他與眾不同的觀察力和洞察力,用魯斯梯謙獨特的記述手法,給我們描繪了不一樣的馬可·波羅時代。我們將隨馬可·波羅的足跡,去遊曆13世紀的東西方大地。再走一遍史上著名的河西走廊,經曆沙漠的奇險,重新踏上絲綢之路,重溫水城威尼斯的繁盛,再現元大都的輝煌。現在我們帶著遊記一起,通過東與西、今與古的對比,看看馬可·波羅所講的那些經曆到底是確有真情實景還是隻是荒誕不經的天方夜譚。

因此,本書按照《馬可·波羅遊記》著作中的地點進行介紹和編寫,引用和參考了《馬可波羅遊記》馮承鈞譯本,地點介紹根據各地旅遊情況,有詳有略。成稿倉促之間,時間地點等信息未能一一確認深究,錯誤疏漏之處,還請讀者體諒。

§§第一篇 從威尼斯到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