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理論創新(1 / 2)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理論創新、體製創新、技術創新、教育創新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理論創新是所有創新的指南,所有的創新必須以理論為指導;體製創新是保證,隻有建立與創新相適應的體製,才能保證創新的正常進行;技術創新是先鋒,隻有技術創新才能帶來經濟效益,所有的創新都要落實到技術創新上;教育創新是傳承,所有的創新成果、創新經驗、創新技法都必須靠教育來傳承,否則一切必須從零開始探索。

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馬克思主義繼承者也不斷強調:“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麼一套,它就沒有生命力了。”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17.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

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2002,12.

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和運用,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一切都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出發。不能拿本本去框實踐,而是要用實踐去發展本本。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75,76.

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關鍵是要掌握其理論實質,善於把其基本原理運用於社會主義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並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勇於創新。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75.

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善於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不斷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吸取營養,不斷豐富和發展理論,使理論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工作。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46,51.

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許多問題沒有本本可以找,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和總結新的情況和新的實踐中求得解答。死搬教條,不顧實際發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就不能前進。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30.

我們要堅持理論聯係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創新,開拓進取,決不能因循守舊,故步自封。

——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30.

中國共產黨是高度重視理論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善於進行理論創新的黨。這裏所說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語言來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規律,使之成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

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對他們理論中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轉移”。

——習近平,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

列寧也指出,馬克思的理論“所提供的隻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於法國,在法國不同於德國,在德國又不同於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