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著手成春山河燦爛——京城書畫名家觀賞中國畫展、寄望作者劉原生(1 / 2)

畫展喜迎盛會,力作備受注目。在北京紫竹橋東側的中國畫研究院展廳,劉原生中國畫作品展出五天,引起了書畫界和美術愛好者的關注和推崇。10月22日上午開幕,美術、書法界知名人士、評論家和美術愛好者近千人觀賞了現任西安中國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的劉原生近十年部分山水、花鳥80餘幅佳作。當天上午,又由中國畫研究院劉勃舒院長主持,就本次畫展召開數十位在京書畫名家研討會,充分肯定了筆墨作者在“傳統”、“生活”、“現代”三方麵的追求中,找準自己藝術坐標所走過的道路和顯現畫品靈性及人品風格的力作。

90歲高齡的著名大師啟功先生撥冗親臨展廳祝賀,熱情鼓勵來自大西北的中國畫後起之秀。劉原生和在場的專家考慮啟老年事已高,建議在一廳就近觀賞。但啟老對新人新作的興趣極濃,執意登上二樓展廳,逐廳逐幅仔細觀看,並不時向作者詢問,與身旁人詼諧笑談。大師的長者風範使在場的人都深受教益。更為難能的是,啟老在觀看85幅畫作之後,會神片刻,便揮毫即興在貴賓留言簿上題書一款,原文實錄如是:

拜觀畫展,造物在眼。

著手成春,山河燦爛。

西北風光,中原植被。

花實叢生,人民萬歲。

目治在前,筆力在後。

大地紛呈,百昌同壽。

再拜而書,敬擎杯酒。

獲觀

原生先生大作,書此俚言,以表欽佩。眼底黃斑,視力銳減。口述之餘,書不成字。

二零零二年金秋啟功九十

啟老獎掖新秀之舉,在京城書畫界不脛而走,即刻傳為佳話。劉原生把這一殊榮,視為書畫泰鬥對後來者刻骨銘心的鞭策,不願張揚,也不輕易示人,反複體味著啟老題詞的要旨,決心繼續紮根西北,集采眾長,為百昌盛世增光添彩。

對於研討會上各位專家的指點品評,劉原生同樣專注聆聽,字句珠璣,會心踐行。依照錄音順序,現將幾位專家的發言摘登,以表達書畫同仁的厚望。

趙振川(著名國畫家、陝西美協黨組負責人)劉原生是我們陝西畫家。我們都是同齡人,畫了幾十年的畫。我受陝西美協的委托,專程為劉原生畫展來北京。從劉原生的畫裏可以看出,他是從生活中來的,這正是我們“長安畫派”所提倡的,也是很可貴的。從他的畫裏可以看出年輕人的朝氣,對生活、生命、自然的熱情、熱愛。他常到西北跑,如新疆、青海、寧夏等。對西北風光有他獨到的表現。他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想怎麼表現就怎麼表現。天也畫了,投影也畫了。如他畫的《野紫刺荊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陝西,我們給它得了獎。這也是原生幾十年來對藝術追求的結果。他執著傳統,但不受“傳統”的約束,敢走新路。

劉勃舒(中國美協副主席、北京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舉辦這次畫展,事先有方方麵麵的人找我推薦。我的原則是先看畫作。我一看畫就發現,劉原生的作品有他獨到的表現能力。表現西北,同他長期生活在那裏分不開。我行我素,他的畫不像一個人畫的,手法特多。如“小草”表現得很好,沒有生活的感受是畫不出來的,他的基本功很強。再如“桃子”,表現的方法很親切。同什麼“桃子王”、“葡萄王”不一樣。“葡萄王”畫得不好看。劉原生的表現很獨到,手法很親切。他的畫路對,潛力很大;做人正,很有發展。今天來展廳的人很多,多數是畫界同行,還有一些老領導。我摸了一下,反映都不錯,說:“看了他的畫,這個畫家一定是一個老老實實作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