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創新環境(1 / 1)

影響創新成功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環境、知識、能力、人格和機遇五個方麵。環境是影響創新的因素之一。

環境可以分為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客觀的,人文環境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在一個人創新能力恒定的情況下,環境越好,創新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創新的成果就會越多;如果創新環境越惡劣,創新成功的概率就會越小,創新的成果也會越少;在極端情況下,一個很有創新才能的人甚至會做不出任何創造。

創新的人文環境可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指國際、國內形勢以及社會輿論。這些對每一個創新者來說都具有不可抗拒性,創新者隻有順應環境,利用環境,才能取得創新的主動。內部環境主要指創新者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包括創新者所在的單位和家庭。

領導的態度對創新者的創新行為非常重要,有領導支持的創新會一路綠燈,得不到領導支持的創新將困難重重,有的中途夭折,有的還會受到批評。

人際關係也影響創新。民眾潛意識的忌妒心,會對創新者的創新行為產生影響。中國諺語:“出頭的椽子先爛”,就是對創新者的警示。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RomainRolland)指出“不結果子的樹是沒有人打的”。實際上樹上結的果子越多,打的人也越多;樹上結的果子越大,打的人力量也越大。

創新者即使成功了,也仍要做好“挨打”的思想準備,必須確立“不遭人忌屬庸才”的信念,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上正確對待創新環境中的障礙,化阻力為助力,正確處理內部環境中的關係。

創新者要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要處理好各方麵的關係,團結同事一起創新,就一定能得到組織和群眾的支持。

環境不會改變,解決之道在於改變自己。

——佚名

人雖然以環境為媒介,但是也否定環境的創造性的自由。

——(日)柳田謙十郎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佚名

不是境況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況。

——佚名

環境永遠不會十全十美,消極的人受環境控製,積極的人卻控製環境。創新者應該在現有環境中求生存,在現有環境中求發展。

——林木

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環境。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