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政治立場(2 / 3)

圖哈切夫斯基回到彼得格勒附近的謝苗諾夫預備團時,他已精疲力竭。但是他不顧勞累,到士兵當中去,所見使他大為吃驚,士兵們個個垂頭喪氣,紀律散漫,猶如一盤散沙。“為什麼會這樣呢?”圖哈切夫斯基想。他離開這個團的時候,這是一個多麼團結勇敢的團體,士兵們和圖哈切夫斯基奮勇殺敵,屢建戰功,而現在……圖哈切夫斯基經過了解得知,這裏官兵對立情緒嚴重,而且士兵已不向軍官敬禮。預備役中軍官不多,一些軍官已逃到南方投奔卡列金和科爾尼洛夫,另一些軍官則藏身彼得格勒,等待時機,準備反撲。

圖哈切夫斯基擔任長官後,主張嚴格治軍。訓練時從不含糊,紀律非常嚴明。但他從不擺官架子,從不以長官身份教訓士兵,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說服士兵。他和從前一樣平易近人,很快贏得了士兵的好感。士兵把他看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自己人”,並且擁戴他為連部的指揮官。

1917年2月革命後,俄國是兩種政權並存,一種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另一種是工兵代表蘇維埃。由於臨時政府執行對外戰爭、對內鎮壓人民的政策,廣大人民生活依舊無法改善,他們痛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他們的欺騙。人們普遍反對繼續進行戰爭,渴望和平的生活,布爾什維克黨主張退出戰爭的主張深得民心。盡管圖哈切夫斯基還沒有清楚地看清時局,但他已在深深地思索了。

麵對偉大的10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爆發,圖哈切夫斯基的煩惱是:舊軍隊怎麼辦呢?預備役團被尚未成熟的布爾什維克遣散。圖哈切夫斯基隻好懷著苦悶悵惘的心情回到家裏。

母親彼得羅芙娜這時年歲已高,但身體依然很健康,仍然能和女兒一起種地。兒子的歸來使她很高興,給兒子做些可口的飯菜,聽兒子講一些兵團的趣事。這種家庭的樂趣使得圖哈切夫斯基心緒好轉了一些,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他的內心充滿著極度的憂慮:對祖國和民族命運的憂慮。

時局發展遠遠超出圖哈切夫斯基的預料。10月革命的勝利引起資本主義世界一片恐慌,資產階級視蘇維埃政權為洪水猛獸,要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沙皇的遺老、遺少、地主、資本家以及反動軍官並沒有認輸,到處網羅力量,企圖東山再起。國內外敵人很快串通一氣,一時烽煙四起,蘇維埃政權麵臨著危機。

1918年初,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猛醒過來,僅僅靠1917年10月武裝起義準備時期的赤衛軍和由革命士兵和水兵組成的部隊,是根本沒有能力擔負起保衛蘇維埃政權的任務的。此時麵對的階級敵人的力量異常強大。於是1918年1月人民委員會在奔薩頒布了建立工農紅軍的法令,接著又頒布了建立紅海軍的法令。

這兩個法令一公布,廣大的受苦的勞動人民紛紛報名參加,表示願意為維護蘇維埃政權而努力奮鬥。這一消息也使得圖哈切夫斯基異常興奮,他多想加入這個維護蘇維埃政權的部隊呀!他的心早已經傾向於布爾什維克了。隻是加入這個部隊是有條件限製的。它規定隻有“勞動人民中最有覺悟和最守紀律的誌願者”才能參加。圖哈切夫斯基出生於貴族之家,不屬於勞動人民之列,這一條可把他給難住了,他渴望用他的軍事理論功底和戰場上的實戰經驗為紅軍做貢獻。“我該怎麼辦呢?”圖哈切夫斯基想,“我得找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庫利亞布科商量商量,或許他能替我想想辦法。”這樣決定了之後,他動身前往莫斯科。

庫利亞布科是圖哈切夫斯基在武備中學時的很要好的朋友。他高高的個子,濃濃的眉毛下嵌著一雙有神的眼睛。言談舉止能透出他的穩健、成熟的風度。他在上中學時就秘密為布爾什維克黨做事,思想上比較進步和成熟。圖哈切夫斯基很願意和他在一起學習、談話。圖哈切夫斯基在他麵前毫不掩飾自己的主張、見解。圖哈切夫斯基對沙皇的明顯的敵視態度,使庫利亞布科暗自讚歎。他們在一起談論沙皇統治的種種弊端。圖哈切夫斯基的言談舉止表明他是個有獨立見解的人。他從不掩飾自己對沙皇製度的諷刺與抨擊,漸漸地他倆成為好朋友。由於一戰兩人中斷了聯係。現在圖哈切夫斯基正好可以找他來商量一下,或許能有所幫助。圖哈切夫斯基敲響了庫利亞布科的家門,出來迎接的是他的媽媽。他的爸爸、媽媽熱情地接待了他。一陣寒暄之後,圖哈切夫斯基問:“庫利亞布科在哪兒呢?我怎麼沒看見他。”他們告訴他,庫利亞布科已不在莫斯科,他是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該中央執行委員會設在彼得格勒,圖哈切夫斯基感到有些失望。還好,兩位老人家也對沙皇專製痛恨至極,在1905年以前,就積極投身於反對沙皇製度的鬥爭。圖哈切夫斯基這下子可找到了知音,向他們傾吐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想參加紅軍的願望,兩位老人極力支持他,告訴他應該去到報名處講明原因,講明自己迫切希望加入紅軍為紅軍效力的心情。

圖哈切夫斯基離開莫斯科後徑直前往奔薩市。能否參加紅軍,還是個未知數,這要看命運與機遇了。他決定試一試。

出師不利,負責報名工作的人員知識政策水平有限,他們隻知道照搬本本,處理問題非常教條。圖哈切夫斯基出身貴族,而且又擔任過軍官,這在他們看來,是無論如何也通不過的。圖哈切夫斯基的每一個要求都遭到他們的懷疑。他們上下打量他,就好像他來自另外一個世界似的。圖哈切夫斯基碰了釘子,他有些失望了,但為紅軍效力的願望又促使他繼續努力。過了不久,他遇到了阿·斯·葉努基澤,他是一位老布爾什維克,有著很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洞察力。他知人善任,通情達理,一雙眼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一遇見圖哈切夫斯基就被他穩健的步伐、得體的談話所打動。尤其是當圖哈切夫斯基陳述渴望參加紅軍的心情時,更增加了對他的好感。圖哈切夫斯基紮實的軍事知識、豐富的戰鬥經驗使得葉努基澤決定吸收他參加中央執委會軍事部的工作。圖哈切夫斯基聽到這一決定,高興得一夜未合眼,他先給母親和妹妹寫了一封信,告訴她們這一消息,讓他們與他共同分享這一快樂,然後又給庫利亞布科的父母寫了封信告訴他們這件事。兩位老人隨即寫了封回信,祝賀他能參加紅軍的工作,並告誡他要為紅軍多作貢獻,不辜負葉努基澤的信任。高興之餘,圖哈切夫斯基也深知這項工作責任重大,他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到過唐波夫、梁讚等地,檢查和幫助地方組織紅軍。由於他的和藹可親、軍人風範以及堅實的軍事知識使得當地的人們非常愛戴和尊敬他。地方紅軍的組織在他的建議下也組建得井然有序。葉努基澤對圖哈切夫斯基的工作感到非常滿意。他告誡下屬要學習圖哈切夫斯基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並暗自慶幸紅軍能找到這樣一位軍人。