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思維與意識(1 / 1)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5.

意識對於我們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

——江澤民

要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完善創新機製,大力提倡敢為人先、敢冒風險的精神,大力倡導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寬容失敗的精神,努力營造鼓勵科技人員創新、支持科技人員實現創新的有利條件。

——胡錦濤,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R]。2006,1,9.

要注重從青少年入手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積極改革教育體製和改進教學方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青少年參加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要大力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更好的理論指導。

——胡錦濤,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R]。2006,1,9.

在識別創新思想方麵最成功的公司總裁,總是善於同有創新意識的人打交道的,善於傾聽他們的意見,包括聽來有點古怪的意見……為了獲取創新思想,作為公司總裁必須樂於承認和接受由創新思想帶來的種種不愉快。

——斯威尼(美國管理學家),致未來的總裁們

創新源於意識,形成於思維,借助於方法,成功於實踐。

——林木

創新意識是創新欲望的萌動,是一種創新的追求在思想上的反映。

創新意識產生於責任、壓力和欲望

責任可以激發創新意識。魯迅先生是中國公認的創新大師,他原先是學地質學的,並編有中國最早的《地質學》專著,為了救國救民,他改行從醫,後來他發現救國救民不在行醫救民之肌體,而在於救民眾之思想,挽救民眾之靈魂,所以又改醫從文。這是什麼原因?是救國救民的責任決定了他對職業的選擇。

有壓力也能生成創新意識。中國工農紅軍在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中四渡赤水,創造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神話。日本人也是在壓力下創新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說:日本國土狹小,靠什麼立足世界,靠什麼與人競爭,靠創新。日本原來的國策是“技術立國”,1996年改成“技術創新立國”。

毛澤東主席說,美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對付的,在這種壓力下,中國造出了兩彈一星。毛澤東說: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這要幹,要革命就含有創新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