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第一位的工作——學習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筆記(1 / 2)

(一)

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第一位的工作,就是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這是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毛澤東同誌說:“既然文藝工作的對象是工農兵及其幹部,就發生了一個了解他們熟悉他們的問題。而為要了解他們,熟悉他們,為要在黨政機關,在農村,在工廠,在八路軍新四軍裏麵,了解各種人,熟悉各種人,了解各種事情,熟悉各種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藝工作,但是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卻是第一位的工作。”這個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所以被稱為第一位的工作,從工作順序上講,它是文藝工作者必須首先做好的一項打基礎的工作,這一步邁得不堅實,優秀作品的出現就沒有希望;從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整個工作過程來講,它始終起著主導的、決定性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文藝工作者了解人熟悉人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作品的成功與失敗,關係到服務的成功與失敗。《講話》發表迄今已經42個年頭了,大凡流芳傳世之作,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都是深深植根於工農兵群眾現實生活的肥壤沃土之中的,都有一段了解描寫對象和熟悉作品接受者的光輝經曆。趙樹理沒有在太行山區農村長期工作的鬥爭實踐,不熟悉解放區的農民,是難以寫出《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之類文藝珍品的;柳青不長期生活在長安縣皇甫村,對關中農村的各種事情不了如指掌,合作化中的農民典型梁生寶、梁三等形象,是難以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的;同樣,烏蘭牧騎若不是二十六年如一日地為內蒙古各族群眾創作演出,為邊疆牧民奉獻精神食糧,他們能夠被譽為“草原的駿馬”,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麵旗幟嗎?所以,堅持了解工農兵,堅持熟悉人民群眾的工作,已經遠遠超出文藝創作本身的意義和工作範圍,它關係到文藝要堅持什麼方向、走什麼道路、舉什麼旗、為什麼人服務等一係列根本問題。文藝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要走“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道路,要舉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麵紅旗,要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就必須下工夫做好這個第一位的工作。文藝工作者在了解人熟悉人工作中奏出的佳音,無疑是迎接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的響鞭和禮炮,我們殷切盼望更多的喜訊的到來!

(二)

有人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是毛澤東同誌在40多年前針對文藝工作者對工作對象生疏的狀況提出來的。現在,工農兵早就當家做主了,知識分子亦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在部隊又通常是“兵寫兵”,再做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是多此一舉的。

我認為,在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全力以赴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曆史條件下,文藝工作者不僅要繼續做好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而且要求更加嚴格、任務更為艱巨、工作更須自覺。這是因為:

文藝工作者在教育工農兵的任務之前,始終都先有一個學習工農兵的任務。毛澤東同誌在《講話》中論述向工農兵普及和從工農兵提高的問題時,把學習工農兵的任務擺到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麵前。接著,毛澤東同誌又對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源泉作了究根摸底的考察,明確地指出:“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惟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鬥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後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否則你的勞動就沒有對象,你就隻能做魯迅在他的遺囑裏所諄諄囑咐他的兒子萬不可做的那種空頭文學家,或空頭藝術家。”這段精辟而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見解,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人們:文藝工作者向工農兵學習的任務是沒有止境的。它是與文學藝術創作活動結伴而行的。隻要從事文藝工作,總有一個先受工農兵和人民大眾教育的任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自從《講話》發表到如今,一切有成就,為群眾所愛戴的文藝工作者,都是沿著這條先當學生後當先生的光明大道走過來的。粉碎“四人幫”之後,鄧小平同誌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的祝辭中,對於文藝工作者自己先受教育、自己先吸收營養的問題作了進一步的強調和闡發。他說:“一切進步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於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係。忘記、忽略或是割斷這種聯係,藝術生命就會枯竭。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自覺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題材、主題、情節、語言、詩情和畫意,用人民創造曆史的奮發精神來哺育自己,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道路。”鄧小平同誌的這段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論述,把文藝工作者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係的問題,提到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是否能興旺發達的高度,並要求文藝工作者沿著這條根本道路不斷前進。這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最大的愛護和最有力的鞭策。每一個有革命事業心的文藝工作者,在向人民奉獻精神食糧的同時,都應當自覺地檢查一下你這第一位的工作做得是否有成績?究竟從自己的母親——人民群眾中間汲取了多少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