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創新的意義(1 / 3)

(一)偉人論創新

勞動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活動。通過實踐創造對象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6.

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的世界革命化,實際的反對並改變現存事物。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資本的文明麵之一是,它榨取剩餘勞動的方式和條件,同以前的奴隸製、農奴製等形式相比,都更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社會關係的發展,有利於更高級新的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5.

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

——列寧,列寧全集,5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科學所以叫做科學,正是因為它不承認偶像,不怕推翻舊事物。

——斯大林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是送舊迎新。因為人類最高的欲求是創造新生活。

——李大釗

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

——毛澤東

我們國家大,人口多,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好,應該建設成世界上一個科學、文化、技術、工業各方麵更好的國家。

——毛澤東

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毛澤東

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製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曆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

——毛澤東,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28.

資本主義各國、蘇聯,都是靠采用最先進的技術,來趕上最先進的國家的,我國也要這樣。

——毛澤東

如果不在今後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後於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毛澤東

我們應當以有可能挨打為出發點來部署我們的工作,力求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改變我國社會經濟、技術方麵的落後狀態,否則我們就要犯錯。

——毛澤東

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好。過去我們打的是上層建築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建立這些上層建築幹什麼呢?就是要搞生產。搞上層建築、搞生產關係的目的就是解放生產力。現在生產關係是改變了,就要提高生產力。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

——毛澤東(1963年12月,在聽取聶榮臻和中央科學小組彙報科技工作10年規劃時的指示。)

人類總得不斷的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毛澤東

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毛澤東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

——毛澤東

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

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鄧小平

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經濟、科技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這種形勢,無論美國、蘇聯、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不能不認真對待。

——鄧小平

現在世界突飛猛進地發展,科技領域尤其如此。中國有句老話叫“日新月異”,真是這種情況。我們要趕上時代。

——鄧小平

現在世界的發展,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一日千裏,中國不能安於落後,必須一開始就參與這個領域的發展。搞這個工程就是這個意思。還有其他一些重大項目,中國也不能不參與,盡管窮。因為你不參與,不加入發展的行列,差距越來越大。

——鄧小平1988年,視察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時的講話

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摘自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

20世紀,是知識不斷創新、科技突飛猛進、世界深刻變化的世紀。可以預料,21世紀科技創新將進一步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江澤民,論科學技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144.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46,51.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時代,必將是知識不斷創新,新事物、新業績不斷湧現的時代。

——江澤民,論科學技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144.

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標誌,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如果不能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興盛,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江澤民,論科學技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147.

2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都是與我們不斷進行的理論創新、體製創新、科技創新等分不開的。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46.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就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堅持理論創新的集中體現和取得的最偉大成果。其他的一切創新都是在這種理論創新的指導和推動、影響下進行的。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46.

無論從世界的發展變化還是從國內改革和建設的要求看,我們都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意加速科技進步,加強科技創新。

——江澤民,論科學技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麵對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形勢,我們必須在全國興起一個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高潮,必須堅持創新、創新、再創新,而這對於實現我國跨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至關重要的。

——江澤民,論科學技術[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145.

創新要求是實現我國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本質要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質,是實現發展、促進發展、加速發展。發展是硬道理。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65.

“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創新,勇於創新。”“推進科技發展,關鍵要敢於和善於創新。有沒有創新能力,能不能進行創新,這是當今世界範圍內經濟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曆史上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65,145.

“搞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必須在實踐中探索和創造。”“要使實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全黨全社會大大發揚起來,推動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創造性地向前發展。”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73.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江澤民

“我們必須把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質的飛躍,擺在經濟建設的首要地位。這要成為一個重要的戰略指導思想。”在這次大會上,“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被確立為中國科技跨世紀的戰略目標。

——江澤民,在全國技術創新大會上的講話[R]。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