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裏,孩子們個個都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他們還開始學習樂理知識,那每一串音符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美妙的旋律。他們一有時間,就請父親和祖母教他們樂理和彈奏鋼琴。一開始,他們不太聽使喚的手指彈奏鋼琴時軟綿綿的,沒有力氣。父親和祖母就手把手地教,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這樣練習了幾天,才有了些進步。孩子們下定決心練好鋼琴。他們總是坐在鋼琴前,廢寢忘食地練習。這樣練了不久,父親和祖母的臉上都露出了微笑。圖哈切夫斯基的哥哥亞曆山大和最小的弟弟伊戈爾經過努力先後都考上了音樂學院,尤其是弟弟伊戈爾被當地的人認為是“神童”,每當他演奏鋼琴時,人們不管手中正在幹什麼活,都會不約而同地停下來,聆聽他的演奏。當兄弟倆離家去音樂學院的時候,很多人都來送行。圖哈切夫斯基鋼琴彈得不錯,小提琴拉得也很好,他很高興獨自在樹林邊、在小溪旁、在山上、在田野裏拉他的小提琴,好讓大地、山川、河流都能與他共享音樂的美妙。他想象著每當他演奏的時候,原本寂靜的森林微微拂動(當然,這是風的作用),原本自由遊動的魚兒會湊在一起,一會靜下來聽音樂,一會又議論評價一番:噢,真是個了不起的小提琴家哩!圖哈切夫斯基不僅僅會拉小提琴,他還會自己動手自製小提琴呢。當他成為蘇軍元帥時,他自製了最後一把小提琴。當時,孩子們經常聚在一起,有時是家裏,有時是草坪上,也有時是在平坦的田野裏,舉行小小的音樂會。音樂會一般都由圖哈切夫斯基主持,這是因為他是音樂會的主角的緣故。他能即興編出幽默、滑稽的諷刺小詩,逗得小朋友們捧腹大笑。小圖哈切夫斯基也很愛好畫畫。他畫的山呀、水呀、鳥呀等等都形象逼真,雖算不上什麼名家之作,但也可引以為自豪了。在學生時代,他也未放棄過畫畫。同學們畢業時,他還為他們素描,為他們畫學校的桌椅、操場、畫學校的房屋,以便讓他們永遠記住學生時代,記住他們曾經在一起的日子。他繪畫的愛好一直保持著,即使在最緊張的戰爭歲月,他也未放棄過繪畫。
對於圖哈切夫斯基一家來說,最愉快的日子還是在奔薩省的弗拉日科耶領地度過的。隻要看一張保存下來的當時的全家福,就可以領略一二了。這張全家福活生生地再現了她們在弗拉日科耶生活的情景,木頭房的牆上掛著祖母阿列芙京諾芙娜的老師魯賓施泰因的大畫像,房間裏還擺著樂譜架、鋼琴,鋼琴旁坐著祖母,祖母麵帶微笑,好像這一切都使她心滿意足了。祖母的身後站著一大群孫子孫女們,男孩們的臉上都流露出頑皮的神色,而女孩子們呢,則顯得矜持、高雅。當時的圖哈切夫斯基正在奔薩第一中學低年級學習。照片裏的他身穿學生短製服,顯得格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